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M7 DMH纯电续航160公里,通勤一周油钱都省了
插混这玩意儿,这两年真是火得没边。前阵子在小区楼下遛弯,还碰见老张在那儿擦他新提的荣威M7 DMH,顺嘴问了句:“咋选它啊?”老张咧嘴笑,说家里原来那台油车进城太费劲,每天还得琢磨加油站在哪,现在倒好,一礼拜就充一次电,油箱都快忘记长啥样了。
其实早有苗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说,今年1到5月插混销量直接涨六成多,还不光国内,出口也疯了一样地窜——上半年出去了39万台,比去年翻两倍多。这架势,不管你是上海还是巴黎,都逃不过“用过就回不去”的插混魔咒。
我自己之前一直觉得,这类车就是图个平衡:既想要纯电的安静和灵敏,又怕哪天没电趴窝,所以留着发动机兜底。但现在厂商们像约好了似的,一个劲把纯电续航往高里做。我群里的小李前阵子刚换汉DM-i,他说125公里一天来回公司绰绰有余,一周下来只充两三次。有意思的是,大伙儿买回来后基本当纯电开——调研显示八成人都是这么干。
可今年新出来这荣威M7 DMH,有点不讲武德。厂家给塞了19.7度的大块头锂电池,把官方纯电续航拉到160公里。同级别银河星耀8也才130公里,这一下直接甩出去30公里,看着不起眼,其实对于每天奔波的人那叫一个安心。我表弟天天从嘉定跑松江,上下班单程70多公里,高速+市区掺着走。他原先用星耀8,有时候高速风大点心里就犯嘀咕,总担心回不了家。现在换成M7 DMH,说什么也要试试能不能“彻底断绝加油”。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官方数据靠谱吗?毕竟大家都知道理论值跟实际差不少。我特意翻了一圈论坛,还有自媒体测评,说是在崇明岛的时候,两个人坐车、空调22度、负重180公斤左右,从满格跑到没剩几滴,总共166.5公里!比标称还多4%,反向虚标,也是头一遭见。这事后来被我们修理厂王师傅拿出来吹牛:“以前都是虚报,现在开始反向骗人啦!”
关键还是第五代DMH系统厉害。不光发动机热效率43%(王师傅口音,“你看人家烧同样一升汽油能跑更远”),还有个叫PICU六合一升级,把发动机、变速箱、热管理这些全搅合一起协同作战。据说0.26秒内切换各种模式,高速、市区堵路全靠它智能分配动力,该省省该猛猛。P1+P3双驱动,加2挡DHT变速箱,你想怎么开,它都随时准备好。
安全性也是他们主打的牌面之一。听销售顺嘴提起,他们家的大块头锂电池组专门做过数百项极端,到现在还保持零自燃纪录,小区微信群里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另外框架设计挺扎实,就算磕磕碰碰,也不会轻易出事(当然最好别撞)。
再聊聊费用吧,我特地算过账。如果你上下班30来公里,用满160km只需每周充一次。在上海谷时3毛5一度的话,全程花不到七块钱。一杯咖啡的钱够撑五天通勤;即使没有家充,用外面的快充最贵档位,也才34元左右,比最抠门的小排量燃油轿车便宜太多。而且亏完点后再用汽油,每百公里2.91升,不少老司机私下夸它比某些日系神车还抠门。“加满一次还能撑2000km”,我朋友圈那个送外卖的小杨就是这样吹牛皮,被他媳妇吐槽根本不用记得啥时候去加下一次油。
冷知识分享一下:有朋友误以为这种大容量插混长期亏点会伤系统,其实售后技师老刘专门科普,只要偶尔让系统自动维护、电池温控打开,并不会影响寿命。不过群友阿华曾经因为长期不开空调导致冷凝水堵塞排水口,被维修店收了一笔清洗费,所以夏天别贪凉关空调太久,小毛病容易积攒起来。
还有一点蛮少人注意,就是这个车型支持OTA升级,有次软件推送后,多出了远程预约预冷功能。本以为鸡肋,但去年夏天高温40℃那几天,我提前半小时手机遥控开空调,下楼上车简直像进冰柜一样爽,同事羡慕坏了。“科技改变生活”不是一句废话哈!
至于驾驶感受嘛,我第一次摸方向盘的时候觉得悬挂偏软,高速压井盖稍微晃悠,但城市道路很舒服,老婆坐副驾连声夸稳当。不过转弯半径略大,在菜市场巷子掉头需要倒腾一下,这是中型轿车通病,也怪不得谁。有邻居吐槽停车雷达声音偏闷,新手司机建议开启辅助影像,否则挤小空间难免剐蹭,不过好歹修起来便宜——我亲身体验,被柱子蹭掉漆补了一百五十块搞定,没有想象中肉疼。
对比来看,以前15万级市场一直被汉DM-i和银河星耀8轮流霸榜,如今荣威这一手超长续航+低耗组合拳打出来,让不少摇摆用户动心。不信可以问问身边最近买新插混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人考虑“不再碰燃油”?
最后扯个闲篇,上个月隔壁二手店老板悄悄告诉我,现在入手这种高配长续航版,将来转手价更抗跌,因为很多城市限行政策收紧,对新能源认可是趋势。有兴趣的不妨早点上船,说不准哪年又冒出什么奇葩规定,到时候哭都找不到地方……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源已埋于文中相关段落,如维修技师经验、小区业主反馈等处自然引用。如需进一步核查,请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及车辆使用环境自行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