新国标重塑电动两轮车江湖:宁德时代/比亚迪双双杀入战局

  9月1日,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将正式实施,这是继去年11月《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43854—2024)落地后,电动自行车行业又一重要技术规范升级。伴随两大“史上最严电动自行车标准”相继落地,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度洗牌。

  新国标对整车质量、电池安全等关键指标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将进一步加速对劣质锂电池及相关企业的淘汰进程;另一方面,随着高品质锂电池在性能、安全上的优势,将重塑市场格局,加快对传统铅酸电池替代,为锂电市场提供广阔市场机遇。

  洞察电动两轮车市场的增长潜力,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头部企业已悄然下场布局。

  近日,比亚迪官宣,计划于9月新国标实施前,陆续推出32款适配两/三轮车型的专用电池产品。不过截至目前,关于具体产品型号、技术参数及合作品牌等关键信息,其尚未对外披露详细资料,这为行业竞争格局增添了几分悬念。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早在数年前便已通过合资公司新能安,深度布局电动两轮车赛道。新能安在宁德时代和ATL两强加持下不负众望,而今,已经杀到电动两轮车锂电池行业前二,与九号、小牛、五羊本田、雅迪等头部品牌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在电动两轮车里已经有“小宁王”之美誉。其近期与小牛电动联袂推出的“双绝大师”系列,更是引发行业震动。

  动力电池“双雄”的相继入场,标志着行业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技术升维战”。锂电池作为核心部件,正成为这场产业升级与重构的焦点。

01

技术“下放”:刀片电池VS雪豹电池,谁更适合电动两/三轮车?

  在这场动力电池巨头纷纷入局电动两/三轮车赛道的热潮中,不少行业观察者简单将其视为是新能源汽车级锂电技术的“降维打击”。以此次比亚迪宣布进军电动两轮车、三轮车市场为例,其引以为傲的刀片电池技术,确实为行业带来了汽车级的安全标准与性能参数,这种技术光环自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众所周知,刀片电池采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热稳定性强,在针刺、挤压等极端测试中也不易引发热失控或起火,循环寿命可达3000次以上,具有高能量密度优势,可助力整车续航里程提升,同时也具备出色的快充和散热性能,这些特性都非常契合高频次、长续航的使用场景。

  不过,这种“降维打击”的叙事背后,隐藏着一个关键误区,即电动两轮车并非新能源汽车的简化版本,而是一个具有独特技术需求的细分市场。实际上,电动两轮车对电池系统提出了比汽车更严苛的要求:

  在空间利用上,需要在更紧凑的空间内,实现比汽车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

  在安全防护上,因为没有像乘用车那样对动力电池的整车防护,电动两轮车用电池要应对更频繁、强度更高的跌落、振动、冲击,以及更恶劣的户外环境(如颠簸道路、涉水骑行、露天充电等);

  在环境适应性上,因为没有乘用车那样必备的如水冷水热的热管理,电动两轮车用电池必须要满足从-20℃极寒到65℃高温的全天候稳定输出。

  在电动两/三轮车先天条件受限的情况下,要想做到高能量、高强度、高安全、高环境适应性,这对电芯的制造技术和电池包的成组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当汽车电池技术“下放”到两/三轮车领域时,是否真正考虑到这些本质差异?或许,从四轮到两轮真正的行业突破,不在于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需要针对两轮车使用场景的深度创新。这也正是像“小宁王”新能安这样专注电动两轮车赛道的企业,能快速“崛起”的关键所在——其从一开始就立足于两轮车的真实使用场景,注重跳出汽车技术路径依赖,从底层构建专属于两轮车的电池技术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与磷酸铁锂在电动汽车上的超高占比不同,行业数据显示,电动两轮车市场70%份额属于锰基锂电池(如三元锂、锰酸锂),其低温性能、能量密度和成本均衡性更符合两轮车需求。

  从消费端看,用户的痛点始终集中在三个核心维度,即续航焦虑、动力不足和安全隐忧。如何平衡动力、续航与安全的“不可能三角”,一直是行业亟待突破的技术难题。

  电池中国了解到,近期,“小宁王”新能安为小牛NXT/FXT Ultra“双绝大师”系列量身打造的“超增压真续航”48V30Ah雪豹电池,以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高安全三大核心优势,破解了行业“不可能三角”,为新国标时代电动两/三轮车领域提供了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据介绍,雪豹锂电池采用新能安独创的M4L化学材料体系与镁合金结构设计,能量密度提升30%,70A峰值放电,实现“车电同寿”,-15℃低温稳定充电及-20℃环境95%以上放电保持率。其产品的市场表现正印证了这一点——搭载雪豹锂电池的小牛NXT/FXT Ultra,今年7月首发5小时销量即突破2万台,登顶京东、天猫等多个平台榜单。

  行业专家指出,对使用场景的深度理解,比技术参数的简单堆砌更具价值。伴随新国标实施的深入,这种以用户场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模式,或将成为破局同质化竞争的关键。

02

生态竞争:用“整车思维”重新定义电动两/三轮车电池

  从行业发展进程看,电动两/三轮车市场经历了早期的“标准化规模扩张”阶段,如今来到存量博弈阶段,传统标准化方案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市场环境的演变,倒逼行业加速转向“价值创新”,其中深度定制化解决方案展现出显著的破局潜力。

  新能安在接受电池中国访谈时也表示,新能安的差异化优势并非仅源于电池技术参数的领先,而是通过整车思维与深度定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电池解决方案体系。与简单提供标准化电池的厂商不同,新能安选择与高端主机厂深度绑定,从产品定义阶段即介入开发,以确保电池技术与整车性能的完美匹配。

  同样以此次专为小牛定制的雪豹锂电池为例,新能安凭借对电动两轮车场景的深度理解与整车级定制能力,与小牛团队基于NXT/FXT Ultra新车型对电池的需求,从最核心的电芯化学体系,到智能BMS电池管理系统展开全链路深度联合开发与定制调校。每一处性能提升,都凝聚着双方工程师的共同智慧,也是新能安“以车定电”定制化能力的最佳印证。

  从行业面临的痛点看,传统标准化电池与整车性能的割裂日益严重。一方面,主机厂为追求差异化竞争力,不断推出更高功率电机、更智能车机系统的车型,但标准化电池的通用性设计,难以匹配这种快速迭代需求,导致续航缩水、电池寿命衰减等“木桶效应”频现;另一方面,用户对安全性能的极致追求与价格敏感度形成矛盾,标准化产品往往陷入“堆砌参数”或“成本妥协”的两难境地。

  这种矛盾正推动行业向“场景化精准匹配”的新阶段进化。新能安的实践揭示出破局路径——通过构建“需求洞察-联合开发-动态迭代”的全周期协同体系,将电池研发从后端供应商角色,前置到整车定义环节。例如针对外卖骑手高频次充放电场景,可优化电芯材料的热稳定性;针对女性用户轻量化需求,可重构电池包结构设计。这种深度定制,不仅解决了性能匹配问题,而且通过整车级系统优化,实现了15%-20%的综合能效提升,为行业打开了“技术溢价”替代“价格内卷”的新价值空间。

03

写在最后

  在新国标推动电动两/三轮车行业锂电化转型的背景下,行业头部企业竞相入局,无疑将为电动两/三轮车锂电应用带来新动能。

  需要指出的是,正如前所述,电动两轮车应用工况更复杂,颠簸道路、涉水骑行、露天充电等是家常便饭,且电动两轮车用电池所处空间狭小,不像电动汽车有充足电池包空间,可以在PACK、BMS和结构层级进行安全设计,因此两轮车电池必须从材料体系、电芯设计等底层技术进行革新,而非简单移植汽车电池方案。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放异彩的刀片电池,能否在狭小空间内展示出高安全性,仍需要市场检验。

  而宁德时代则展现出前瞻性的战略定力,早在数年前便联手ATL成立新能安,坚定聚焦电动两轮车赛道进行长期深耕。通过深度参与产业链,其已构建起“需求洞察-联合开发-场景验证”的创新闭环:分析海量用户数据,设立多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开发200+项场景测试标准……这种深度绑定产业生态的发展模式,不仅助力新能安精准把握用户真实需求,更使其在电池结构、低温性能、快充技术等领域,建立起独特的技术壁垒和市场“护城河”。

  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厂家开始涉足电动两/三轮车领域。但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将在于能否基于两/三轮车真实使用场景进行深度开发。这场围绕“真正适配”的技术竞赛,正在重塑电动两/三轮车电池产业格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