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战机、特斯拉电机都靠稀土支撑,而中方掌控着从矿山到成品的全链条,美日澳的“去中方化”计划卡在成本和技术门槛上

美国F-35战机的发动机、特斯拉的电动机、甚至你手机里的震动马达,都离不开一种叫“稀土”的东西? 更让人吃惊的是,全球90%的稀土加工都握在中国手里。 美国拉着日本、澳大利亚搞了个“稀土联盟”,想甩开中国自己干,结果刚起步就发现:成本高三倍、建厂等十年,连最基本的分离技术都绕不开中国的专利墙。

F-35战机、特斯拉电机都靠稀土支撑,而中方掌控着从矿山到成品的全链条,美日澳的“去中方化”计划卡在成本和技术门槛上-有驾

今年10月底,美日澳三国紧锣密鼓签协议、搞合作,表面声势浩大。 10月20日,美国和澳大利亚签了份“关键矿产合作框架”,说要在六个月内推动稀土合作。 可仔细一看,协议里既没写清楚谁出钱、也没说明矿怎么运、更没提环保问题怎么解决。

澳大利亚有矿不假,但提炼技术薄弱,本地建厂又面临民众强烈反对污染问题。 矿石要是运到美国或日本加工,光运费就能让成本飙上天。

F-35战机、特斯拉电机都靠稀土支撑,而中方掌控着从矿山到成品的全链条,美日澳的“去中方化”计划卡在成本和技术门槛上-有驾

10月28日,特朗普前脚离开马来西亚,后脚就飞到东京和日本新首相签协议。 这次内容稍微具体点,提到要搞“回收再利用”和“投资分离技术”。 但问题在于,日本自己也是“稀土贫困户”。

2010年中日关系紧张时,日本就砸钱搞过替代方案,十年过去,最后还是得回头找中国买精炼材料。 这次想靠回收和技术升级突围,难度比十年前还大。

F-35战机、特斯拉电机都靠稀土支撑,而中方掌控着从矿山到成品的全链条,美日澳的“去中方化”计划卡在成本和技术门槛上-有驾

中国手里攥着的不仅是矿,更是一整套产业链。 从矿山开采到分离提纯,再到磁材制造,全流程在中国境内就能完成。 国外企业想自己干? 先得面对中国掌握的439项独家萃取专利。

更关键的是,稀土提炼不是有配方就能搞定的事。 比如分离纯度要到99.9999%,需要控制上百道工序的温度、压力、酸碱度,这些经验数据是中国工厂几十年一点点攒下来的,外人根本抄不走。

F-35战机、特斯拉电机都靠稀土支撑,而中方掌控着从矿山到成品的全链条,美日澳的“去中方化”计划卡在成本和技术门槛上-有驾

美日澳的计划听起来很美:澳大利亚出矿、日本加工、美国买单。 但现实是,三方各怀心思。 美国嘴上喊得响,真金白银却掏得谨慎;日本技术虽强,但中间环节断档;澳大利亚矿藏虽丰,却卡在环保和成本门槛上。 就像组装一辆三轮车,三个轮子转速不一,跑起来肯定歪歪扭扭。

中国最近还出了新招。 10月初的出口新规明确说,只要用了中国技术、设备,或者含0.1%以上中国稀土的产品,再出口就得经过中国审批。 这一下子掐住了七寸——就算你在国外开矿建厂,只要设备、化工原料里有一点中国影子,就得按中国的规矩来。

F-35战机、特斯拉电机都靠稀土支撑,而中方掌控着从矿山到成品的全链条,美日澳的“去中方化”计划卡在成本和技术门槛上-有驾

企业是最现实的。 算一笔账就明白:用中国稀土材料,电机成本能控制在合理范围;要是硬用美日澳的替代方案,同一款电动车成本得多出几千块。 消费者不会为“政治正确”买单,企业更不会做亏本生意。

回头看看这场稀土博弈,其实胜负早已分明。 中国不声不响把整个产业链打通吃透,而对手们还停留在纸面协议阶段。 当别人还在为“怎么建厂”吵架时,中国的稀土回收技术和绿色提炼工艺已经迭代到下一代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