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手头有了点余钱,很多人都琢磨着换台车。
放眼望去,满大街的绿牌新能源车,看着是真省钱又时髦。
特别是那些可油可电的插电混动车和增程式电动车,听起来简直是完美解决方案:平时上下班就用电,几块钱能跑一天,比坐公交都便宜;真要回老家或者出远门,又能烧油,彻底告别续航焦虑。
这个算盘打得噼啪响,听着就让人心动。
但很多人真把车买回家才发现,同样是可油可电,这俩兄弟的脾气性格,那可是天差地别。
不少冲着“把车当纯电车开”去的朋友,最后发现,增程式基本能满足你的愿望,但很多插电混动车,还真就不给你这个面子。
这背后就一个核心差别,今天咱们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说清楚,免得大家花冤枉钱。
咱们得先明白这两种车心里是怎么想的,它们的运行逻辑,决定了你开起来的感受。
增程式电动车,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性格非常单纯的“纯电派”。
它的整个驱动系统里,车轮永远、只听电动机的指挥。
那台发动机是干嘛的呢?
它就是个“编外人员”,一个随车携带的“发电机”。
它的唯一任务,就是在电池快没电的时候启动,然后吭哧吭哧地发电,把电能输送给电动机,让车能继续跑。
所以,判断这台发动机什么时候该上班,标准就一个:电池电量。
比如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增程式汽车,像理想、问界这些,它们系统里都设了个“电量警戒线”,一般默认是20%左右。
只要你的电池电量高于这个数,那不管你是在市区里慢悠悠地挪,还是在高速上开到120公里/小时,哪怕你一脚电门踩到底,需要最强的动力,发动机都跟没它事儿一样,稳如泰山地待着。
这就意味着,只要你家里或者单位有充电桩,能保证每天出门电是满的,那你开增程式电动车,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它就是一台彻头彻尾的纯电动汽车,享受的就是那种安静、顺滑、提速快的纯电驾驶感受。
但是,插电混动车就不一样了,它的心思要复杂得多,是个不折不扣的“全能选手”。
在它的世界里,发动机可不是个只管发电的后勤工,而是个能随时上阵杀敌的主力队员。
所以,决定发动机什么时候启动的,就不再仅仅是电量这一个条件了,还得看你的“脸色”——也就是你的驾驶意图。
很多插电混动车型,比如以咱们国家比亚迪为代表的DM-i技术,在电量充足、你又佛系开车的情况下,它确实能安安静静地用纯电跑。
可一旦情况有变,比如说,你在路上开得好好的,想超个车,脚下稍微一使劲,哪怕此时电池电量还是100%,发动机可能“噌”地一下就被唤醒了。
这是因为系统判断,你需要强大的瞬间爆发力,单靠电机可能有点吃力,或者发动机和电机一起上,效果才最好,于是发动机就立刻介入,直接参与驱动车轮。
同理,当你的车速提得比较高,比如上了高速,很多插混车也会让发动机主动接管驱动任务,因为在高速巡航工况下,发动机直接驱动的效率往往比“油发电再驱动”要更高、更省。
所以,你想开着插混车,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从头到尾都保持绝对的纯电行驶,是很难的,除非你全程都小心翼翼,不急加速、不跑高速。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那增程式不是明显更先进、更符合省钱的初衷吗?
我想用电的时候,它就老老实实让我用电,多纯粹。
别急,凡事都有两面性。
咱们得聊聊一个大家最关心,也最容易遇到的极端情况:亏电。
也就是当你开长途,电池电量耗尽,只能完全依赖发动机的时候,这两位选手的表现就会发生惊天大逆转。
增程式的短板,在亏电时会暴露得一览无余。
你想想,它的发动机本身就不是用来直接驱动车辆的,它的功率和效率都是为了“发电”这个特定工况设计的。
当电池没电时,它就得拼了老命地一边发电供应给驱动电机,一边可能还要给电池稍微充点电以备不时之需,这就像让一个文弱书生去干重体力活,属于是“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
反映到驾驶感受上,就是动力会感觉明显变弱,车辆的噪音和振动会突然增大,你仿佛能清晰地听到发动机在声嘶力竭地咆哮。
更关键的是,油耗会变得非常难看,高速上百公里油耗跑到八九升甚至更高,都毫不奇怪。
这也是为什么增程式汽车在宣传时,很少会大张旗鼓地去说自己的“亏电油耗”是多少,因为这确实是它的软肋。
而此刻,恰恰是插电混动车大放异彩的时候。
因为它的发动机和整套传动系统,本来就是为驱动车辆而生的。
当电池没电时,它就自动切换到最高效的混动模式,变成了一台顶级的油电混合动力车。
发动机可以在它最舒服、最经济的转速区间工作,直接驱动车轮,而电机则在一旁灵活地查漏补缺,负责起步、低速和辅助加速,让整个动力系统配合得天衣无缝。
所以,在亏电状态下,插电混动车开起来依然很有劲,噪音和振动也控制得很好,最重要的是,油耗非常低。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像比亚迪这样的厂家,敢于把“亏电油耗百公里3.8升”这样的惊人数据作为核心卖点,因为这正是它技术实力的体现。
在长途奔袭、无法充电的场景下,插电混动的综合体验无疑要比增程好得多。
所以说到底,这两种技术路线没有绝对的谁优谁劣,它们只是为了满足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而生的。
你的选择,应该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用车习惯。
如果你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居民,家里有固定的充电桩,每天的活动范围基本都在车辆的纯电续航里程之内,一年也难得跑几次长途,并且你对纯电驾驶的静谧和顺滑有着极高的追求,那么增程式电动车对你来说就是最佳选择。
你把它当成一台纯电车来用,享受着极低的用车成本,而那台发动机,就是为你偶尔的远行准备的一颗“定心丸”,解决了你的续航焦虑。
反过来,如果你的充电条件并不方便,可能住在老小区,或者需要经常依赖公共充电桩,又或者你本身就是个“长途专业户”,经常需要在高速上跑个几百公里,那你需要的是一台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稳定、高效的座驾。
这种情况下,技术更成熟、适应性更强的插电混动车型,就是更稳妥、更全面的选择。
它既能让你在有电的时候享受短途的经济性,也能在没电的时候,给你一台顶级混动车的低油耗和良好性能,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看清这一点,才能根据自己的钱包和需求,做出最明智的决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