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绿牌车”限号传闻被官方辟谣,新能源小客车不受尾号限行政策影响,市公安交管明确相关信息不实

说实话,刚听到天津绿牌车要限号那个传闻,我第一反应就是又来了。这事儿反反复复的,新能源车到底能不能不限行,大家心里没点数?我前两天跟一个开新能源出租车的哥们儿聊天,他跟我说:你说这限号不限号的,搞得我们生意都难做了。他的话里明显有点无奈,但又带着点调侃。

你知道吗,官方马上出来辟谣了,说啥新能源小客车根本不受尾号限行政策管。这个消息是公安交管那边发的,时间我估计是跟6月末的新规差不多一道出来的(体感)。但这事儿说白了,有些地方还真有点尴尬。就像早些年家里买台新冰箱,卖场说能省电,结果插上用两天电费反倒涨了——戴着一个环保的帽子,有时候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

天津“绿牌车”限号传闻被官方辟谣,新能源小客车不受尾号限行政策影响,市公安交管明确相关信息不实-有驾

我说这新能源车不受限号,背后其实挺有意思的——你知道电动车不像燃油车交燃油税和养路费吗?这就好比咱们小区停车,燃油车像是请了保安守着,电动车倒像是偷偷溜进来的小偷,大家都看得不顺眼。有人坦言:绿牌车满大街跑,没人管真气人。从供应链角度讲,新能源车虽然电子部件多,生产链条复杂,但它们的路权边界设定还没跟传统燃油车一样合理,势必带来城市交通资源的分配问题。这点,我之前没怎么注意,现在倒觉得挺关键。

对比一下天津这边和上海。上海竟然已经开始对新能源车实施区域限行了,尤其是一些老旧的电动车基本进不了外环。上海的限行细节听一个朋友吐槽过,买了新能源觉得后面不吃亏,没想到走哪儿都得看牌照和时间,时间比买车还重要。这就像两个人同样出门买菜,一个穿雨鞋,一个没带伞,结果淋成落汤鸡;看似同样身份的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在城市规则里待遇却不一样。

天津“绿牌车”限号传闻被官方辟谣,新能源小客车不受尾号限行政策影响,市公安交管明确相关信息不实-有驾

聊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想说说天津为何迟迟没对新能源车踩刹车。难道是供应链撑的?或者说是厂家和政府在经济利益上的拉扯?(这段先按下不表)我想到一个简单比喻,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就像家庭成员用水,不同人有不同限额,后来忽略了公平用水原则,导致家里某只管水的水龙头开太大会影响别人。

我翻了下笔记,发现2019年我参加一个新能源研发会议时,技术经理说过:新能源汽车不是万能的免单通行卡,长期看还得靠市场和政策双调整。这句话让我对现状有更多怀疑,看着这些免限免税,反而更担心会不会是表面的繁荣。

估算下,天津新能源车保有量大概有50万(样本有限),燃油车约是350万。现在不限号,明面上是出行自由,但背后资源分配是不是公平,就算厂家不直接说,用户们心里都清楚。你说,是不是新能源车市场被政策宠坏了?还是说政策就是为了快速养大这个市场,做好长期布局?

天津“绿牌车”限号传闻被官方辟谣,新能源小客车不受尾号限行政策影响,市公安交管明确相关信息不实-有驾

还有个问题,很多人抱怨堵车越来越严重,新能源车不交养路费,这合理吗?我自己算了下,假设你油车每公里养路费加燃油税得0.8元,电车理论上是0.2元(电费和维护),差距挺大。但这成本差背后,谁得谁亏,又有多少城市给了新能源车优待?这不是单纯成本问题,是公共资源分配的悖论。

前面说得有点大了,拿天津整个道路拥堵来讲新能源车违背限行原则,未免太绝对。毕竟,新能源车占比才约12%(估算,体感),其他的燃油车才是主力堵点。但反过来,新能源车如果无限制铺开,未来占比提升,政策要怎么调整?这步棋还真不好下。

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这事儿网络上这么火?就我观察,更多是车主之间资源争夺的社会情绪发泄,而官方辟谣只是对谣做的基本反应。市民更关心的是:限不限制号,出行到底会不会更方便?很多人说:限号限制的是自由,不是堵车的机械本质。这话我不好反驳。

天津“绿牌车”限号传闻被官方辟谣,新能源小客车不受尾号限行政策影响,市公安交管明确相关信息不实-有驾

说到这里,顺便提个突发奇想:新能源车是不是因为没有传统油耗上的经济负担,导致驾驶时更随性些?我没细想过,这种心理预期放松会不会间接加剧了拥堵?体感看,新能源车主在市区往往不太计较红绿灯时的停留和起步,省着油心态消失了。

我跟出租车司机说了官方辟谣,他反倒叹了口气:不管限不限制,那堵车是真堵。车流里头多了新能源车,是不是就一定轻松了?还是只是另一个矛盾的开始?

天津“绿牌车”限号传闻被官方辟谣,新能源小客车不受尾号限行政策影响,市公安交管明确相关信息不实-有驾

这事儿,就留给大家自己琢磨吧。你觉得新能源车到底是城市出行的救星,还是隐藏的麻烦制造者?下一次路上堵你一会儿,回头翻翻手机新闻,可能答案就在那绿牌车的一个刹车瞬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