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利润大跌近三成,却猛投百亿搞技术,车还卖爆了海外

比亚迪这份财报,扔出来就像往平静的池塘里丢了块大砖头,炸起的水花,把所有人都浇了一脸。

你说它好吧,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净利润更是直接砍了快三分之一,这可是四年来的头一遭。你说它坏吧,股价居然没崩,晃悠了两下又跟没事儿人一样,好像在说:“慌啥,一切尽在掌握。”

朋友圈里瞬间就跟过年似的,吵翻了天。一帮人捶胸顿足,喊着“电动爹的风口过去了,赶紧跑”,另一帮人眼珠子都红了,咬着后槽牙说这是“技术性调整”,是黎明前的黑暗,然后默默打开了炒股软件准备补仓。

特有意思,对吧?

同一份财报,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这事儿已经不是简单的看多看空了,它更像一块性格试金石,一下子就能照出你是哪种人。你是那种盯着脚下三寸地,算计着这一亩三分地能打多少粮食的账房先生?还是那种喜欢抬头看天,赌一场未来十年大雨的冒险家?

要我说,这两拨人都没抓住要害。

这事儿的关键,根本不在于那个下滑了百分之几十的数字。那数字是结果,是表象,是故意让你看到的“惨状”。真正的戏肉,藏在水面底下,藏在那帮财务和工程师加班加点熬出来的细节里。

咱们先来盘盘这明面上的“惨”。

说白了,就是车不好卖了。或者说,没有以前那么好卖了。三季度卖了四十万辆车,这数字单独看,能吓死一堆还在PPT造车阶段的兄弟。但问题是,跟你自己比啊。跟去年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比,销量掉了五个点。

更要命的是,为了保住这点销量,价格战打得都快刺刀见红了。你优惠八千,我直降一万五。隔壁特斯拉Model 3焕新,起手价就比老款便宜,那帮友商的CEO估计晚上都得抱着计算器睡觉。这么一通杀下来,比亚迪每卖一辆车,赚的钱就那么点儿。原来是卖一辆车能搓一顿好的,现在顶多够楼下吃碗加肉的兰州拉面。

这直接导致了一个恐怖的后果:库存。

1500亿的库存,这是个什么概念?我给你打个比方。这不像你家冰箱里多塞了两斤猪肉,这相当于你在北京三环内囤了足够全朝阳区人民吃三年的白菜,而且这白菜还在一天天烂掉。那1500亿的库存,就是一排排崭新的车,停在仓库里晒太阳、吃灰,每天都在发生折旧。它们是真金白银,但现在变成了压在心口上的石头,压得现金流都快喘不过气了。

经销商那边更惨。他们是前线的士兵,卖一辆亏一辆,完不成任务还要被罚款。这就像让你扛着一袋漏米的大米往前冲,跑得越快,漏得越多,但不跑,后面还有人拿鞭子抽你。你说这仗打得憋屈不憋屈?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比亚e迪药丸了?完了,芭比Q了,王传福的电动车帝国要从内部崩塌了?

别急。

如果你是导演,拍一部悬疑片,前面铺垫了这么多令人绝望的线索,接下来是不是该反转了?

你猜怎么着,反转的线索就藏在同一份财报里。

那个最不起眼,但又最扎眼的数字:研发费用,108亿。

一个季度,砸了108个小目标进去搞研发,比去年同期愣是多砸了四分之一。在一个“地主家都没有余粮”的季度,利润大砍,却反而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疯狂撒钱。

这事儿不奇怪吗?

换你当老板,公司账上钱都紧张了,你是先砍广告费、差旅费,还是先砍研发费?大部分人都会选前者。因为研发这东西,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像往无底洞里扔钱。但比亚迪偏不。

这就叫“反人性操作”。而商业世界里,所有伟大的公司,都善于在关键时刻搞“反人性操作”。

那这108亿,到底砸哪儿去了?

两个字:未来。

更具体点:固态电池 + 智能驾驶。

内部传出来的风声,说他们实验室里那块全固态电池的样品,能量密度已经干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什么意思呢?就是同样大小的电池,续航能比现在多跑将近一半。现在焦虑续航跑不了长途?以后直接从北京开到济南,中间都不带充电的。

这玩意儿一旦量产,就是对现有市场的降维打击。你还在纠结三元锂和磷酸铁锂谁更安全、谁能量更高的时候,人家直接掏出了一个你闻所未闻的东西。你手里的那些技术、那些产线,瞬间就变成了博物馆里的老古董。

比亚迪利润大跌近三成,却猛投百亿搞技术,车还卖爆了海外-有驾

这就像什么?就像大家还在比谁家的马养得更壮、跑得更快的时候,福特直接把T型车开了出来。游戏规则都变了,你还怎么玩?

比亚迪利润大跌近三成,却猛投百亿搞技术,车还卖爆了海外-有驾

当然,这玩意儿离咱们还远,计划2026年才上车,先给“仰望”那种百万级别的豪车用。但这个信号太强烈了。比亚迪这是在用一场“计划内”的利润暴跌,给自己换一张通往未来十年赌桌的门票。它在告诉所有人:你们慢慢卷价格,我去技术无人区探路了。

除了技术赌博,还有另一条腿走路:出海。

在国内杀成一片红海,那就去海外的蓝海里游泳。9月份一个月就往国外卖了5万多辆车,翻了两倍。在欧洲那个汽车工业的老巢,每卖100辆电车,就有3辆是比亚迪。前两天还看到个新闻,德国租车公司Sixt一口气订了10万辆比亚迪。这什么感觉?这就相当于你跑去茅台镇,卖自己家酿的白酒,还卖出去了。

巴西的工厂也砸了30亿下去,2026年就能出车。在别人家门口建厂,关税没了,运费省了,那价格优势不就出来了吗?

更绝的是,它还把上游的矿给锁了。跟赣锋签了个未来五年的碳酸锂大单,相当于把电池最关键的原材料成本给焊死了。以后就算国际市场上的锂价坐过山车,比亚迪也能稳如老狗。

你品品,你细品。

技术上搞“深潜”,市场上搞“远征”,供应链上搞“闭环”。从挖矿到造电池,再到整车组装,最后卖到全世界,所有环节都自己干。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汽车公司了,这是一个垂直整合的帝国。它的逻辑是:只要我能自己干的,就绝不让别人赚我一分钱,也绝不让别人卡我脖子。

现在,你再回头看那个难看的利润数字,是不是有点不一样了?

比亚迪利润大跌近三成,却猛投百亿搞技术,车还卖爆了海外-有驾

那不是衰退,那是“蛰伏”。是为了积蓄力量,跳得更高。王传福这个搞技术出身的掌门人,骨子里就不是个纯粹的商人,他更像个偏执的工程师。他信奉的不是华尔街那套“季度盈利最大化”的逻辑,而是“技术为王,剩者为王”的生存法则。

比亚迪利润大跌近三成,却猛投百亿搞技术,车还卖爆了海外-有驾

他宁愿承受短期的阵痛,也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这个刀刃就是别人没有的技术壁垒。

所以,回到我们开头那个问题:现在该慌还是该捡?

这取决于你的时间尺度。

如果你只看未来三个月,那比亚迪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库存压力、价格战、利润下滑,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乌云。股价说不定还会磨叽很久。

但如果你把眼光放到三年、五年后,故事可能就完全不同了。一旦固态电池的技术壁垒建成,一旦海外市场的渠道铺开,比亚迪今天承受的所有痛苦,都会变成未来护城河上的一砖一瓦。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事儿其实给了几个挺有意思的启示:

如果你想买车,又不着急,那就等等。等等党永远不亏。年底的促销只会更狠,或者干脆等那个续航多40%的新电池,那体验可不是一个级别的。

如果你想抄底股票,别听那些大神瞎忽悠。盯住两个节点就行:巴西工厂什么时候出车?固态电池什么时候真的量产上车?这两个节点是它吹的牛兑现的时刻。兑现了,就是新的起点;跳票了,那就有的是更低的价格给你抄。

这盘棋下得太大,我们这些站在场边的吃瓜群众,很难看清全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新能源汽车这场牌局,已经从上半场的“比谁胆子大、跑得快”,进入了下半场的“比谁底子厚、藏得深”。

发动机的轰鸣声虽然小了,但牌桌下面的刀光剑影,才刚刚开始。比亚迪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它把宝押在了技术的深水区。这一跃,要么是龙门,要么是悬崖。

反正剧本已经写好,主角也上了台,咱们是跟着下注还是搬个小板凳看戏,兜里的钱自己说了算。

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里碰个杯呗?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