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税这个词,最近在俄罗斯的中国车企圈子里,比寒潮还让人打哆嗦。128万辆,55%市占率,这些数字本来值一桌庆功宴,结果普京一记“关门打狗”,把气氛瞬间降到零下。谁还记得2006年那会儿?中国车在俄罗斯卖得飞起,仿佛东北大雪天里有了暖气,结果政策一变,直接断电。那种冷,不是一般的冷。
现在的剧情,老实说,跟当年像极了。刚刚在俄罗斯市场嚼到点甜头,还没捂热呢,突然通知你,报废税上涨,强制认证,流程拖得比春运火车票还难抢。那天看数据,20吨厢式车税费飙升到430万卢布,差不多14万人民币,手一抖算下来,相当于一辆车白送给了俄罗斯财政部。中国品牌们只能在微信群里互相安慰——“兄弟们,稳住,别慌,熬过去就好。”可市场这东西,真没那么多温情脉脉。
最魔幻的还是拉达的那一出。用中国技术贴牌新能源车,销量翻三倍,国家补贴送上门。中国车企这边被卡着脖子,拉达那边却喝着蜂蜜水。你说公平不公平?这就像高考考场上,隔壁桌拿着标准答案,自己却要一边做题一边被监考老师盯着。
俄罗斯的算盘其实不难猜。报废税、认证、技术转移,都是打着“本土产业升级”旗号,实际是想让中国车企乖乖把工厂搬到俄罗斯,再把技术留给自己。卡玛斯、拉达这些老牌厂商,嘴上说合作,心里算盘打得飞快。供应链薄得像纸,零部件本地化30%,说得轻巧,做起来?中国车企只能边吐槽边琢磨,怎么才能不被“借鸡生蛋”借走了本钱。
有意思的是,国际关系这玩意儿,表面风平浪静,底下波涛汹涌。中俄在大场合里互相点赞,唱着合作共赢的小曲儿,转头在汽车市场里你争我夺。你问俄罗斯为什么突然变脸?保护主义老把戏,哪国玩得都不赖。只是这回中国车企撞上枪口,长城、奇瑞、江淮一边加速本地化,一边防着“零元购”的阴影,市场一片鸡飞狗跳。
这事儿放在全球也不是新鲜事。看看前几年欧美市场,谁不是遇到点风吹草动,立马加税、加门槛。韩国现代、法国雷诺、丰田那些老牌汽车巨头,这会儿暗地里早就琢磨着怎么重新杀回俄罗斯。不是每个市场都欢迎你,现实比电视剧还不讲人情。
说回中国车企,吃过亏、摔过跤,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莽撞少年。技术创新、品牌升级,嘴上说得轻松,背后都是一堆掉头发的工程师和加班到凌晨的市场总监。俄罗斯这波操作,短时间看着风光,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毕竟,欧美大厂一旦重回赛道,俄罗斯的市场蛋糕,能留给自己几口还真不好说。
你要问,这种操作下中国车企会认怂吗?翻翻现实,认怂这俩字从来不在中国企业的词典里。图拉州的长城工厂还在扩建,奇瑞江淮边挨打边学新招。行业协会也不闲着,早早提醒大家别被一时的风头冲昏头脑,市场这东西,谁能笑到最后,谁才是主角。
其实,俄罗斯的“关门打狗”,未必能关住中国汽车的野心。历史上,谁没被绊倒过?2006年让你退场,2024年照样能杀回来。规则随时会变,市场永远在流动。谁能想到,拉达靠中国技术起死回生?下回风口怎么吹,真说不好。
说到这,你可能想问,中国车企还要不要继续在俄罗斯死磕?别问,问就是继续卷下去。国际市场从来都是修罗场,谁都不想被淘汰。泥泞里摔倒了,爬起来抖抖身上的泥,继续往前冲。毕竟,现实里没什么圣诞老人,只有拼出来的未来。
写到这,脑子里突然闪过一句老话:路要自己走,风雨自来挡。俄罗斯市场有多冷,中国车企就有多热血。以后要是又遇上雷诺、丰田那些老家伙回来抢地盘,不知道普京会不会想起自己曾经的“神操作”。你怎么看?要不弹幕里大家聊聊,哪个国家的市场规则最让你无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