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的高速公路,情况会很不一样。
大伙儿都在说,流量会突破新高。官方预估,车流量可能会达到7千万辆以上。Voxel想想,光预估数字就够复杂的了。
我查了一下,新能源车占比大概10%左右。这表面没什么特别,但奇怪的是在高速出行里,新能源车的比例竟然高达20%。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中秋、国庆假期,你会发现一件事:大部分出行的都是自驾长途的。
而且,发达地区尤其是北上广,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车主们多偏爱自驾出行。再加上政策鼓励,比如北京的绿牌限行优惠,上海、杭州新能源车免限、停车有补贴——这都让新能源车开得更欢快。城市推广的绿色牌照政策确实激励不少人长假开新能源。
说到充电,问题又来了。新能源车充电有几种方式:公共快充、慢充,随车的DIY充电枪,甚至换电站。快充针对于长途出行而言最方便,但慢充,尤其在高速服务区几乎用不上——一晚也充不了。所以高速上,主要依靠公共快充桩。
我刚才翻了下资料,国内大概有216.5万台快充桩。假设每个桩平均充满一辆车需要45分钟,每天可以满足约32辆车。就算这么算,整体算下来,这些桩每天能满足近6900万辆车的充电需求——远高于国庆期间出行的1400万辆新能源车。理论上这么多桩,不能说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至少不会缺。
你问我,这合理吗?其实这纯粹是数学假设。现实中,情况要简单得多。充电桩不可能散布均匀。城市热点,比如北京城内、虹桥、上海港湾,充电桩基本都爆满,排队成常态。甚至偏远地区的充电桩也少,中西部像四川、贵州、云南什么的,充电难度更高。
这个时候,又要问:为什么有的地方可以快点充?不同车主的充电惯也不同。有朋友说,出游前,提前找好附近的充电点,合理安排路线,是不错的办法。我自己翻过照片,看到路上那些新能源车车主在公交站牌下等待充电,那神情,似乎比工作日还焦虑。
如果我猜测,没细想过之,可能在某些地区,充电桩也存在擠压压力。尤其是节假日,车流密集,排队等待时间会拉长。越靠近城市中心、交通枢纽,等待时间越长。偏远一点点,充电桩少,最糟糕的情况会出现在那些旅游景点附近。
这让我想问:你有没有试过别急,错峰充电这招?对普通车主而言,目标还是——赶快到目的地,挤在充电站的长龙里,挺难的。大品牌像蔚来、小鹏、吉利,还能靠换电稍微缓解压力。毕竟换电站建起来也不是一天就能做到。
说一句实话,我觉得,跟油车比,新能源车的补能效率还得提升。油车加油,几分钟搞定。新能源车慢,尤其是慢充,要么晚上充,要么就等着排队。如果身边朋友偷懒点不提前规划,就很容易耽误时间。
哦对了,我刚才翻了一下笔记,看到一个细节: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站安装了不少快充桩,但实际充电效率受到高峰时期电网供应压力影响。有时候,充电速度会变慢。这让我怀疑,未来能否真正做到秒充那样的快节奏?没细想过这个可能性是否真的存在。
出行的朋友们也应该考虑住宿地点的充电设施。提前查好,有电的地方住,省得得跑一次充电站,节省不少时间。记得带上随车充电枪,遇到突发状况还能应付。
此刻我心里在想:新能源车队的充电尴尬是否会在未来几年消除?或者,要不要考虑在高速服务区设个快充优先车道,让结伴出行的车队不至于排队排一整天。这个问题其实挺悬的——毕竟,谁都不想在高速路上浪费时间。
说到油车,补能就简单得多。随时加油,五分钟搞定。虽然贵点,但补能速度快,总比等充电充的慢靠谱。朋友也说,开油车出门,心里没那么发慌。是不是?那么高,油车的燃油成本一年不知道怎么算。
你有没有发现,短途出行油车也没那么麻烦?开起来顺手。只是格不断上涨,长远看,新能源车可能才是真正省心省力的未来。只是,短时间内,充电难、待在充电站的时间长,确实烦。
(这段先按下不表)有人会觉得:充电也不一定比加油慢,关键看提前规划。但实际操作中,谁会每天早上起床,提前算好下一处快充点在哪?我觉得这挺难的,尤其是自由行的城外旅游。
你也没法保证每次都顺利,毕竟充电桩有人抢,充电速度也不一定快。
话说回来,这次国庆大推新能源出行,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充电基础设施会真改善?还是说,还是要靠等着慢慢优化的节奏走。这事还真让人琢磨。
我倒是很想知道:你们会不会也考虑走油+电混搭路线?平时油车开惯了,一旦遇到充电不便,好像就挺头疼。
我猜,未来一段时间,充电难题还是那样拉扯着大家。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