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低调合作跃飞,泰国工厂敲定吸音项目,中国零部件崛起

能听我说一句,这种供应链门道,外头人还真说不明白。前阵子跟咱杭州那边学日语的林师傅喝茶,他说日本车厂“死性很硬”,自己把供应商整成个闭门圈,日积月累的,外货出不了头。可今年这风向突变得快,丰田都拎不住了,居然低调敲定了从中国厂家进零部件——而且是在泰国搞电动车生产,压根不是闹着玩。

丰田低调合作跃飞,泰国工厂敲定吸音项目,中国零部件崛起-有驾

泰国本地那边数得出来的零部件厂,三千家,里头多半被日企“圈养”,有个群友在“曼谷汽车梦”里干,说14家有7家挂的是东京的牌子。靠着封闭的金字塔,日系享清福过了几十年。可说句实话,新能源车一进东南亚,这金塔可就地震了。

听姐夫消息,日本车在泰国原本九成的份额,现在掉到七成出头。中国电动车这短短三两年,突然冒成了街头巷尾的新宠,别人一台十来万泰铢内搞定,谁还盯着日产本田这种老样子?真奇怪么,也不怪。乡下公路我跑过,比亚迪的泰国出租已经全员换电了,充电桩边上,催孩子写作业的家长也端着咖啡等车。长城和哪吒,连小面包都干进去了,打破了以前大家都以为的“大路货=日系”观念。

丰田低调合作跃飞,泰国工厂敲定吸音项目,中国零部件崛起-有驾

这局面一变,丰田就不吭声去找了家中国做隔音棉的——芜湖跃飞,名字怪响,但在国内其实也就那水准。2025初偷偷和泰国Summit合了资,主打就是新电车用的吸音材料、树脂件,主供丰田2028的电动项目。销售口头语都出来了,“这吸音板隔绝得比以前强两成,价钱省下了小半杯惊喜咖啡”,夸张点,但人情味十足。

其实这背后还有个道道。中国零部件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压着来,群里修车的师傅也摸底:“人家活计精细,便宜两三成,质量你说挑吧,也真不赖。”关键你别小瞧这些部件,看着就隔音板、塑料定型,其实装配难度还真不小。特别是丰田这种一板一眼折腾生产体系的家公司,啥事都要整齐划一,突然外头货接进来,多少会有点别扭。

丰田低调合作跃飞,泰国工厂敲定吸音项目,中国零部件崛起-有驾

但你要去找那什么电池电机这些主骨料,那还是死守在自个儿手里。师傅斜楞我一眼,“三电不松口,日系还死撑。”我琢磨也是,谁也不肯把刀把子给别人拎着——起码现在没到这个份上。

倒有意思的事,杭州市郊的车友群里,有老驾驶骂骂咧咧:“听说凯华和金发科技这会也去泰国开路子了,做模具和树脂的,早晚小零件也都得靠中国。”多新鲜啊,日产的那款老景点小面包,这两年维修时,副驾驶底下的脚垫隔音,标牌竟然看见“Made in Anhui”,不知咋进来的。

丰田低调合作跃飞,泰国工厂敲定吸音项目,中国零部件崛起-有驾

前几天换机油的时候,还聊起供应链改革这个梗。汽修店里那小师傅一脸迷惑,说啥“六十年供应链可不是白回事,总得出点乱子”。大伙一边吐槽日系慢腾腾的反应速度,一边开玩笑:“以后丰田抄卷子,成不成就看这帮供应商是不是给力。”谁又能说死。

老哥还传了个段子,说某地开了新款丰田混动,你知道副驾驶手套箱里装的那个小隔热膜,居然是内蒙古厂子贴牌的,甚至有点胶味。外行人嗅不出来,老司机不乐意——“你这不是老日系味道。”可那车主转眼又夸便宜,心大,就这么使。

还有别的小八卦。日企本土那帮做配件的,听说泰国工厂减产,直接撤回拍短视频吐槽“被中国碾压”。可谁又能阻住这水流变通道?只要新能源还在泰国搅局,供应链就早晚要松动。

至于你要问丰田能不能以后把这路数推广去印尼、越南,附近的维修厂师傅都懒得搭理,说“谁踩对了节奏谁赢”,日系改不改,不是咱能说动的。

前几天朋友圈里有人发了张照片,是一辆刚下线的泰国丰田电动车,前挡玻璃上一角那贴“跃飞吸音”,还真有点违和感。可谁还计较这些?大家心里明镜:明明是日系壳子,里子却慢慢换了味儿。明年要是丰田汤姆一家再来看新工厂,不知道会不会摇头叹气:六十年老传统,一转眼变了模样,离老本行有点遥远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