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场在武汉国际会议中心刚落幕的“智链全球 聚势共赢”2025中国商用车新生态论坛,别急着以为只是例行公事。
要是你觉得它像个平淡无奇的行业聚会,那可真得重新认识一下商用车圈了。
这场大会,更像是一部年度大片,只不过主角不是光鲜亮丽的影星,而是一群满脸油渍、脚踩泥泞的实打实铁汉子。
他们之间那股久违重逢又摩拳擦掌想聊未来的劲儿,现场氛围热烈得能让人忘记外面武汉六月初夏飙升的温度。
还没坐稳呢,就被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徐盛敏一句话点燃全场:“精准把握产业脉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听上去很官方,但换成大白话,就是政企终于不玩各自乐,各唱独角戏,要合力开出一条高速路。
接着王侠会长抛出的“中国商用车正站在从1到N爆发前夜”,差点让我心跳加速——意思就是说,以往靠新能源和智能化撑门面算小有成绩,可下一步难度升级,不拿规模和全球市场砸锅卖铁是不行了。
乍听励志,其实背后藏着隐忧:兄弟们,不赶紧跑起来,你连起跑线都看不到。
一汽解放于长信总经理毫不客气地揭露三座大山:外部环境变幻莫测,让人焦头烂额;竞争激烈得跟永远打不完的一场拳击赛似的;还有那个“三难境地”——想扩规模,盈利与研发投入却双双告急。
画面感强烈啊,一个马拉松选手背负沉重包袱狂奔,全身汗水淋漓喘不过气来,还管啥冠军?
相比之下,东风刘利成倒显得乐观多了,他预测电动转型提速、智能应用蹭蹭上涨,还有海外需求旺盛。
但他的乐观里头掺杂理性,好比赌桌上知道什么时候该押宝,也知道啥时候收手。
江汽李明吐槽贸易壁垒时,我忍不住翻个白眼:欧美标准那么严苛,是不是先自己练好再来抱怨?
李贵平则直接甩出狠话,“咱不能老盯着燃油时代欧洲规则,中国必须自己定规矩!”
霸气侧漏啊,这句话透露国产品牌正在挣脱被规则牵制的小孩身份,要做游戏制定者,否则只能当配角,被别人牵鼻子走,这滋味谁尝谁知道。
有趣的是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张琳给国内厂商泼了一盆冷水,她递来的四条路径建议就像提醒大家,“想扎根欧洲市场,说容易也难”。
毕竟真正融入全球供应链,比单纯卖辆车复杂多了。
麦肯锡管鸣宇扔过一个炸弹:“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端到端效率提升才是硬道理。”
扎心吧,有多少企业沉迷炫技,却忽略运营本身就是刀尖上的舞蹈!
南美传来的声音也挺刺激——Sotraser公司佩德罗·佩尼亚谈中智合作,将南美当作战略桥头堡,用真实战场验证产品服务。
这虽然离我们远些,但潜力巨大,有时机会藏在最意想不到地方。
搞清楚一点,“弹好全球化变奏曲”绝非闹着玩的。
一汽解放冷长春劝诫优先搭建海外合规体系,用交学费姿态积累经验;毛弋强调真正做到深耕客户需求本土化;何墨池提出输出核心价值,而杨志刚细致抓法规认证、气候适应等细节活儿不可省略。
成胜惠甚至喊出了商业模式创新口号,不满足卖车辆,而是整套解决方案组合拳上线。
“卖车已死”,这个论调刺激但不得不承认,新常态下没人靠单品吃饭,大佬们纷纷玩综合体思维,看谁更能拼出花样。
新能源领域简直波澜壮阔,如果以前新能源更多靠政策补贴撑腰,现在已经成年,自我驱动阶段来了!
交通运输部杨勇教授抛“五化”:轻量、集约、绿色、人文化及智能,感觉他是在给行业埋伏笔,希望哪天开花结果。
从载合卡车郭立群博士描绘爆发期来看,我们看到电池、电机升级叠加政策红利打造黄金时代。
但补能安全仍旧阴魂不散,需要持续攻坚,否则梦想泡汤指日可待!
广州海珀特熊保平瞄准氢能源500吨以上超重载赛道,一派野心勃勃景象。
而苏州新一代底盘公司于华宁的数据刺痛灵魂:430万辆半挂保有量背后,是货运成本居高不起碳排压力如影随形。
在这样的夹击下续航能力和降本问题俨然成为绕不开的大山,中创新航陈群泽预计2030年电动渗透率将达到50%,博世彭佩敏断言行业迎来自驱新时代,全民造神故事或许要改写剧本结局——说到底,这是考验真功夫的时候了!
物流板块同样精彩,在郭立群看来,提高整体效益才能摆脱价格战怪圈。
不论大神几何,都逃不了数据赋能合理研发运营机制这一关卡。
谷小猛拆买-养-换环节中的运力生态关键,以操作指南佐证理论,让人大呼过瘾。
一线实践者廖志扬奉劝“增效优先降本其次”,精准把握利益分配微妙关系令人拍案叫绝。
而董小伟切入价格竞争核心指向成本控制,再延伸至服务赋能,把错综复杂的问题切割得丝丝入扣兼通俗易懂,那种拨云见日感扑面而来。
压轴登台的是自动驾驶黄刚,他讲无人驾驶领先落地并非偶然,而是在成熟度与降本增效找到契合点。
有趣的是肖宁揪出技术、市埸与路权三个关键词寻找最佳商业土壤,好比农民挑良田播种一样科学严谨。
河南凤宝张朝学紧跟其后强调用户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其中云端保养被喻为智慧钥匙,引领维修理念革命。
当然闫凯甩出乘用和商用完全不同调调,一个偏舒适娱乐,一个拼靠谱质量,两轨虽同属汽车业,却天差地别,让讨论更加丰富且接地气。
这份现实主义太珍贵!
如果你问我这届论坛最大的惊喜在哪儿,我不会答什么黑科技或者颠覆动作。
我反倒喜欢他们慢慢编织出来的新愿景,一股混乱中的协同力量、一份敢担当责任感渐次显现。
他们嘴上互怼不断,各怀鬼胎,可内核都是希望构建开放包容、多元融合、高效协作的新生态圈。
不容易,道阻且长,不过架势摆在那里,总让人相信:中国商用车悄无声息间正在完成蜕变。
不过,没有救世主,每家企业终究还是自己的英雄还是炮灰,只看谁熬过冬天。
当别人还纠结昨天输在哪里,他们早已开始谋划2030蓝图,你准备好了么?
脑袋里浮现这样画面:中国商用车犹如披挂整齐却满脸泥巴军团,高举智慧链旗帜,在疫情余波未消、中西方博弈激烈背景冲锋陷阵。
他们躲避暗礁险滩寻找港湾安营,无论成功失败,都将在历史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所以,下回街头遇见飞驰而过装载梦想的大货箱时,请别只顾刷手机,它里面不仅仅装货物,更凝聚千万业内人士汗水铸就的不灭传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