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车企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激增30%,这一数据远超行业营收增速。表面看是财务报表的技术项调整,实则是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技术军备"的临界点。蔚来、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单季研发投入已突破30亿元,相当于每卖出一辆车就投入万元搞研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改写汽车产业的估值逻辑。
在价格战白热化的市场里,研发投入逆势增长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行业图景。长安汽车将4.5%的营收投入智能驾驶研发,长城汽车氢能实验室年内落成,这些动作揭示出残酷的生存法则:要么用技术建立护城河,要么在低端代工中消亡。正如某车企CTO所言:"现在省下的研发费,未来要花十倍代价买回来。"
30%的增幅背后藏着更深的产业隐喻。当传统车企研发投向三电系统,新势力重仓AI大模型时,差异化的技术路线正在划分未来战场。广汽"中子星战略"与理想-清华联合实验室形成有趣对照——前者追求硬件突破,后者押注软件定义汽车。这场博弈没有即时胜负,但半年报数据已为五年后的行业格局埋下伏笔。
二级市场对研发投入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转变。某证券分析师指出:"三年前投资人盯着毛利率,现在更关注专利储备量。"宁德时代研发费用资本化率的变化,或是小鹏汽车自动驾驶里程数据的披露方式,都可能引发股价剧烈波动。这预示着汽车产业正在完成从"制造估值"到"科技估值"的惊险一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