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深度绑定中国伙伴,东风本田需“加速跟上节奏”

在中国汽车市场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几十年前就深谙合作之道的东风本田,曾经用CR-V开辟城市SUV新天地,让思域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操控图腾。但就像智能手机时代到来时,功能机霸主需要重新思考生存法则一样,当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而来,这个拥有785万用户基盘的合资品牌,正经历着涅槃重生的阵痛。

一、从"技术引路"到"本土共创"

曾经依靠本田i-MMD混动技术叱咤市场的东风本田,在2022年敏锐捕捉到一个信号:其电动车型e:NS1进入市场半年后,销量曲线并未出现期待中的陡峭攀升。但这家企业没有执着于孤军奋战,而是选择了一条极具魄力的新路径——把研发中心搬到中国工程师的手机里。

痛定思痛!深度绑定中国伙伴,东风本田需“加速跟上节奏”-有驾

今年广州车展亮相的烨P7打破了传统合作模式,宁德时代的电池模组、华为的光场屏、航盛电子的智能系统首次在同辆车上握手。这种"中国智慧拼图"背后,是本田工程师与本土团队每周三次的线上技术研讨会,更是东风本田武汉研发中心里,30%新增岗位留给智能网联人才的战略布局。

二、把方向盘交给中国伙伴

痛定思痛!深度绑定中国伙伴,东风本田需“加速跟上节奏”-有驾

在东风日产位于广州花都的工厂,技术人员向笔者展示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即将上市的新能源车N7的智能座舱系统,操作界面比日方原始设计放大了15%的触控区域。"这是根据中国用户手机使用习惯优化的结果。"项目负责人说。这种看似细微的改变,折射出合资企业正在发生的质变——中方团队不再只是执行者,而是深度参与决策的"产品经理"。

更值得关注的是,东风本田与华为的合作已突破传统供应链关系。双方联合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在测试将鸿蒙系统的分布式能力融入车载场景。当车主用手机触碰车门时,车内温度、座椅角度、音乐歌单都能自动同步到驾驶者偏好,这种"无感互联"体验预计将在2024年量产车型上实现。

痛定思痛!深度绑定中国伙伴,东风本田需“加速跟上节奏”-有驾

三、重塑"汽车朋友圈"

面对新能源汽车战场,东风本田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开放姿态。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4S店模式,而是把体验中心开进万达广场,在特斯拉隔壁摆开展台;与蔚来合作换电站技术,尝试构建跨品牌补能网络;甚至借鉴新势力品牌的用户运营经验,让车主通过APP直接参与产品改进讨论。

痛定思痛!深度绑定中国伙伴,东风本田需“加速跟上节奏”-有驾

这种转变在具体产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即将上市的e:NS2原型车舍弃了复杂的物理按键,12.3英寸中控屏搭载的智导互联4.0系统,能通过人脸识别自动调节26项座舱设置。更有意思的是,车辆支持方言语音交互——当系统识别到武汉口音时,导航会自动推荐热干面老店路线。

四、从"在中国制造"到"为中国智造"

痛定思痛!深度绑定中国伙伴,东风本田需“加速跟上节奏”-有驾

东风本田武汉工厂的智能化改造车间里,机械臂正在组装专供中国市场的插混车型。与以往不同的是,关键零部件的选择权已交由本土团队决定。生产线负责人指着一台正在检测的电机说:"这个核心部件来自湖北襄阳的本土供应商,性能参数比进口件提升7%,成本却降低18%。"

这种转变在供应链层面形成涟漪效应。目前东风本田在华供应商名单中,智能驾驶相关的新入围企业占比达43%。浙江某毫米波雷达制造商透露,他们为东风本田定制开发的77GHz雷达模块,探测精度达到0.1度角分辨率,这个指标甚至反哺到了本田全球车型的升级中。

站在二十年发展的新起点,东风本田正在书写合资车企的崭新叙事。当"本田技研"遇见"中国智造",当百年造车智慧碰撞互联网思维,这场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或许将催生汽车产业最具想象力的新物种。对于消费者而言,更智能的出行体验、更懂中国人的汽车产品,正在从蓝图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