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种品牌扎堆造车,像是突然约好了一样。手机厂商刚扔下智能屏幕,就开始琢磨电动车怎么装芯片;家电企业一边卖着空调,一边研究如何把汽车变成移动的起居室;甚至连盖房子的地产公司也不甘落后,说什么未来出行+智慧社区要打包送给你。这么热闹的局面,放几年前谁能想到?但这还没完,我跟你说,现在连自媒体人都开始上阵造车了。真心的,自媒体这个词本来听起来就挺接地气儿,可偏偏有那么一群不走寻常路的玩家,他们硬是用自己的方式整出了大动静。
就是工匠派,你知道吧?搞内容那帮人,平时喜欢聊改装车、赛车文化这些小众领域。本以为他们最多拍拍视频做点周边啥的,结果呢,人家直接推出了一款叫江铃羿驰01的小跑车,也叫SC01。一看名字,就透着股科技感和运动范儿。我当时看到消息的时候,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真的假的?自媒体玩得这么猛,这不是在玩票,这是要动真格啊!
再说这辆SC01,其实它第一次亮相是在上海车展之前,当时很多圈内人看到图片都炸了锅。有网友开玩笑,说这哪里是什么普通跑车,这分明是一台披着合法外衣能上路的小型赛车!细看之下,还真不是瞎吹。设计团队可是认认真真往里面塞了不少赛车领域里的黑科技,比如水平布置推杆减震系统,还有那个空间管阵式结构,据说能让整台车轻量化又结实耐撞。不夸张地讲,这种技术以前基本只会出现在专业赛场上的高端车型里,而工匠派竟然敢拿到民用市场来折腾,不服不行。
动力部分更不得了。他们用了前后双电机驱动,总功率320kW什么意思呢,大白话来说,就是劲儿特别足。而且因为全铝合金框架让重量压到了1。3吨,所以这辆小跑从0加速到100公里每小时,只需要3。9秒。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数据的时候,下意识翻了一眼钱包,然后默默叹气:嗯,是时候继续坐公交了。不过站在技术角度去想,这确实厉害。从账面参数来看,它已经完全够得上那些主流豪华超跑的一流水准,但价格却并没有贵到离谱。据传售价可能会控制在30万以内。如果是真的,那对于一些年轻追求个性的消费者来说,还真的挺有吸引力。
不过话说回来,从概念阶段发展到真正量产,中间可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啊。汽车制造行业素来门槛高、周期长,每一步都是烧钱烧时间的大工程。据统计,仅研发资金这一块,小规模项目起步至少也是几个亿,更别提中途各种意料之外的问题。所以一开始其实很多业内人士对工匠派并不太看好,有些老炮甚至直言:业余玩家凑热闹而已,坚持不了多久。毕竟,自媒体团队虽然懂传播,会运营粉丝,但涉及复杂工业流程和供应链协调这种事,他们未必驾驭得住。
可是谁能想到,人家愣是一路啃下来了,而且干脆利落。今年年初,他们不仅成功拿到了国家认证目录,还顺利登上上海国际汽车展的大舞台。在现场围观过的人透露,当天展位被挤得水泄不通,好多人专程赶过去拍照发朋友圈,就为了炫耀一句:看见没,这是咱中国草根创业者干出来的新奇迹!当然啦,我们也不能单纯靠情怀捧场,要看看实际表现怎么样。但单凭这种跨界精神,不吹牛,都值点赞三次!
如果非要问意义在哪,其实很简单:这是一次极致爱好的落地实践,也是梦想与现实碰撞出的火花。有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Dream Car,可惜99%的人终其一生只能停留在YY阶段。然而工匠派证明,即使资源有限、经验不足,只要方法对路,也可以创造奇迹。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完成的不仅仅是一辆车,而是一种态度、一份信仰。我们热爱,我们参与,我们实现,这是属于新时代年轻人的语言密码,是一种面对未知世界无所畏惧的表达方式。
至于商业成绩到底咋样,目前还不好妄下定论。但话又说回来,比销量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启发性价值。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小团队、小人物同样能够撬动传统行业巨轮的时候,会不会也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可能性呢?再换句话讲,如果连造汽车这样的大山都有人敢攀爬,那还有啥是不值得试试看的?
所以呀,有时候事情就这样,看似荒唐,却藏满深意;貌似冒险,却充满希望。这件事,无论最后怎么收尾,都注定成为中国汽车史上一段独特佳话。而那些曾经质疑嘲讽过的人,现在是不是应该稍微服个软,再鼓掌表示支持一下啦?
反正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他们做到了许多人想却不敢做、不愿做或无法做到的事情把幻想搬进现实,把兴趣转化成果。我猜,在未来某一天,当更多类似案例浮现出来以后,工匠派和他们打造的江铃羿驰01(SC01)一定会被写进教科书,用作激励后来者勇敢逐梦的一枚标志。当然喽,到时候故事版本估计比现在更加精彩丰富。但无所谓嘛,本身真实存在就已经够传奇了,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