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一句劝,今年12月份,就是汽车行业的应许之地,是等等党的最终胜利。
这话说的很绝对,但现实往往比小说更魔幻。
汽车圈的第四季度,尤其是今年,已经不是什么商战了,这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式的、献祭流的修仙渡劫。所有人都杀红了眼,嘴里喊着冲销量,心里想的都是“我不过了,你们谁也别想活”。
你以为三季度那些经销商赔得底裤都没了,已经是极限了?天真。三季度的亏损,那叫预热,叫开胃小菜。四季度的这场血战,才是真正的主菜,突出一个“不装了,摊牌了,大家一起死”。
为什么?因为主机厂的年度KPI,那个决定着领导们年终奖和明年PPT素材的玩意儿,缺口还大着呢。这股压力,就像一座大山,轰的一声就砸在了经销商的头上。不,现在已经不能叫经销商了,应该叫“前线碉堡”,或者更直白点,叫“一次性血包”。他们的唯一作用,就是在年底前,把自己的血条清空,为主机厂换来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数字。
你肯定听过区域经理那些话术,“跟着厂家的脚步不会有错”、“不要考虑那么多,干就行了”。诶,这话术是不是特别耳熟?像不像健身房教练让你办卡,P2P经理让你投钱,Tony老师让你烫头?翻译过来就一句话:坑已经给你挖好了,跳下来,我保证姿势优美。至于红包?会有的,但具体多大,什么时候给,那就成了一个玄学问题,解释权归甲方所有。
所以经销商没得选,唯一的出路,就是把亏损最小化。怎么最小化?完成销量任务。怎么完成任务?降价。降多少?往死里降。加大,加大,再加大。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为了少亏钱,必须先亏更多的钱。三体人看了估计当场就得气活过来,这逻辑比他们的水滴还反物理。
可以预料,10月和11月会非常难熬。各种省补国补,那些消费券、保险补贴,就像压缩毛巾,看着挺大,下水就没了。没有这些兴奋剂,市场自然就萎了。这两个月积压下来的销量缺口,会像滚雪球一样,全部滚到12月份。
于是,12月就成了那个唯一的泄洪口。所有主机厂的焦虑,所有经销商的绝望,所有积压的库存,都会在12月集中爆发。那价格,已经不能叫价格战了,那叫“价格自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12月的车企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甚至想把整个餐厅给点了。
讲真,我作为一个围观群众,看到这种场面都有点于心不忍。我真的会谢!这还叫卖车吗?这叫往火坑里推人!厂家推经销商,经销商推销售,最后大家一起抱团取暖,共赴深渊。
所以,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12月就是那个千载难逢的窗口期,是捡漏的狂欢节。你根本不用担心背刺,因为所有人都被刺成了筛子,无所谓了。这时候买车,你买到的不是一辆车,你是买到了一个经销商的求生欲,买到了一个主机厂的KPI。
写到这我得停一下,我感觉我把经销商说的太惨了,但现实就是这么个大型魔幻现实主义现场,比我写的还离谱。
肯定有人会问,那明年呢?明年会不会更便宜?
我告诉你,大概率不会这么疯了。原因很简单,韭菜割狠了,也需要时间长一长。今年这一波献祭流打法,已经把无数4S店直接干趴下了。实体店倒闭潮不是开玩笑的,一个城市倒个十几家店都算新闻了?那叫新常态。当“前线碉堡”都被炸没了,主机厂还怎么打巷战?难道让老板们亲自下场直播卖车吗?虽然他们已经在干了。
当然了,明年会不会更便宜?天知道,这事儿谁也说不准,没准明年直接送了呢。毕竟在这个掀桌子的时代,任何看起来不合逻辑的事情,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典中典”。
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换了七八辆车的中年人,见过太多品牌的起起落落。见过加价提车的盛况,也见过挥泪大甩卖的凄凉。但从没见过像今天这样,整个行业弥漫着一种“末日狂欢”的气息。大家不是在竞争,是在比谁先把自己玩死。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很简单。如果你今年有买车刚需,那么请握紧你的钱包,保持耐心,把所有期望值都拉到12月。那时候,你面对的销售,他的眼神里不会有套路,只会有最纯粹的真诚和渴望。因为你不是客户,你是他的救赎。
至于明年?别想那么远。在这个时代,能看清未来三个月的人,都可以去当活神仙了。唯一的出路,就是祈祷下一个被献祭的不是你。就这么简单。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