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叼根牙线被罚200元?交警先开单后撤销,这事到底冤不冤?

“我就叼了根牙线,又没拿手碰,怎么就违法了?”11月12日,江苏无锡宜兴一位司机的遭遇在网上炸开了锅。据他反映,自己开车时嘴里叼着一根牙线清理牙齿,结果被交警拦下,当场以“妨碍安全驾驶”为由罚款200元。消息一出,网友吵翻了天——有人力挺执法严格,也有人直呼“罚得离谱”。

开车叼根牙线被罚200元?交警先开单后撤销,这事到底冤不冤?-有驾

事情发酵后,当地交管部门迅速回应。12日晚,宜兴交警经复核认定:该行为虽有不妥,但未达到“妨碍安全驾驶”的法定标准,决定撤销处罚,退还罚款。一场看似微小的执法争议,就此画上句号,却留下不少值得琢磨的问题。

先说清楚:交警最初的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执法人员可能认为,叼牙线属于“分心操作”,存在安全隐患。出发点没错——毕竟开车时哪怕一秒走神,都可能酿成大祸。

开车叼根牙线被罚200元?交警先开单后撤销,这事到底冤不冤?-有驾

但问题在于,“叼”和“操作”是两回事。当事人强调,牙线只是含在嘴里,并未用手拉扯或频繁调整,双手始终握着方向盘。这种情况下,是否构成“妨碍”?法律讲究的是事实与比例原则。如果连无意识的小动作都要顶格处罚,那以后喝水、挠痒、调空调是不是都得停车?执法的尺度一旦模糊,反而会削弱公信力。

好在这次交管部门反应快、态度正,没有“硬刚到底”,而是主动复核、及时纠错。这种“知错就改”的姿态,其实比一开始就不出错更显担当。毕竟,基层执法面对千变万化的现实,难免有判断偏差,关键是要有纠偏机制和倾听民意的耳朵。

这件事也给所有司机提了个醒:开车时真别干任何“多余的事”。哪怕你觉得“就一下没事”,风险也可能在下一秒爆发。牙线可以饭后用,口香糖可以停车嚼,安全从来不是小事。

开车叼根牙线被罚200元?交警先开单后撤销,这事到底冤不冤?-有驾

而对管理部门来说,类似边界模糊的行为,与其靠个案处罚,不如通过宣传引导明确标准——比如发布“驾驶禁忌清单”或典型案例,让大家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碰。既守住安全底线,又避免“误伤”。

说到底,交通法规的初衷是保命,不是找茬。这次“牙线风波”虽已平息,但它提醒我们:规则要有力度,执行也要有温度。毕竟,路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被公平对待,更希望平安到家。

#无锡一男子开车叼牙线被处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