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安全风波:重卡对撞背后的信任裂缝
7月的天,南方闷得像个蒸笼。那天我正窝在小区门口修车棚下,隔壁王师傅边啃西瓜边刷手机,突然喊了句:“你看理想又整新活儿了?SUV撞翻大货车,这不玄乎嘛!”我凑过去一瞧,好家伙——视频里理想i8跟八吨重卡正面杠上,画面结尾,大货驾驶室都甩飞了轮子。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不是“牛”,而是“真的假的?”
后来群里也炸开锅。有人说这是新一代安全神话,有人吐槽这戏太足。细琢磨,其实大家最疑惑的,不就是那几个点么?第一,这碰撞速度到底怎么算的?视频说相对100码,可谁知道两头实际各跑多快,是不是有辆根本没动弹啊;第二,那辆重卡是不是空载、锁扣松了还是怎么着,否则哪有这么轻易散架的道理;第三吧,就是现场环境咋样,是不是地板撒油还是轮胎打滑……这些参数,全靠官方一句话带过。
王师傅嘴碎,说他干维修三十年,还真没见过轻型SUV能把八吨大块头顶飞。他还提起去年邻居老周家的金杯和路上的渣土车蹭了一下,金杯前脸瘪进去了,人倒是没事,但渣土车屁事没有。这回反着来了,就算再怎么先进,也让人心存疑窦。
其实这场并非什么公告准入,只是厂家自测性质。“中国汽研”出面站台,说流程合规,但有没有按C-NCAP或I-ASI标准走没人明说。这种半遮半掩,让不少老司机都直摇头。有个做保险定损的小刘私底下讲,现在新能源宣传搞得玄乎,可真要遇到事故,多数还得看常规结构、用料厚道不厚道。
最让人咂舌的是营销手法。隔壁乘龙卡车立马发声明,说自己被恶意拉踩,还晒出了自家驾驶室通过ECE认证的视频,又放话要走法律程序讨公道。这就好比菜市场摊主吵架,一个当众砸别人摊子的西瓜证明自己甜,把另一个气得报警。你别说,在微信群还有哥们开玩笑:“以后买货车也得问问能不能抗住‘家庭装’。”
这种花式安全秀,其实早些年其他品牌也玩过。有一次我去4S店保养时听销售吹牛,说他们某款SUV高空坠落后还能原地启动,我差点信以为真。不过这次不同,以往都是自虐式表演,这回直接拿竞品来比划,不光误导消费者,也容易搅浑行业水。
从冰箱彩电大沙发到MEGA那个高铁造型,再到现在的数据黑箱,每次热搜都有理想汽车身影。有朋友吐槽,他老婆选MPV只关心座椅舒服、小孩睡觉安稳,对那些极限碰撞数据压根不上心。我自己用老款增程版一年多,上高速怕断油,一直随身带备用充电枪和灭火毯(听技师建议),倒是真遇上小剐蹭的时候,更关心零部件换起来贵不贵,而不是啥实验室分数。
冷知识插一下:前阵子在江浙一带,有位修重卡的大叔分享,他们平时检修驾驶室锁扣很少出问题,因为长途运输要求严。但偶尔遇上私改或者超载情况,就会出现结构异常。所以网上流传的一些奇葩事故,并非都是车辆设计缺陷,有时候也是人为因素作祟。
最后聊聊行业里的八卦——据群友透露,新版C-NCAP已经开始引入更贴近日常风险的新项目,比如电动车底盘刮擦,比单纯追求视觉冲击力靠谱多了。而且现在不少品牌偷偷邀请独立机构做双盲检测,就是为了避免既当运动员又裁判这种尴尬局面。还有二手商调侃,现在收新能源先查三项:电池健康度、事故记录,还有厂家最近有没有闹幺蛾子……
写到这里,小区楼下阿姨推着娃经过,看见我们围观手机,又嘀咕一句:“这些新鲜玩意儿,到底安不安全呀?”其实多数普通用户图的是省心、省钱、不添乱,而不是天天想着和大货硬刚。所以有时候厂家的那些炫技操作,到底值不值得,还真不好说清楚——毕竟生活里的难题,比试验场复杂多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