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刚坐下来整理下最近的汽车市场动态。看数据,去年中型SUV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了大约7%(体感估算,样本少),尤其是在二线城市。很多朋友说:现在就算是家用车,也得智能、空间、续航三方面都不能太差。这次想聊聊两台刚好碰面、价格差不多、甚至都买得起的国产新宠:长安启源Q07和比亚迪宋PLUS DM-i。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顺便翻了翻相册,看到我朋友去年试驾宋PLUS时拍的两张照片。一张是他坐在二排,腿几乎没弯,那感觉就是空间大到舒服不想下车。另一张是他试图在后备厢里塞满箱子,竟然还留出点空。感觉这就是实用主义的体现。
在我随意的调研中,大致可以说,宋PLUS DM-i的尺寸是4775/1890/1670mm,轴距2765mm。长、宽、高都比预期更大。坐在二排,180cm的我头部还剩下一拳,腿部空间两拳多,平整的底板也让孩子在这里玩耍都没事。后备厢(574L)还能装四个长行李箱,给大三口家庭拼车出行,真够用。说到空间,别的不说,这就是那么一回事。
长安启源Q07更大一些:长宽高分别是4837/1920/1690mm,轴距2905mm。数据上,他胜在硬核——大空间、车长更长,座舱里更敞亮。二排空间,头部相对多出一拳,腿部也多了不少,五口之家拉孩子出游,够舒坦了。763L的后备箱还能装好多东西,几乎不用担心满载问题。可你觉得大空间是不是越大越好?这其实要看家庭组织架构。因为大空间会带来沉重的结构和潜在的油耗提升(不细想的话,或许还会影响后续维修成本)。
这点说得不大,但我就想:车越大,越不灵活。起步转弯、停车,可能还得多费点心。而且,空间用得再宽敞,家庭里的会议室也不止靠后排空间能解决。毕竟,家庭出行还得考虑车内的座椅舒适度、配置的智能性。
我刚才浏览了车内配置,面向家庭的功能设置,宋PLUS的座舱实在用料扎实:电调方向、迎宾灯、双区温控。底盘用的是麦弗逊+四连杆,舒适性还不错。云辇-C系统的智能悬挂,遇到坑洼时还能嘴硬一下,挺贴心。其实我一直在猜,这种悬架的调教,一般厂商会不会真心花心思?还是真的觉得颠簸省得太难受。你觉得呢?
而启源Q07则更高端,长时间调校的天枢底盘,配合FSD智能调节,连续颠簸路可以感觉更稳:平顺感明显好多。座椅方面,主驾10向+副驾12向,副驾还带腿托——我看这就是零重力座椅,真舒服。我想,未来长时间驾驶是不是会跟健康更挂钩?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平衡舒适和技术,哪里才能找到一个最优点?
除了空间,娱乐也是个考量点。宋PLUS配备了12.3英寸仪表,12.8英寸触摸屏,支持分屏,手机生态无缝连接。这种同步感很符合我平时想的开车是享受生活,至少能让我放轻松点。天上的云辇AR-HUD或者投影,还能营造点科幻感,反正我觉得科技的还是得看实用,不能花哨大于用。
而启源Q07的49英寸AR-HUD,确实更炫,它的向日葵屏也挺特别——能偏转操作角度,直观部门感觉更人性。副驾和二排也可以的,甚至还支持DLP投影,外放16扬声器。问题来了:这么丰富的娱乐体验,难不成就是出门就是去影院?我倒觉得,家里影院都比车里厉害,但外出在车里玩,还是增添了不少乐趣。
你会被这些高科技娱乐吸引,还是更喜欢实用一点的?我一直在想,语音交互支持到底有多用?宋PLUS用DeepSeek,家里人叫啥都能听懂。启源Q07加了AI天枢模型,更智能,也支持全车四区域语音控制。这样,好像大人的声音还能不打扰到坐在后排的孩子。大佬们说,这今后语音控制会成为标配,我倒还真觉得:与其学会开启空调,不如学会背靠背指挥车子,是不是?
说到续航和动力,我得承认:这是两个得动脑子的。宋PLUS的第五代DM技术用的是1.5L发动机,搭配EHS电混,160kW电机,说白了,加速快,油耗还合理(我估算,百公里耗油在6-7L/百左右,具体看路况),真是外出跨城的好帮手,纯电续航75公里(估算,受温度影响会变动)。30分钟左右能充到80%,外出短途,一车多用。
启源Q07的蓝鲸3.0插混,动力更猛,系统功率达到了275kW。既有1.5T发动机加上电机,快充15分钟就能把电池充到80%左右(实际可能会慢点)。纯电续航145或215公里,适合短途出行。满载出行,它能跑得更有底气。我还在想,生活中,纯电续航能满足绝大部分家庭日常用车需求吗?也许吧(这段先按下不表)。
比对之下,宋PLUS更适合那些追求空间+娱乐的家庭务实派,特别是对三口之家。启源Q07则更强调高端智能+大空间的享受,适合多娃、多代同堂的大家庭。你觉得,哪个更中意?
其实我还在犹豫,谁能真的理性买单?人都喜欢新鲜、炫酷的东西,但日常用车,才是真刀真枪的考验。对了,你曾经纠结过买哪个车型吗?或者说,有没有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已经偷偷左右你了?我倒是发现,一个车的座椅角落的小绒毛,没有太多人注意到,但很关键 —— 你试想,没有细节的关心,车还能暖人心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