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销量翻番,国资助力,技术自研成本压低

假如你站在湖州的某处新厂区边上,时间是清晨六点,空气带着点潮气。远处传来施工的低沉回响,脚下黄土还是有点黏,工人们布线、吊装电池包,脸上无波。突然有辆零跑 B10 被测试员缓慢驶出厂区,尾灯亮起的一瞬,一只斑鸠“扑棱”一下飞走。这不是造车大咖的发布会现现场,不是新秀在微博“对线”的流量狂欢,更像是一场毫无修饰的流水——每天5.7万辆新车,就这样平静地被“开回家”。

问题来了:如果你是老板,站在这样一个曾经“小透明”如今稳居榜首的行业局,手握国资的26亿,团队半年净赚3000万,你会觉得这是奇迹,还是本该如此?雇佣了理工科“老古板”、吭哧吭哧研发个三五年,最后却突然地跑到神坛之上,谁能不问一句:零跑到底做对了什么?

让我们跳出宣传片的滤镜,从旁观者的角度捋捋事件始末。传统意义上的“造车新势力”,一度被蔚来、小鹏、理想三家牢牢占据。零跑的名字甚至在社媒热搜里都属边角料,市值、口碑、粉丝运营,一个都不占优。但从今年年初开始,零跑销量却像被谁偷偷开了长跑模式:月初2.5万,月末5.7万,一路冲进榜首,无需热搜,也不好大喜功,只管把一辆辆车卖出去。数据不骗人,交付量累计逼近百万,净利润超过3,000万,对比一众“只见亏损不见喜报”的同行,这成绩单就像一份意外收获的实验报告:没人理会,但结果就是比别人好上一截。

再看资本端的骚操作。国资的入场听起来像是老干部捧场,但实际上,它等于给了公司“信用背书”,顺带多了波弹药。一边是地方政府押注新能源,一边是零跑悄悄完成了融资预期,整个过程冷静但效率极高——没有高调剪彩,没有流量助阵,只有钱到账、项目落地、渠道扩容。做记者多年,见过太多“资本热但产品冷”的新势力,这种国资认购、地方联合入局,怎么看怎么像是看人下菜碟,不是谁都能捞得着。

说到技术自研,就要提及这个行业的通用症——“PPT造车”。零跑反其道而行,坚持全域自研,把核心软硬件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七款车型,80%以上零件通用率,B系列车的芯片用到8650,高阶智能辅助与自研系统齐全。这种做法说好听是“技术普惠”,说实在是成本优化:一堆工程师熬夜啃代码,换来的却是前端产品力和后端利润双丰收。反倒那些沉迷于“新概念”的同行,现在还在为OTA卡壳、方案外包挠头。现实很无趣,技术不是用来讲故事的,而是用来省钱和解决问题的。

我乐于承认,这种路线冷静得甚至有些无聊。零跑的市场策略也让人联想起教科书——A、B、C、D全矩阵覆盖,各车型相互补齐短板,高通芯片、激光雷达、辅助驾驶功能,四处布局得像严谨的逻辑题;智能座舱和Leapmotor OS,从体验到配置,既不花哨也不简陋。只要你不是参数流氓,基本都能找到想买的理由。全系列产品线,覆盖从代步到智能高端,像是超市里两个老会计在核算鸡蛋价格,谁便宜买谁,谁部门齐全谁得分。品牌声浪无,产品力有——这才是这个行业最扎实的竞争底色。

零跑销量翻番,国资助力,技术自研成本压低-有驾
零跑销量翻番,国资助力,技术自研成本压低-有驾

当然,零跑的野心不止中国一亩三分地。欧洲布局、出口转本地运营、德国慕尼黑车展挣到脸面,渠道打通600家网点,全球化做得有板有眼。在新能源行业,“一头冲进国外”听起来都像是壮士断腕,但人家硬是把渠道跑通,产品出海,出口销量还真成了新势力排行榜前几。如果说中国品牌造车新时代讲的是出口故事,零跑用自己的方式给这故事上了“硬核注脚”。

最后来点毛利自黑。干我们这一行,总要和资本、供应链、技术等玩各种算计,谁都怕押错筹码。而零跑干的就是供应链垂直整合,电池包和车载电源项目,几亿几亿地砸下去。跟中创新航成立合资公司,51%持股,直接把生产环节捏在手里。别看这个数字枯燥,落地到车间就是——有问题自己负责,原材料贵了自己掏腰包,环节控制不住自己挨骂。你说这不苦吗?苦,但至少“死得其所”。有时候,还真羡慕零跑这些人,脸皮厚、手脚快、有点亏本买吆喝的劲头,最后反而做对了市场怕的那部分——成本可控,产品硬核。

写到这里,不禁要问,零跑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我看未必是“高性价比”那么简单。是技术路线的死磕,是国资的底气,是矩阵策略的铺陈,是全球化的耐心,也是供应链的苦熬。零跑像一个被时代耽误的学生 —— 不靠演员本色、不玩资本流量,只用数据和产品交卷。可以说,汽车这个行业最终比的只能是产品力和性价比,讲故事讲到天上也不如“销量销到门口”。

当然,这都是角落里的旁观。零跑今天的头名和盈利,未必能拿到明天的剧本。新能源汽车的江湖一日三变,风向比天气预报还不准。所以说,你若是零跑掌舵人,会选择继续死磕产品、压低成本,还是偶尔学学同行搞点直播、蹭蹭流量试试?那些曾经“四处碰壁”的理工科方法,是否真的能持续驱动企业穿越周期?

零跑销量翻番,国资助力,技术自研成本压低-有驾

你觉得,下一个零跑是谁?或者,零跑的今天会复制在别家吗?如果换你站在湖州厂区清晨的黄土上,你会怎么写自己的成绩单?这场造车新势力的剧本,留给每个人,问的永远是那句老话:产品为王,营销只是陪跑。你信么?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