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12年车后,才知道车上最没用的配置是自动启停,都是真心话
大家好,我是老司机小李。掐指一算,我摸方向盘已经整整12个年头了。从当年的新手小白,到如今能跟4S店的老师傅侃上几句,这期间开过、摸过、研究过的车,少说也有几十辆。说实话,买车时谁还没被各种“高大上”的配置晃花了眼? 什么全景天窗、无钥匙进入、自动泊车……听着都让人心动。记得当初我还觉得天窗最鸡肋,一年到头开不了几次,还怕它漏水,真是花钱买麻烦。可开了这么多年,经历的事儿多了,看法也变了。直到最近几年,我才真正意识到,那个被很多人忽略、甚至觉得“环保又省油”的自动启停功能,才是车上最没用的配置。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我家人、我朋友,甚至是4S店机修师傅用真金白银和亲身经历换来的血泪教训。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为啥我上车第一件事就是关掉它。
自动启停,省油不省钱,这笔账你算过吗? 厂家宣传自动启停能省油,这话不假,据说能降低10%的油耗。听起来很美,对吧?但咱们得算笔现实的经济账。这10%的省油效果,你得在市区拥堵路段,天天经历十几个红绿灯,发动机频繁启停才能体现出来。比如我上下班那条路,二十几个红绿灯,每个停30秒,一天来回就得停机20分钟。一年下来,发动机少工作100小时,10年就是1000小时!按怠速1小时1升油算,10年省1000升油,按8块钱一升,就是8000块!哇,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但别急着激动,这算法太理想化了。首先,你真能保证每天上下班都走这么堵的路吗?很多人通勤路线红绿灯没几个,或者干脆走高速,那自动启停基本就是个摆设,完全发挥不了作用。其次,这省下的油钱,真的能覆盖它带来的额外成本吗?这就引出了它的第一个硬伤——电瓶。
频繁启停,费的不是油,是电瓶的钱! 我家那台车带自动启停,电瓶一年半就挂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开车路程短,启动频繁导致的。结果我堂弟的车也一样,两年电瓶就坏了。他那车可不短途,天天跑业务。更巧的是,我自己那台没自动启停的旧车,电瓶愣是撑了9年!后来去4S店换电瓶,碰巧遇到在售后做机修的表弟朋友,他一句话点醒了我:“所有带自动启停的车都费电瓶,一般两年左右就得换。” 哦豁,原来不是我倒霉,是这功能本身就有这“后遗症”。而且,启停专用的电瓶可不便宜,比普通电瓶贵一大截。我们自己换,朋友给成本价都得六七百,外面换个七八百是常态,4S店报价更是直接上千!算算这笔账:假设你一年能省500块油钱(这已经算很高了),两年省1000块。可换一次电瓶就得花1000多,这不光没省钱,反而倒贴钱了?这不等于花钱买罪受,还为环保做贡献了吗?你说这功能是不是挺“坑”的?
除了费钱,体验更是“鸡肋”到让人抓狂。 省钱不省心,这已经够让人糟心了。但自动启停的烦恼远不止于此。想象一下,你正开车回家,进小区门口一个T型路口,突然一辆电瓶车像“出膛的子弹”一样冲出来,你下意识就是一脚重刹! 这时,自动启停立马判定你停车,发动机“啪”一下熄火了。等你确认安全,一抬刹车,发动机又“轰”地一声启动。这感觉,尴尬不?烦人不?尤其是在走走停停的拥堵路段,本来心情就烦躁,它还时不时来这么一下,简直是“火上浇油”。很多车虽然有智能判断,轻踩刹车不熄火,但你能保证每次刹车力度都恰到好处吗?尤其是新手司机,在紧张情况下,基本都是重刹,这功能就显得特别“鸡肋”。
更严重的是,它可能在关键时刻“帮倒忙”,甚至影响保险理赔!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每年雨季,总有些路段会积水。开车涉水,最怕的就是发动机进水。如果车辆因水淹导致熄火,保险公司是赔付的。但如果在涉水过程中,你踩刹车触发了自动启停,发动机熄火了,然后你一慌,松开刹车,它又自动启动了……这就构成了“二次启动”,而“二次启动”导致的发动机损坏,保险公司是明确拒赔的! 想想看,就因为这个“贴心”的功能,你可能要自己承担几万块的发动机维修费,这代价谁受得了?所以,很多老司机都懂,遇到积水路段,第一反应就是关掉自动启停。包括我自己在内,现在只要上车,习惯性地就会伸手把自动启停关掉。这个功能,真的没帮到我什么,反而总在关键时刻“捣乱”。
所以,回过头来看,开了12年车,我才真正明白,自动启停这个配置,看似聪明,实则“费力不讨好”。它承诺的省油,在绝大多数人的日常使用中微乎其微;它带来的电瓶损耗,却实实在在地增加了用车成本;它的使用体验,更是让人心烦意乱;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你说,这样的配置,是不是车上最没用的一个? 当然,凡事无绝对,如果你是专职的网约车司机,天天在市区跑,红绿灯多,用车强度大,那自动启停或许能帮你省下一些油钱。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它真的就是个“鸡肋”中的“战斗机”。那么,问题来了:在你看来,买车时还有哪些看似有用,实则鸡肋的配置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