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2021年那句“增程已死”还在耳边,2025年小鹏P7+增程版申报信息就出来了:1

何小鹏2021年那句“增程已死”还在耳边,2025年小鹏P7+增程版申报信息就出来了:1.5T增程器、800V平台、2250TOPS算力,起步价或探16万——这脸打得,连理想李想都笑了

何小鹏2021年那句“增程已死”还在耳边,2025年小鹏P7+增程版申报信息就出来了:1-有驾

问界M8那台1.5T增程器,现在装进了小鹏P7+的机舱里。哈尔滨东安动力DAM15NTE,峰值功率110kW,搭配180kW驱动电机——这套动力总成,我在问界M9上见过,挺稳的。

事儿就这么成了。小鹏拿出了增程版本,用的还是竞争对手验证过的硬件。

那天看到申报信息,我正在服务区给车充电。旁边一台理想L8的车主探过头来:“小鹏也搞增程了?”语气里带着点幸灾乐祸。我没接话,低头翻着手机里的技术参数——400公里纯电续航、1400公里综合续航、800V高压平台、5C超充。

数字摆在那儿,但这背后的转变才耐人寻味。

理想L系列单车型破百万台销量,这数字搁在新势力里就是天花板。小鹏2025年Q1净亏6.6个亿,财报难看得很。华为一进场,原本引以为傲的智能化优势就显得没那么突出了。北方的朋友跟我抱怨过好几次冬天续航打对折的事儿,家里就一台车的用户,对纯电补能便利性确实存疑。

增程这条路,理想走通了,问界也吃到肉了。小鹏憋不住了。

技术参数看着挺漂亮。纯电400多公里,我掐指算了算,每天通勤50公里的话,一周充一次电够用。周末想跑个长途,加满油接着走,不用在服务区排队等充电桩。这逻辑没毛病,就是当年何小鹏那些话说得太满了。

800V高压平台配5C超充,这配置放在增程车上有点奢侈。理论上10分钟能补250公里电,但前提是你得找到匹配的超充桩。我跑过几次长途,服务区里真正能跑满功率的桩不多。不过技术储备这东西,早晚用得上,总比没有强。

湖北亿纬动力的磷酸铁锂电池包,具体容量没公布。参照鲲鹏超级电动体系的数据,纯电续航能到430公里。G7增程版WLTP标准测出来325公里,P7+应该不会差太多。综合输出功率300kW往上,零百加速6秒左右,这动力水平在中型轿车里够用了。

车身尺寸5071×1937×1512mm,轴距3000mm。比纯电版长了15mm,工程师在前后悬上做了优化,车内空间没受影响。前脸下包围开了更大的主动式通风口,给增程器散热用的,视觉上反倒显得简洁。

尾灯换成了环形贯穿式设计,后保险杠同色处理,两侧加了“POWER ULTRA”标识。轮圈用的新款三叶草样式,20英寸可选。尾厢开启键做了个LOGO造型,这种细节倒是挺讲究。

智能驾驶配置没缩水。申报信息里那个“ULTRA”标识暗示三颗图灵芯片,总算力2250TOPS。小鹏G7 Ultra版本三颗图灵A级芯片综合算力2200TOPS,城区无图导航跑得挺稳。P7+增程版延续这套系统,纯视觉感知方案,VLA+VLM模型实时解析路况,不依赖高精地图。

这配置放在16万起步的车上,挺舍得给。

我认识一个做产品的朋友说过:“动力形式是妥协,智能体验才是底线。”小鹏这次看来想明白了——增程器可以外采,但智驾系统得保持自己的水准。城区领航标配,XNGP智能座舱该有的都有,跟纯电版保持一致。

价格是个关键变量。现款P7+纯电版18.68-20.88万,增程版起步价传闻16万左右。这价位上打雅阁、凯美瑞混动,下压比亚迪海豹DM-i,左右挤着深蓝SL03和零跑C01。2万块的价差主要来自动力系统改变,配置上反倒没怎么缩水。

市场定位挺清晰:年轻家庭的第一台智能车,或者充电条件受限的城市用户。前者看重增程系统解决长途痛点,后者需要400公里纯电满足一周通勤,加油便利性比充电等待强。小鹏用“油电同权”这个说法淡化动力形式差异,强调智能化体验的一致性。

话术倒是挺圆润,但市场认不认账还得看实际表现。

新势力这两年集体往增程上靠。除了理想、问界,零跑、阿维塔、智己都在布局,连小米都有这打算。纯电市场增速放缓,增程混动成了新的增长点。2025年渗透率可能突破30%,这块蛋糕谁都想分一口。

小鹏的转变挺典型:从公开抨击增程技术到全面拥抱,中间隔了不到四年。X9、G6的增程版本陆续推出,产品矩阵慢慢铺开,跟理想、问界正面硬刚的局面要来了。

技术路线之争没有绝对答案。消费者用钱包投票,销量数据会说话。小鹏这次算是放下身段,拿出了一个看起来还算靠谱的产品。

至于能不能打个翻身仗,现在说还早。车没上市,一切都是纸面数据。真实油耗、增程器噪音、智驾在复杂路况下的可靠性,都得实际跑过才知道。我倒是挺想试试这台车,看看小鹏这次的诚意到底有几分。

毕竟市场不相信情怀,只认销量和利润。那些年喊得震天响的口号,遇到现实就是另一回事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