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事业部在武汉召开改革2.0推进会,宣布从管理体制正式调整为经营单元,全面承接经营指标。这一重大变革标志着,在成立约18个月后,该事业部从管理协调机构转型升级为直接承担经营责任的市场主体。
根据会议决议,这一调整将于10月试运行,自2025年11月1日起,商用车事业部将全面承接经营指标正式运行。核心目标十分明确——推动东风商用车“重回行业第一”。
01 组织架构升级,党委经营班子齐备
本次会议明确了商用车事业部的组织架构调整。原来的党委筹备组正式变成党委,东风汽车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张小帆任党委书记,陈向阳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在职责定位上,会议明确了两大关键点:
一是东风汽车商用车事业部成为商用车业务对接集团的唯一窗口,对公司商用车业务实施统一管理。
二是受东风集团委托,直接管理五大商用车企业: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东风特种商用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同时协助管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公司旗下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的民品业务,并与赛力斯汽车(湖北)有限公司、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保持业务联系。
02 前世今生,从分散经营到一体化运营
东风商用车事业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东风公司战略思维的转变。
1969年建设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是东风商用车事业的起源,这里被誉为“东风事业的发源地、东风品牌的创造者、东风文化的传承者”。
在随后数十年发展过程中,东风商用车业务逐渐分散到多个子公司中,形成了各自为战的格局。
面对这种分散状态导致的资源分散、内部协同不足问题,2024年3月28日,东风公司宣布实施商用车“跃升工程”,成立集团层面的商用车事业部。
按照当时规划,该事业部将统筹管理东风旗下各大商用车业务,分阶段推进商用车业务整合,推动研发、制造、采购等集中管理,最终实现商用车业务的一体化运营。
03 市场压力,催生深度变革
东风商用车事业部此次从管理体制向经营单位的转型,背后是严峻的市场挑战。
数据显示,2024年,东风公司商用车销量38.54万辆,同比减少4.62万辆,下滑10.7%,市场份额为9.9%,下滑0.66个百分点。
进入2025年,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1-8月行业数据显示,北汽福田以42.01万辆的累计销量位居榜首,同比增长10.91%;中国重汽以27.80万辆(同比增长17.15%)位列第二;
而东风公司的商用车累计销售26.36万辆(增速2.23%),排名从上年和此前长期的第二滑落到第三。
此外,新能源转型压力也不容忽视。2025年5月,国内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达23.94%,面对45家参与者涌入新能源重卡赛道,东风必须加速转型步伐。
04 宣传先行,文化聚力助推整合
值得关注的是,10月9日下午,刚刚完成身份转变的商用车事业部立即在东风股份以“现场+视频”形式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题会。
这是商用车事业部调整管理体制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的会议,凸显了品牌整合与文化融合在业务重组中的重要性。
张小帆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提出三方面要求:一要坚守政治属性,把准宣传方向;二要重构传播逻辑,推动品牌穿透;三要强化实战方法,提升转化效能。
他强调,商用车事业部肩负东风商用车业务发展的重要使命,必须从“受众怎么看、员工怎么看、行业怎么看”三个维度重构传播逻辑,推动品牌建设从“泛知名度”向“区域穿透力”转变。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段仁民在会上指出:“产品是枪杆子,品牌传播是笔杆子,两者必须协同发力。”在当前高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中,唯有产品力与品牌力双轮驱动,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
05 战略意义,从“管”到“干”的本质转变
分析认为,此次改革不仅是组织形式的变化,更是战略定位和运营机制的根本转变。
责任明确化:从过去的“管理者”转变为“经营者”,直接承担KPI,责任更加清晰。
决策高效化:减少汇报层级,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快速决策机制至关重要。
资源整合化:打破原有各子公司间的壁垒,实现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的真正一体化,发挥规模效应。
品牌统一化:强化东风商用车整体品牌形象,避免内部互相竞争,提升市场影响力。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此次调整意味着东风商用车事业部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协调机构,而是要对整体商用车业务的经营结果负直接责任。
这一转变将有力推动东风商用车业务实现从“形”到“神”的真正一体化运营。
随着11月1日正式运行的临近,东风商用车事业部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这场从“管”到“干”的彻底革新,将决定东风商用车能否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重回行业第一的宝座。
改革勇气已显,但决胜之路依然充满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