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700km就不值得买!用事实告诉你,为什么电动车续航不能太长
老铁们,最近是不是被各大车企的续航宣传搞得眼花缭乱?动不动就是“续航破千,一骑绝尘”!我一个开了十几年车的老司机,看到这些数字,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想笑。700公里续航,听起来是挺唬人,但咱老百姓买车,图的是啥?不就是省心、省钱、省力吗? 你花大几十万买个“续航怪兽”,结果每天背着半吨电池在城里“负重跑”,过个弯都像开船,这不纯属花钱买罪受吗?说实话,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后悔了,当初贪图那点“心理安慰”,结果发现续航长了,麻烦也跟着来了。今天,我就跟大伙儿掏心窝子聊聊,为啥我说超过700km的电动车,真没必要买。这可不是我瞎说,咱们一条条掰扯清楚。
首先,续航焦虑的根源,真的是“里程”不够吗? 你想想,你每天上下班跑多少公里?50公里顶天了吧?一周也就350公里左右。就算周末想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500公里的续航,够你从北京跑到天津再打个来回了。那为啥还有人觉得“里程焦虑”?关键不是里程短,而是充电不方便、充电速度慢!这就好比你手机,电池从3000mAh升级到5000mAh,你确实能多用半天,但如果你有个超级快充,15分钟就能充到80%,你还会执着于那多出来的2000mAh吗?电动车也一样。现在800V高压平台、4C甚至5C超充技术都来了,5分钟补能200公里,服务区吃个饭的功夫,电就满了。这时候,你还会在乎那多出来的200公里续航吗?与其背着个“大板砖”跑,不如找个“加油站”(充电桩)来得实在。
其次,长续航的代价,可不止是多花的那几万块钱。 你想啊,要跑700公里,得用多大的电池包?至少100kWh起步吧?这玩意儿有多重?动辄半吨以上!这相当于你车里常年拉着一个小型SUV的重量在跑。车身重了,操控能好吗?过个弯,侧倾大得吓人,刹车距离也跟着变长,开起来心里能踏实吗?更别提能耗了,车越重,电耗越高,这不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你为了续航加了电池,电池重了又更耗电,最后实际续航可能还没省油省电的短续航车型跑得远。这不就是“为了多喝一口水,先得背一缸水”的道理吗? 网友说得挺逗:“买了长续航,一半的钱是买了块‘心理安慰’,另一半的钱是买了个‘移动健身房’。”这话糙理不糙啊!而且,电池越大,成本越高,车价自然水涨船高。同样是那款车,500km版本20万,700km版本直接飙到30万,多出来的10万,你买辆燃油小车当备胎不香吗?
最后,咱们得聊聊“电池衰减”这个电动车的“隐形杀手”。 手机用个两三年,电池就不行了,得换电池或者换新机,对吧?电动车电池也一样,有“日历寿命”和“循环寿命”。你那个100kWh的大电池,用个三五年,容量衰减到80%,那你的700公里续航就变成了560公里。高速上开空调一开,实际跑400公里都费劲。这时候,你花大价钱买的“长续航”,不就大打折扣了吗? 更坑的是,换电池多少钱?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肉疼不疼?有网友吐槽:“厂家宣传的700公里,是25度恒温实验室里测的,冬天开暖风跑高速,腰斩都算给你面子。”这话虽然扎心,但确实是很多北方车主的真实写照。你多花的钱,可能最后都贡献给了未来的维修费。
说了这么多,不是说长续航一无是处。如果你是专职跑网约车,或者常年在偏远地区跑长途,那长续航确实能省心。但对于绝大多数城市通勤、偶尔自驾游的普通家庭来说,一辆续航在500-600公里、支持快充的电动车,才是真正的“真香定律”。日常通勤绰绰有余,长途出行提前规划,利用服务区快充,效率并不比加油慢多少。省下的钱,你可以升级个好音响,或者给家人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它不香吗?现在充电桩遍地开花,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其死磕那不切实际的“续航数字”,不如拥抱更便捷的“充电网络”。
所以,老铁们,下次再看到那些动辄“续航1000公里”的宣传,别被唬住了。买车,关键是要“合适”,而不是“最长”。问问自己:我的实际需求是什么?我愿意为那点“心理安慰”付出多大的代价?超过700km的续航,究竟是你的“诗和远方”,还是厂商画的“大饼”? 这个问题,值得每个想买电动车的人,好好想一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