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S6上市27分钟订单破万台,19.79万起售的450公里纯电续航增程SUV,凭什么搅动20万级市场格局?
南京车展第三天下午,我在智己展台旁边蹲了半小时。人流密度大概是隔壁合资品牌展台的三倍,销售顾问嗓子都快喊哑了。后来听朋友说,这台新一代LS6上市当晚27分钟订单就过万了,周末单日锁单5000多台。试驾车全国门店排队爆满,这场面多少年没见过了。
市场从来不缺新车,缺的是真正能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这台车定价19.79万起,顶配也就26万多点,但给的配置和技术,多少有点超出预期了。
增程这件事,或许该重新想想了
开过早期增程车的人大概都懂那种感觉——电量充足时像开纯电,电量见底后就像换了台车,动力绵软油耗还高。所谓的“里程焦虑”没解决,反倒添了“亏电焦虑”。
智己这套“恒星”增程系统,纯电续航给到450公里,综合续航1500公里往上。数据倒在其次,关键是他们说亏电状态下依然保持纯电体验。这话要是能兑现,对那些没有固定车位装充电桩的朋友来说,似乎值得考虑。
百公里油耗0.06升这个数字,我建议还是等实测。但方向是对的——既然叫增程,就该把电驱体验做到底,而不是让发动机抢戏。
底盘会“思考”,听着玄乎其实很实在
灵蜥数字底盘这个名字起得挺科幻,但拆开看就是把底盘各个系统用算法串起来协同工作。爆胎稳定控制、后轮转向、主动防侧翻这些功能,单拎出来都不新鲜,难的是让它们配合得天衣无缝。
四驱版转弯半径做到4.49米,这个数据对一台中型SUV来说算得上优秀。停车场掉头、窄巷走位,开起来应该不至于太笨拙。至于高速变道稳不稳、激烈驾驶极限在哪儿,这些还得等更多人去试。
说白了,智能底盘的价值不在炫技,而在于让普通驾驶员也能获得接近专业车手的操控质感和安全边界。这才是技术该有的温度。
后排体验这张牌,打得挺准
国内家庭用车,后排往往坐着最重要的人。智己把右后座做成“超级右排”,零重力、贵妃椅、副驾前折这些模式,配上3K屏幕和21个扬声器,摆明了是要把舒适度拉满。
90%得房率这个概念也挺直观——车不在大,空间利用效率才是关键。毕竟买SUV的人,多半看重的就是这份从容和舒展。
当然,配置给得再足,如果座椅填充物硬、减震调校颠,坐着还是会难受。这些细节感受,还得自己去门店坐坐才知道。
智能这块,留了点念想
IM AIOS系统接入AI助手,语音交互据说更自然了。无图城市NOA能在全国大部分城市用,对高频跑城市道路的人来说算个加分项。
更有意思的是预留了英伟达Thor芯片和520线激光雷达的升级接口。这相当于给未来的智驾进化留了后手,至少不用担心硬件过两年就落伍。
不过智驾这东西,功能再多也比不上稳定好用。能否真正做到全场景覆盖、少接管、体验顺滑,还得看后续OTA迭代的诚意。
20万级市场,水越来越深了
这个价位段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合资品牌守着传统优势,新势力各显神通,现在智己拿着超级增程、数字底盘这些技术下场,多少会让竞争对手有些压力。
21万多能买到接近满配的增程版,20万出头拿下纯电Max版,这种定价策略比较直接——用技术下放换市场份额。至于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得看产品力能否经得起时间检验,以及后续的售后服务能不能跟上。
车展上的火爆场面,说明产品的关注度起来了。但从关注到购买,从购买到口碑,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写在最后
新能源市场发展到今天,消费者见多识广了,单靠某个亮点很难打动人。智己LS6把增程、底盘、空间、智能几个维度都做到位了,确实有成为爆款的潜质。
只是汽车这东西,三分靠产品,七分靠体验。数据再漂亮,也得落到日常使用的每个细节里。建议有兴趣的朋友还是去店里试驾,感受一下这套技术组合拳到底合不合你的用车习惯。
市场从来不缺话题,缺的是能一直被谈论的好产品。新一代LS6会不会成为后者,咱们慢慢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