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发这么大火,当初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

欧洲的汽车厂商现在都有点懊悔,当初要是知道中国市场会这么火爆,早早就别让荷兰抢走安世,事情可能就不一样啦。

对欧洲的车企来说,2025年的冬天恐怕比以往提前到来,还得更冷、更难熬。

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发这么大火,当初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有驾

9月30日,荷兰政府干了一件让全球产业界都震惊的大事。

在9月30日,荷兰当局动用了一项冷战时期就颁布的、几十年来从未动用过的紧急法律,硬是接管了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公司。

虽然安世的总部设在荷兰,可它的主要生产线其实在中国。安世所制造的也不是啥高端的中央处理器或人工智能芯片,只不过是“看似普通”的车规级功率芯片。

之所以特别强调“看似普通”,是因为安世的芯片在现代汽车产业中可算得上是不可或缺的关键配件。

它负责车辆的电源调控、发动机运行以及刹车系统。要是把一辆车比作个人,安世的汽车芯片就像这个人身上的无数微细血管一样重要。

荷兰政府说,他们之所以从闻泰那儿接管安世,主要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泄”以及“确保供应链的安全性”。

他们可能觉得,这不过是一场旨在精准“除隐患”的手段。

没想到的是,中国的反应居然如此迅速、如此精准。

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发这么大火,当初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有驾

就在荷兰一宣布要接管安世的事儿刚过去几天,中国商务部马上行动了,把安世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限制出口,只允许在国内销售,而且相关交易还得用人民币来结算。

这个招数一下子就戳中了欧洲汽车工业的要害。

安世中国工厂的芯片总产量,占安世在全球范围内的芯片产出的80%以上,年产大概在900亿颗左右。

不管是大众、奔驰、宝马,还是斯特兰蒂斯、沃尔沃、博世,差不多所有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和零配件供应商,都得靠安世的芯片撑着。

彭博社最近关于欧洲车厂芯片短缺的事儿做了一期报道,里面说,欧洲车企的安世芯片存货大多只能用两到四周。

要是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内还拿不到补充,等待它们的,恐怕就是全面停产的下场。

算起,从中方宣布停止出口那天起,到现在都快将近4个星期过去了。

现在欧洲车企们正拼命想办法搞替代方案,可偏偏找不到合适的途径。

要搞个符合车规的芯片方案,至少得花上12到18个月时间,可欧洲的车企们,现在连12天都没得等。

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发这么大火,当初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有驾

大众率先发出了警示信号,沃尔夫斯堡工厂的高尔夫和途观产线快要停工了,每天的损失高达4000万欧元。

奔驰声称“短期内还会有一些库存”,但CEO康林松已经亲自带队,四处奔走找芯片。有内部泄露的邮件显示,现在的情况比2021年的芯片危机还要严重得多。

沃尔沃公开呼吁欧洲各方,尽快找到一个对华的外交应对方案。同时,在比利时的工厂也开始准备停工的应急措施。

斯特兰蒂斯旗下的标致、菲亚特等等多个品牌,也都遇上了同样的停产危机。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总干事德·弗里斯(Sigrid de Vries)对此感到挺失望,她说:“零部件缺货的问题导致供应链已经出现中断。也就是说,我们的生产线可能在这几天就得停下来。”

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发这么大火,当初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有驾

说起来挺讽刺的,就在安世闹得满城风雨之前,没有一家欧洲汽车企业敢公开反对荷兰政府那种强盗般的作为。

他们大概觉得,这事儿不过是政府之间的地缘政治角力,和企业没啥关系。就算安世被荷兰那边接管了,芯片依旧会照常供货。

再者,他们可能还在心里盘算着,盼望着能建立一条更加接近欧洲的供应链,这样对自己来说似乎更合算。

可结果呢?

之前那种被当作最稳妥、最没啥危险的安世芯片,结果如今反倒变成了最不可靠、最动荡的隐患。

荷兰一直坚持推动的所谓“去风险”策略,这时候反倒变成了制造最大的隐患。

欧洲这些车企大概也猜到中国会采取反击,可没想到这次反制的力度竟然这么大,打击的目标又这么准头。

要是早知道会变成这样,说不定他们当初就不会保持沉默了。

可惜的是,现实可没那么讲道理,谁都不能指望它会相信“如果”。

更让欧洲车企感到难堪的是,就在他们为安世芯片供货中断而焦头烂额时,中国的汽车品牌却在他们的地盘上大展宏图。

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发这么大火,当初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有驾

据彭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九月,比亚迪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大涨了397%,全年累计增长达到了304%。

奇瑞旗下的欧萌达和捷途系列的销售额同比激增了587%。

上汽名爵踏实做事,销量也同步冲高了76%。

眼下,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占比已经到了7.4%,首次超过韩国,差点就要追平欧洲当地的品牌啦。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车企主要的拼杀点,还是欧洲品牌最吃亏的地方,那就是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中国品牌的混合动力车,纯电续航差不多快到百公里了,价格却比欧洲类似的车型低了20%以上呢。

欧洲的买家用的钱包投了票,可欧洲的汽车厂商却没办法左右这个局面。

欧洲靠着即将到来的汽车停产潮,换来了一次惨痛的教训:既然你们把供应链当作政治工具,那就得准备好为自己短视的行为买单。

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发这么大火,当初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有驾

所有命运赐予的东西,早就偷偷设好了价格。

这欧洲的汽车行业,这个冬天,真是特别难熬,漫长得让人难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