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卡车多地经销商公开招募碰撞驾驶员,理想i8对撞直播成焦点
这两天,朋友圈和几个老同学群里都在聊一件事:乘龙卡车那边突然放话,要在全国范围内找人来开自家8吨大卡和理想i8电动车搞场正面对撞,还说要全程直播。事情闹得挺大,甚至我表哥在南方做汽修的师傅也专门打电话问我,“你说这玩意儿真的假的?谁敢坐驾驶位?”他那口音带着点东北味儿,说起话来总有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劲头。
其实,这场风波还得从7月底理想i8上市说起。32万多到36万出头的价格区间,在纯电六座SUV里确实稀罕货色。我有个同事家里刚添了二胎,看完配置单就心动了。他最看重那个双腔空悬和四驱系统,说下雨天回老家路上坑洼太多,有这个底盘升降才放心。而且据他说,新款VLA司机大模型能自动识别乡下小路上的土狗,比他老婆眼神还好使。不过发布会真正把气氛推爆的是那个对撞视频——镜头里一辆重型卡车跟i8正面硬杠,那画面……咣当一下,大货的前轮直接腾空,驾驶室都快断成两截。有些网友开始琢磨,这重卡咋这么“软”?没过多久,就有人扒出来被撞的是乘龙品牌。
于是,各地乘龙经销商立马炸锅了。不少地方直接挂出招募启事,要找技术硬、胆子大的老司机,上演一次公开复测。有店长半开玩笑:“要是老板们自己坐上去,那才叫刺激。”不过这种提议大家心知肚明,就是图个嘴上乐呵。倒是听说他们真准备好了现车,还专门给应聘者准备了一套安全培训流程。我一个跑运输的朋友还私信过来问:“你觉得真能找到人干这活吗?工资得给多少?”毕竟不是一般,是顶着命去怼铁疙瘩。
群友们讨论时还有段插曲,有位河南的小伙发语音:“俺叔去年拉砖翻沟里,一样是乘龙,大梁愣是一点没弯。”还有个北方维修师傅补刀,“我们厂拆过事故件,你别光看外壳塌,其实骨架贼结实。”但也有人质疑:现在厂家宣传花样太多,不怕哪天连假人都用智能AI换脸?
关于车辆本身,我去年陪朋友试驾过上一代乘龙,当时印象最深就是驾驶室那根横梁特粗,据销售讲关键部位用了高强钢,占比三分之一左右。“你就记住一句话,这舱子跟保险柜似的!”销售拍着方向盘保证。但实际用起来嘛,也有槽点,比如仪表台塑料感太强,而且原厂喇叭声音像收音机坏了一样刺耳。这次看到新款又整了溃缩式前摆臂设计,据说正碰时吸能效果更好,不过到底啥水平,只能等实验见分晓。
至于理想i8,现在很多参数都是“传闻+体验”,比如800V平台、5C快充、电池10分钟加500公里续航,我认识一个新能源修电工,他直言目前市面上敢标这个数据的不多。“理论归理论,用起来还是看天气温度、线路状况,还有偶尔遇到充电桩掉线的问题,”他说,“别光盯数字,看实际表现。”
顺便插句冷知识,上个月隔壁县城发生一起小事故,一辆旧款燃油皮卡跟新势力纯电SUV擦肩而过,对方气囊弹出速度明显快一点,但最后双方主驾腿部都有淤青。据当地交警讲,现在不少车型为了兼顾轻量化和安全性,会在副框架位置增加吸能盒,但如果装配工艺不到位,也可能导致受力偏移。所以每次看到厂家宣传“几十次极限碰撞”,我脑海总浮现邻居王师傅念叨的一句话:“纸上谈兵,不如亲眼瞅瞅。”
再回来说这场即将到来的直播对决吧,其实圈内八卦不少。有熟悉汽车认证流程的人透露,这类实验通常需要第三方监督,比如中国汽研之类机构背书,否则很难服众。这次双方互相喊话,都表示愿意现场复测——结果如何暂且不论,单凭这个阵仗,就足够让爱凑热闹的人期待半个月了。
后续怎么样不好猜,不过最近我们本地二手市场已经出现几台带伤痕的新旧混搭版乘龙,有老板调侃道:“以后买二手先查是不是参加过网红直播!”再加之微信群里的老司机常提醒一句:无论什么牌子的安全配置吹得再响,该系安全带还是不能偷懒——毕竟命只有一条嘛!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