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进英国前十,市场格局变了,新能源销量大涨

啥叫市场变局?以前咱一说起英国买车,大众、福特、宝马轮着坐在头排,后来特斯拉杀出来,电动车搞得风生水起,但那都是外国老牌厂子地盘。可现在,中国车也能上座了,还不只是来凑个热闹,是正式挤进了月度榜单的前十,杰酷7这车直接亮了相。这不光是车卖得多了,更说明中国品牌已经在英国人的购车清单里有了姓名。这背后到底发生了啥?我们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再往后会怎么样?这些问题挺有意思,要不咱就琢磨琢磨。

先看整个英国车市,光从数字上看,每个月卖的车比去年还少,8月一共卖了8万多辆,是三年来最惨淡的一个8月。英国经济现在卡在中段,咋说呢,有点掉链子。买车的人其实还是有,前八个月总销量比去年还多2%呢,但劲头明显没以前足。私人用户买车多了一点点,但大头还是那些公司、车队——主要是企业用车。不过企业注册增长了不少,估计是租赁、分时、新型出行模式带动的需求,这也侧面说明大家自己掏腰包买新车的意愿不强,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

但车的种类和动力倒是变了。燃油车越来越不吃香,汽油车销量直接砍掉了十几个点,柴油已经彻底边缘化,份额掉到只剩5%。混合动力车也有点退烧,快跌到边儿上去了。然而插电混动和纯电车却一跃而起,插电混动涨了七成,纯电车同比涨了15%,而且市场占比突破到了26%,直接创了历史新高。也就是说,英国这个老牌汽车市场,电动化进程明显快了很多。从年初到现在,纯电车在英国的累计销量已经逼近28万,同比去年高了5个点,电动车真正成了主力军。

这事究竟咋回事?是英国人真心中意环保?还是政策逼出来的?或者说,有没有可能也是因为油太贵了,大家捂着钱包选电动车?其实都有,环保、政策、油价、城市限行,还有社会舆论,现在搞得就像谁家要是还开老掉牙的柴油车,就跟在马路上抽烟一样——被盯得紧。

那再来看看品牌格局,大众老大哥稳坐第一,福特小弟还在后面跟着,宝马这些德系车依然吃得开。奥迪掉队了一些,奔驰还撑着体面进了前排。现代、起亚、标致这些韩法品牌也趁了点风,涨势不错。丰田、斯柯达之类,现在有点儿被冲击了。特斯拉卖得还行,虽然不是增长最快,但也杀回正轨。可最值得说的是,比亚迪、奥莫达、杰酷这些中国新势力突然“开挂”了——比亚迪同比涨了三倍,奥莫达更是飓风一样,直接翻了几十倍。杰酷,尤其是杰酷7,一下子挤进了单车型销量前十,这在几年前简直想都不敢想。

中国车进英国前十,市场格局变了,新能源销量大涨-有驾

这说明啥?英国的车市传统格局开始松动了。以前,买车就是“老三样”,德国系卷豪华,英美系卷皮实,现在中国车开始争主流,品牌战役直接上了新阶段。你琢磨啊,杰酷7能进前十,一个最简单的原因是市场规模相对小,新品牌容易一战成名。但更关键的是,这车是真的能让英国人掏钱买,那可不是靠“联盟投票”刷出来的热度。

一句话,中国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了。但这时候问题也出来了:为什么英国人开始买中国车?是价格便宜?还是技术厉害?或者说英国人已经不怕买新品牌了?

其实这事挺复杂。首先,价格肯定便宜点。英国人买电动车,预算敏感。一辆合资纯电SUV怎么都得三万多镑,杰酷7、比亚迪这些,大多数都能做到更低。光这一点,普通用户已经心动了。再有续航,英国家用车里95%一年跑不到一万公里,电动车里谁能“低价格+高续航”,实用性就赢一大截。

第二,技术进步可能跟大多数英国人想的不一样。中国车这几年拼命钻电池、智能、座舱这些“看得见的地方”,跟传统品牌拼动力和机械素质不是一个路子。其实英国现在买车,年轻人看重智能座舱那一套,老一辈在乎售后服务和耐用度。你问英国人觉得比亚迪、杰酷这些品牌厉害在哪?他们未必能说清楚,只知道用起来没啥障碍,还便宜,样子也挺新鲜。这“没啥障碍”就是标准变了,以前买新兴品牌是需要勇气,现在买中国车变成了普通消费行为。

中国车进英国前十,市场格局变了,新能源销量大涨-有驾
中国车进英国前十,市场格局变了,新能源销量大涨-有驾

还有一点巨大的转变,是政策推动。英国政府这两年为了实现“零排放”,直接搞限行、补贴、税收优惠,而且已经规定2030年就不让卖燃油车。这逼得老百姓买电动车,谁家要是能搞定便宜电动SUV,当然优先考虑新品牌了。中国企业赶上了风口,把自己原本在国内练出来的家底儿搬到英国,直接开始抢人头。从杰酷7、名爵HS到比亚迪和奥莫达,每个都在不同价位上抄底,抢到了空白地盘。

但这事也不是只靠价格和政策就能稳赢。真正决定能不能长久跑下去的,还是用户体验和品牌影响力。英国人不是傻子,前几年有不少便宜货进去但没火起来,原因就是服务跟不上、维修麻烦,还老出小毛病。中国品牌现在必须在英国把真正的服务体系搞起来,做售后、搞网络,让老百姓相信“买了以后不会被甩锅”。这一步,比亚迪的策略是铺渠道,杰酷和奥莫达则更多靠多品牌打法。你琢磨,奇瑞一下搞杰酷、奥莫达两个牌子,就是要“多点开花”,试试哪个被英国人捧场,然后集中投资源。

说到未来,如果中国品牌真能把服务和口碑做起来,那英国车市格局真的要重写了。传统品牌本来依靠的就是惯性和可信度,现在如果英国人发现开中国车不丢面子,维修没糟心事,电池还耐用,那谁还非得买贵点的老牌子?那种“自己人品牌”的优先权,最终也会让路给实用和性价比。

但这背后还有几个悬念——

中国品牌能在英国长期扎根吗?英国政策风向会不会变?英国用户会不会变得挑剔?电动化的选项会不会再转向氢能、混动?

这些问题,谁都没办法直接给答案。只能说,现在中国品牌拿到的只是第一张入场券,以后能不能一直留在场内,还得凭本事。市场不是说你来就能混得风生水起的,毕竟欧洲用户的品牌忠诚度还是挺强,口碑和质保有可能一夜之间就把品牌推翻了。

中国车进英国前十,市场格局变了,新能源销量大涨-有驾

市场其实没那么复杂,复杂的是人的想法。车市的本质就是信心——你敢于买新品牌,是对未来有期待;你坚持老牌,是对过去有情怀。杰酷、比亚迪这一波中国品牌在英国打开局面,不光是价格和技术优先,更重要的是,欧洲人愿意尝新、敢于变革,中国企业抓住了这个时机。如果以后中国品牌真能在英国抹去“外来客”这个标签,成了普通用户认定的主流,那对于中国汽车来说,才算实现了真正的全球化。

换句话说,这是一次品牌力的大考。我们不能只满足于销量过万、进前十,需要的是长期的、稳定的用户认可。不管市场怎么变,政策怎么调,技术怎么革新,只有品牌力才有最后决定权。中国品牌今天在英国突破,只是第一步。英国车市动起来了,世界也在跟着调整。以后的故事,是全球汽车产业重新洗牌的过程。英国用户买中国车,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真心认同?这个答案,需要时间来揭晓。

总结一句,中国车在英国前十,不是偶然,是时代走到这里。看到这个变化,不禁要问:我们准备用几年时间,把“外国车”的标签彻底撕掉?我们有没有准备好和老牌子拼服务、拼口碑,甚至拼信念?如果未来真是拼实力的世界,那中国车企现在才刚刚出发。英国只是第一站,后面怎么走,看各家本事。这场竞赛,还远没到终点。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