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传祺放大招!M8乾崑系列搭华为"黑科技",续航破1200公里
2025年5月26日,上海滩上演了一出"科技秀"——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正式上市,起售价35.99万!
这车刚一亮相,现场就炸了:华为激光雷达、鸿蒙座舱、插混续航飙到1200公里以上?
这配置放在30多万的MPV上,妥妥是要跟腾势D9这些"网红款"抢饭碗啊!
传祺这次玩的是"广汽+华为"联手打造,把智能驾驶和舒适空间都拉到了新高度。
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台车到底藏了多少"黑科技"?
华为激光雷达+1200公里续航,传祺M8乾崑系列憋了什么杀招?
要说这次上市最炸眼球的,还得是车顶那颗"瞭望塔式"激光雷达和1200公里+的插混续航——这俩配置往MPV上一装,把同价位对手都整懵了。
你想啊,以前激光雷达这玩意儿,那可是四五十万以上豪车的"专属装备",像问界M9、智界S7这种华为亲儿子才舍得用。
现在传祺把它塞进了三十多万的MPV里,这操作不是"降维打击"是什么?
先说说这颗激光雷达到底有多厉害。传祺M8乾崑系列搭载的是华为乾崑智驾ADS与鸿蒙座舱系统,车顶那个突出来的"小凸起"可不是为了好看,那是货真价实的激光探测装置。这玩意儿工作起来就像给车子装了一双"透视眼",能实时扫描周围200米范围内的所有障碍物,精度能达到厘米级别。
你在城区开车遇到冲出来的电动车、横穿马路的行人,或者前车急刹车,这套系统能比你眼睛反应还快,提前预判危险并做出应对。
它还能支持城区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你只要设定好目的地,车子就能自己识别红绿灯、自动变道超车、自动绕开障碍物,基本实现"放手开"的体验。
当然了,安全起见双手还是得随时准备接管,毕竟这是辅助驾驶不是完全自动驾驶。
再看续航这块儿,传祺这次真是下了血本。
M8乾崑系列搭载的是2.0T插混系统,配合宁德时代的骁遥增混电池,数据显示综合续航能超过1200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呢?
咱打个比方,从北京开到上海,全程高速大概1200公里左右,你满油满电出发,一路开空调、听音乐、导航全开着,中途不用找加油站也不用找充电桩,一口气就能开到目的地。
对比一下隔壁的竞争对手:腾势D9 DM-i的插混续航大概在1000公里左右,已经算不错了;埃尔法那种纯燃油车,一箱油最多跑七八百公里,长途跑一趟得加两三次油。
M8乾崑系列这1200公里的续航,把对手们甩出好几条街。
这套插混系统不光续航长,还特别聪明。
它能根据你的驾驶习惯和路况自动切换模式:在城市里走走停停的时候,优先用纯电模式,安静又省钱,一公里成本可能就几分钱;上了高速需要持续动力的时候,发动机会适时介入发电,保证电池电量充足的同时还能直驱车轮,效率比传统燃油车高多了。
这种"该省的时候省,该猛的时候猛"的调校逻辑,才是真正符合用户日常使用场景的设计。
为啥传祺要花这么大力气搞这两个配置?
说白了,就是看准了高端MPV用户的核心需求。
买MPV的人,不管是商务接待还是全家出游,最怕两件事:一是车子不够智能,开长途累得要死;二是续航不够长,三天两头找充电桩或加油站。
华为的激光雷达解决了"开车累"的问题,1200公里续航解决了"到处找桩"的焦虑,这两招组合起来,戳中了目标用户的痛点。你想想看,一个经常需要带着一家老小长途自驾的用户,或者一个需要开车接送客户的商务人士,谁不想要一台既聪明又省心的车?
华为"黑科技"加持,到底是噱头还是硬货?
可能有人要问了:华为的激光雷达听着挺高级,但咱们普通家庭真用得上吗?
会不会就是个摆设,实际体验根本不行?
还有那个1200公里续航,是不是厂家"虚标"出来的数字,实际开起来根本达不到?
这些问题确实很实在,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先说激光雷达这个"黑科技"。
传祺M8乾崑系列用的华为乾崑智驾ADS 3.0,这套系统可不是吹出来的,是实打实在问界、智界等车型上验证过的成熟技术。它的核心就是车顶那颗激光雷达配合车身周围十几个摄像头和传感器,组成一套360度无死角的感知系统。
你在城区开车的时候,最怕什么?
无非就是加塞、鬼探头、变道这些突发状况。
普通的辅助驾驶系统主要靠摄像头,遇到光线不好或者雨雾天气,识别能力就会打折扣。但激光雷达不一样,它是主动发射激光束来探测,不受光线影响,而且能精准测出前方物体的距离、速度、形状。
举个例子,你在市区走着走着,旁边车道有辆车想加塞进来,这套系统能提前半秒就检测到对方的意图,自动调整车速保持安全距离,整个过程平顺自然,坐在车里的人甚至感觉不到车子在自动处理这些情况。
再说城区NOA这个功能,这才是激光雷达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
你设定好目的地之后,车子能自动根据导航规划路线,该左转左转,该右转右转,遇到红灯自动停,绿灯自动走,就连复杂的环岛、匝道这种路况都能应付。
当然了,目前这套系统还不是完全自动驾驶,不允许完全撒手不管,但在实际体验上已经能大大降低驾驶疲劳度了。
特别是在拥堵路段,以前你得时刻盯着前车,脚不停地踩刹车踩油门,现在车子能自己跟车,你只需要扶着方向盘监督就行,这种体验用过的人都说真香。
至于有人担心激光雷达会不会容易坏、维修会不会贵,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太焦虑。
华为的这套系统已经在市场上跑了好几年了,技术成熟度相当高,故障率很低。
而且华为在全国的服务网点现在铺得挺开的,不像以前进口豪车那样,坏了得运到大城市的指定维修站,既麻烦又贵。
传祺肯定也会配套相应的质保,建议买车的时候问清楚激光雷达的质保期限和条款,选个质保时间长的版本会省心。
再来说说1200公里续航这个事儿。
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
是按照CLTC综合工况测试出来的,包括了城市拥堵、高速巡航、爬坡等各种典型场景的组合。
实际使用中,如果你全程高速巡航,开着空调听着音乐,续航可能会打个八九折,大概能跑1000-1100公里;如果你在城市里开,走走停停的,纯电模式用得多,那续航可能会长一些,因为插混车在低速和走停路况下效率特别高。
即便打了折扣,1000公里的实际续航对于一台MPV来说也是非常夸张的数字了。
你想想看,埃尔法那种纯燃油车,加满一箱油也就跑七八百公里,长途跑一趟得加两次油;腾势D9虽然也是插混,但续航普遍在1000公里出头,还是比M8乾崑系列差了那么一截。
这套插混系统的设计逻辑非常符合实际使用场景。平时上下班通勤,纯电模式能跑几十公里,基本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了,用车成本低到爆表;周末想带家人出去自驾游,满油满电出发,一路上完全不用操心续航问题,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偶尔需要跑长途出差或者接送客户,也不用提前规划充电桩位置,因为就算电用完了,发动机还能持续发电驱动车子,使用体验和燃油车一样方便,但油耗却比燃油车低得多。
这种"能油能电,长短途通吃"的特性,才是插混MPV真正的杀手锏。
说到底,华为的激光雷达和1200公里续航,不是厂家为了堆料而堆料,而是实打实针对MPV用户的使用场景做了优化。
这些配置不是"看起来很美"的噱头,而是"用起来真香"的硬货。
传祺为啥要牵手华为?背后藏着什么野心?
看到这儿,估计有人要琢磨了:现在高端MPV市场不是腾势D9卖得最火吗?
埃尔法虽然贵但架不住人家品牌硬,雷克萨斯LM也在慢慢铺货,市场上这么多强敌,传祺M8乾崑系列凭什么能杀出一条血路?
答案其实藏在两个字里:趋势。
咱先来看看MPV市场这几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以前买高端MPV的人,图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面子"和"舒适"两样东西。
埃尔法为啥能卖到百万级还得加价?
因为进口光环摆在那儿,开出去有面子,坐进去确实舒服,双层隔音玻璃、航空座椅、超大空间,这些硬件堆起来就是豪华感。
但现在不一样了,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过半,消费者的需求变了。年轻一代的家庭用户和商务人士,他们要的不光是"有面儿",要"有料"——车子得智能,得省钱,得好开,光靠品牌光环和舒适配置已经不够了。
传祺M8乾崑系列正好踩中了这个变化的节点。
华为激光雷达+鸿蒙座舱代表的是什么?
是新能源时代的"硬通货",是科技感和智能化的象征。
你想想看,一个35岁左右的中产家庭男主人,平时开着这台车接送客户或者带家人出游,客户一上车看到那个激光雷达,就知道这车不简单;家人坐在后排体验鸿蒙座舱的语音交互、大屏娱乐,也会觉得这车够潮够先进。
这种"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体验,正是现在消费者最看重的。
再说续航这个事儿。
以前买燃油MPV的用户,最怕什么?
长途跑一趟油费贵不说,还得三天两头找加油站。
现在电车虽然省钱,但纯电MPV续航不够,长途出行还得规划充电桩,麻烦得要死。
M8乾崑系列的1200公里插混续航,完美解决了这个矛盾:日常通勤用电,成本低;长途出行油电混着用,续航长,两头的好处都占了。
这对于经常需要全国到处跑的商务人士,或者喜欢自驾游的家庭用户来说,简直是刚需中的刚需。
传祺这两年在MPV领域确实攒下了不少口碑。
M8家族从2017年上市到现在,2025年7月29日达成第45万台量产成就,是国产豪华MPV单车型销量冠军。
这个成绩可不是吹出来的,是一台台车一个个用户真金白银买出来的。
用户反馈什么?
空间够大,坐着舒服,故障率低,保养便宜。
这次升级插混+华为智驾,相当于把之前的"短板"全都补齐了——以前人家说你传祺M8不够智能,现在我上了华为最顶级的激光雷达系统;以前说你油耗高,现在我插混续航1200公里,比燃油车省一半的钱。
这一波操作下来,M8乾崑系列的产品力上了一个台阶。
从战略层面看,传祺牵手华为这步棋走得非常聪明。
华为这两年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巨大,技术积累深厚,但自己不造车,需要找靠谱的车企合作。
传祺在MPV领域深耕多年,有成熟的造车经验和市场基础,但在智能化上确实有短板,需要找靠谱的技术伙伴。
两家一拍即合,传祺负责造好车,华为负责装"大脑",各取所需,优势互补。
这种"强强联合"的模式,未来很可能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不是所有车企都有能力像特斯拉那样从硬件到软件全栈自研,找个靠谱的技术伙伴合作,反而是高效的路径。
说白了,传祺推M8乾崑系列不是在"盲目跟风",而是算准了市场趋势,用"广汽的造车功底+华为的智能技术"打了一张"差异化"牌。
你腾势D9有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我有华为的激光雷达;你埃尔法有进口光环,我有超长续航和智能座舱;你们都有的舒适性,我也不差。
这种打法,把高端MPV的竞争规则给改写了——以后消费者选车,不光看品牌和舒适度,还要看智能化和续航能力,谁能在这几个维度上做到均衡,谁就能抢到大的市场份额。
传祺M8乾崑系列靠谱吗?
35.99万起的价格,真的值吗?配置会不会缩水?
这个价格确实挺有竞争力的。
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起售价35.99万应该是入门版本,可能在某些配置上会有所简化,但核心的插混系统和长续航肯定是标配的。
如果想要完整体验华为激光雷达+鸿蒙座舱的全套功能,顶配版本预计会在40万左右。
咱对比一下竞品:腾势D9带激光雷达的版本接近40万,理想MEGA奔着50万去了,埃尔法加价后是百万级别。
横向比较下来,M8乾崑系列的性价比还是相当突出的。
当然了,"值不值"这个事儿因人而异,如果你特别看重智能化和续航,那这车绝对物超所值;如果你就是冲着进口品牌的光环去的,那可能埃尔法适合你。
华为激光雷达会不会增加故障率?后期维修贵吗?
这个担心可以理解,毕竟激光雷达听起来是个挺精密的东西。
但实际上,华为的这套系统已经在问界M7、M9,智界S7等多款车型上应用了,市场验证时间也有两三年了,从用户反馈来看故障率很低。
而且激光雷达本身是固态结构,没有太多机械运动部件,理论上比传统的机械式激光雷达耐用。
至于维修成本,华为现在在全国铺了很多服务网点,不像以前进口豪车那样只能去指定维修站,可选择的余地大了很多。
建议买车的时候问清楚质保,看看能不能选带终身质保或者延长质保的套餐,这样用起来会放心。
1200公里续航是不是"虚标"?实际能跑多少?
的1200公里是按照CLTC综合工况测出来的,这个工况相对来说比较理想化,包含了城市、郊区、高速等多种路况的混合。
实际使用中,如果你全程开空调、高速巡航、驾驶风格比较激进,续航可能会打八折左右,也就是950-1000公里。
如果你主要在城市里开,走走停停的路况下插混车效率高,续航反而可能超过数据。
总体来说,就算打了折扣,实际续航1000公里左右对于一台MPV也是非常强悍的表现了。
对比燃油MPV动不动就要加油,或者纯电MPV长途还得规划充电桩,M8乾崑系列的使用便利性确实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和腾势D9比,除了华为"黑科技",还有啥优势?
腾势D9这两年卖得确实火,主要优势在于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和品牌热度。
但M8乾崑系列也有自己的杀手锏。
是智能化,华为激光雷达+鸿蒙座舱的体验,是腾势D9目前还没有的;其次是续航,M8乾崑系列的1200公里比D9的1000公里要长一截;再次是空间和舒适性,传祺在MPV领域深耕多年,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隔音降噪的处理,这些细节上的功夫不比腾势差。
最后是价格,两款车顶配版本价格差不多,但M8乾崑系列的配置丰富一些。
选哪个主要看你在乎什么:如果你特别信任比亚迪的电池技术,那D9是好选择;如果你看重智能驾驶和超长续航,那M8乾崑系列适合。
传祺M8乾崑系列,是"搅局者"还是"新标杆"?
2025年的MPV市场,早就不是"谁贵谁高级"的时代了。
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懂车,他们要的不是虚头巴脑的品牌光环,而是实打实的产品力。
传祺M8乾崑系列用华为激光雷达和1200公里续航,给高端MPV立了个新标杆——智能要够硬,续航要够长,价格还要够实在。
它能不能"干翻"腾势D9或者埃尔法,这个不好说,毕竟市场竞争从来都不是零和游戏,每款车都有自己的目标用户群。
但至少,M8乾崑系列的出现,让消费者多了一个理性、硬核的选择。
下次再有人问:"30多万买MPV,是选腾势D9还是传祺?"
你可以笑着回一句:"你确定不看看M8乾崑系列?华为激光雷达+1200公里续航,这配置还要啥自行车?"
这不是吹牛,而是实实在在摆在那儿的产品力。
汽车市场就是这样,技术进步永远比我们想象得快,今天还觉得遥不可及的配置,明天可能就成了标配。
传祺M8乾崑系列的出现,恰恰证明了这个道理——只要车企愿意下血本搞技术、听用户的真实需求,国产车一样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