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美瑞装上Brembo八活塞卡钳后跑进5秒俱乐部?丰田CALTY工作室这次在SEMA展上拿出的GT-S方案

凯美瑞装上Brembo八活塞卡钳后跑进5秒俱乐部?丰田CALTY工作室这次在SEMA展上拿出的GT-S方案,让那些花30万改装费的车主开始重新算账了

那套前八后六的Brembo卡钳配365mm打孔盘,制动距离直接缩短四米多。我站在展台前琢磨了半天——这配置放在保时捚911上都不寒碜,怎么就装到凯美瑞身上了?更邪乎的是连续十次100到0的急刹,制动距离波动不超过3%。这要是放在纽北那种赛道上,刹车系统不衰减基本就是保命的本事。

丰田那帮工程师在冷却系统上也没含糊。导风罩经过计算机优化,气流能精准打到卡钳上,降温效率比普通版高了45%左右。刹车油管外面还包了层陶瓷涂层,据说能扛住600度的高温。这些细节平时看不出来,但真到了赛道日那种极限工况,可能就是能不能全须全尾回家的区别。

凯美瑞装上Brembo八活塞卡钳后跑进5秒俱乐部?丰田CALTY工作室这次在SEMA展上拿出的GT-S方案-有驾

混动系统居然能这么玩

2.5L混动这套东西,在国内大伙儿都当省油利器用。但CALTY那帮人换了个思路——把电机和发动机的协同响应速度提了40%,ECU重新调过之后扭矩输出平台也拓宽了300转。听着挺玄乎,实际体验就是油门响应快了不少,电动机不再只是起步时候帮个忙,中高速区间也能随时补一脚。

有意思的是这套系统还保留着丰田混动那种“细水长流”的调性。电动机主要负责补低扭,不像某些插混车上来就爆发完了后劲不足。城市里开着挺温顺,油耗能压到5个多,高速上想超个车也不会觉得肉。

热管理系统藏了不少心思。电池组配了独立水冷循环,赛道模式下油温始终控制在90度上下浮动不超过2度。变速箱油冷却器从风冷改成液冷,配合大容量储油罐,理论上能扛住连续十次全力制动。当然,谁没事老干这种事儿,但至少说明系统余量给得足。

凯美瑞装上Brembo八活塞卡钳后跑进5秒俱乐部?丰田CALTY工作室这次在SEMA展上拿出的GT-S方案-有驾

车身结构下了功夫

为了抵消改装增加的重量,车身里头植入了七处碳纤维增强件。前塔顶加强杆、后备箱X形拉杆这些常规操作就不说了,白车身扭转刚度提升了22%,达到27000牛米每度。这数字看着枯燥,实际感受就是过弯的时候车身更整,不会有那种松散的感觉。

激光焊接点比普通版多了18%,后轮拱换成液压成型的铝合金材质,单边减重三公斤多。最巧妙的是A柱往后挪了5厘米,营造出那种后驱车修长引擎舱的比例,但座舱空间并没怎么牺牲。风阻系数从0.28降到0.26,120公里时速巡航时风噪还降了3分贝。

凯美瑞装上Brembo八活塞卡钳后跑进5秒俱乐部?丰田CALTY工作室这次在SEMA展上拿出的GT-S方案-有驾

底盘降了35毫米,换了KW的绞牙避震,支持12段回弹阻尼调节。避震几何重新设计过,通过性基本没受影响。后轮转向系统在车速超过60公里时,后轮最大能转2.5度,转弯半径减少接近一米。这套系统开发时可能参考了不少豪华品牌的经验,但调校风格还是偏向日常使用。

内饰玩了点心思

座舱采用“双模式”设计,平时看着和普通凯美瑞差不多。但按下Sport+按钮之后,12.3英寸仪表盘切换成赛道界面,四轮动力分配、G值曲线、刹车温度这些信息全给你显示出来。实不实用另说,至少仪式感拉满了。

Recaro代工的一体式运动座椅看着单薄,但腰部和肩部嵌入了3D打印的透气海绵。据说连续开两小时疲劳度比普通座椅低40%,这个我没实测过,不过坐着确实比想象中舒服。方向盘包的Alcantara材质加了导电纤维,能监测手汗程度自动调空调温度,这功能听着挺科幻,实际用处有多大就见仁见智了。

凯美瑞装上Brembo八活塞卡钳后跑进5秒俱乐部?丰田CALTY工作室这次在SEMA展上拿出的GT-S方案-有驾

音响系统藏了个小心思——检测到激烈驾驶时,会通过低频声波抵消80赫兹以下的发动机共振噪音。这套主动降噪在跑高速的时候可能比较明显,市区里头本来就吵,效果就不太好说了。

轮胎和制动的配合

245/35 R20的米其林PS4S轮胎,胎壁里头嵌了加速度传感器,能和丰田VDIM系统联动,提前半秒预判抓地力变化。这种预测性控制听着挺高级,实际体验就是系统介入更柔和,不会有那种突然被电子保姆强行拉回来的感觉。

凯美瑞装上Brembo八活塞卡钳后跑进5秒俱乐部?丰田CALTY工作室这次在SEMA展上拿出的GT-S方案-有驾

刹车片混入了铜纤维提升热传导效率,配合那套冷却系统,据说连跑十圈纽北制动距离波动不超过3%。这数据是丰田给的,真实性有多高不好说,但至少从配置上看,热管理确实下了功夫。

轴距保留了2825毫米,后备箱还有490升。后排坐个180的大个子,腿部空间两拳,头顶掏空处理也不会觉得压抑。这点挺实在,毕竟买凯美瑞的人多少还得考虑家用,改装改得太极端反而失去意义了。

驾驶模式有讲究

车子提供六种驾驶模式,其中“Circuit”模式会主动改变混动策略——电池电量维持在60%到80%之间,确保电动机随时能输出全力。转向系统采用可变齿比设计,方向盘中心区保留家用车的轻柔特性,但转角超过90度之后齿比突然变密,山路攻弯时方向盘少打15%就能达到同样效果。

凯美瑞装上Brembo八活塞卡钳后跑进5秒俱乐部?丰田CALTY工作室这次在SEMA展上拿出的GT-S方案-有驾

声浪模拟系统通过排气管末端的簧片阀和车内扬声器配合,能模拟出V6发动机的频响特性,但分贝数控制在72以内符合法规。这套东西开发时参考了不少性能车的设计思路,但调校还是偏保守,毕竟凯美瑞不是纯粹的性能车。

丰田的盘算

GT-S定位挺清晰——原厂改装样板。85%的部件和普通凯美瑞通用,后期维护成本压得住。性能套件定价也不算离谱,20寸轮毂选装价2万,还不到进口大牌的六成。北美市场调研显示,潜在买家里头73%是第一次接触性能车,所以丰田保留了全速域主动安全系统,自动刹车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凯美瑞装上Brembo八活塞卡钳后跑进5秒俱乐部?丰田CALTY工作室这次在SEMA展上拿出的GT-S方案-有驾

对比同级竞品,GT-S的路子挺特别——不做绝对性能标杆,而是强调“每天都能开”的实用性。这点从保留轴距和后备箱空间就能看出来。工程师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得挺明白,这车不是为了刷圈速,而是给想玩点不一样的车主多个选择。

有些技术据说会下放到量产车上。碳纤维传动轴能让下一代凯美瑞减重八公斤,混动系统的新型行星齿轮组能承受400牛米扭矩,为后续插混版本铺路。线控转向系统完成了20万次耐久测试,预计2027年装备量贩车型。烈焰橙车漆成本太高,丰田在想办法把喷涂工艺简化,以后或许能在普通车型上看到类似颜色。

这车适合谁

开了这么多年车,见过太多改装车要么激进过头日常用不了,要么就是样子货没什么实际提升。GT-S这台车的思路有点特别——它没想着去做性能怪兽,就是给你个选择,想玩的时候能玩两下,不想玩的时候该干嘛干嘛。

凯美瑞装上Brembo八活塞卡钳后跑进5秒俱乐部?丰田CALTY工作室这次在SEMA展上拿出的GT-S方案-有驾

城市道路油耗5.2升和普通混动版差不多,但赛道模式下电动机和发动机的并联时间延长了三倍。绕桩测试显示,极限侧倾角比雅阁混动大2度,但电子系统介入更晚,保留更多驾驶乐趣。245毫米宽胎巡航时胎噪只有67分贝,比某些豪华品牌标配轮胎还低,这归功于轮拱内衬的3D打印吸音结构。

至于值不值得期待,这事儿见仁见智。喜欢折腾的人可能觉得原厂改装不够彻底,图省心的人又觉得没必要多花这笔钱。但不管怎么说,丰田愿意在家用车上玩点新花样,总比一成不变强。反正我是挺好奇这台车最后能不能进国内,到时候价格怎么定,会不会有人买账。毕竟国内玩车的环境和北美还是有差别的,原厂改装这条路走不走得通,还得市场说了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