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枭龙MAX双电机略显冗余,建议取消降1万

“15万买四驱新能源SUV,还带冰雪脱困和城区自动驾驶?半年前这想都不敢想!可长城新上市的二代枭龙MAX,愣是把这些‘百万级配置’塞进了亲民价。不过仔细琢磨,它身上有个部件争议不小——双电机系统真有必要全系标配吗?假如取消一个电机降价1万,你会不会更心动?

一、双电机:真神器还是小奢侈?

二代枭龙MAX的核心卖点,是长城最新的第二代Hi4智能电混四驱。这套系统靠前70kW+后150kW双电机配合1.5L发动机,能爆发出595N·m扭矩,6秒破百,冰雪路面脱困速度比普通四驱快30%(实测数据)。更绝的是,WLTC综合油耗仅1.78L/100km,馈电状态也只要3.78L——公证处盯着跑出来的数据,省油实力硬核!

但仔细看用户日常场景:多数人90%时间都在城市通勤。这时候双电机全时待命,好比天天背着登山杖逛公园。尤其在高速场景,官方资料提到车速超63km/h时,后桥半轴会自动断开减少能耗。既然高速用不上,城市又富余,这套“全天候战备”是不是有点用力过猛?

二代枭龙MAX双电机略显冗余,建议取消降1万-有驾

---

二、砍掉一个电机,能省多少?

技术文档里藏着关键线索:长城曾公开对比,双电机比三电机系统成本低14%-24%。按二代枭龙MAX当前终端价(11.68万起)推算,单电机版本成本至少能降1万以上!

这笔钱对用户意味着什么?

- 北方用户:加装电池预加热模块(-25℃低温续航提升20%),冬天空调随便开;

- 科技党:选装1.2万智驾包,自动泊车+跨层寻车位直接配齐;

二代枭龙MAX双电机略显冗余,建议取消降1万-有驾

- 家庭用户:把27.54度大电池包价格打下来,纯电续航从105km拉到150km,通勤一周不充电。

更妙的是,核心体验几乎不打折:

1. 四驱能力保留:前电机+发动机依然可实现四驱,应对雨雪路面足够(参考魏建军公开的冰雪算法优化);

2. 能耗再优化:单电机减轻车重,油耗有望降至1.5L/100km;

3. 价格杀招更狠:入门价压到10万区间,直接对话比亚迪宋Pro DM-i两驱版(12.98万起)。

---

二代枭龙MAX双电机略显冗余,建议取消降1万-有驾

三、用户要的是“精准刀法”,不是参数军备赛

看看车主真实反馈就懂了:

- 河北张先生:“买四驱就图冬天下雪安心,但市区通勤后电机基本闲置,省下钱加座椅通风更实在。

- 广州宝妈李女士:“二胎家庭更看重空间和纯电续航,能不能把省下的成本换大电池?

长城自己早算过这笔账:二代枭龙MAX轴距2810mm,比宋PLUS DM-i多出45mm,二排能塞下儿童座椅+婴儿车;551L后备箱山地车直着推进去。这些“偷空间”神操作,比多一个电机更让家庭用户尖叫。

---

二代枭龙MAX双电机略显冗余,建议取消降1万-有驾

四、给长城支个招:高配玩性能,入门搞普惠

其实解决方案早藏在产品线里——

- 保留顶配四驱性能版(现17.98万):双电机+6秒破百,满足越野爱好者;

- 新增单电机普惠版(约10.98万起):

▶ 保留Hi4混动架构和四驱基础能力

▶ 标配9气囊+前排加热+全景天窗

二代枭龙MAX双电机略显冗余,建议取消降1万-有驾

▶ 选装包价格打对折(智驾包压到6000元)

这招有多狠?对比同价竞品:

- 比亚迪宋PLUS DM-i两驱版(12.98万):电池小(12.9度)、无四驱;

- 吉利银河L7(14.87万起):纯电续航仅55km。

而单电机版枭龙MAX用“油车价”实现四驱+105km纯电+L2.9智驾,性价比直接封神!

---

结语:技术创新的终点,是用户的钱包微笑

魏建军说得好:“用全局思维做架构创新,才能降本增效。”当二代枭龙MAX用Hi4技术把四驱门槛砍到15万级,下一步更该“精准减负”——把钢用在家庭用户真正的痛点上:冬季续航、大空间、智驾普惠。毕竟省下1万块,够给孩子买两年奶粉,比参数表上的冗余电机实在多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