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修车店充气,都会经历修理工没问就直接打到2.5个胎压这事。不管车是日系的、德系的,还是美系的,仿佛2.5就是一种“万能标准”。我也遇到过这个情况,总觉得哪儿有点不对,但又说不上来,直到有一次和我认识了十年的李师傅聊起这个话题,他直接给我道出了实情,“哪能记得住那么多车型的胎压标准啊!每天车店里得来几十辆车,要是每辆车都查胎压值,那不得忙到半夜,全打2.5,省事!”
听到这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图方便。这个数字看似巧妙,确实也有它的道理。一般家用车的胎压标准范围在2.2到2.8bar之间,2.5刚好处于安全区间的中间,大概最能保证安全吧?修理工们这么操作,也是在忙碌时图高效,既避免胎压过低有风险,也不会因为过高惹麻烦。李师傅说得一点没错,“多简单记住一个2.5bar,比记上百个车型胎压值,咋说也轻松不少!”
可是你听着觉得合理,这就完了吗?其实不是。要真细抠起来,你就会发现,这个“万能值”未必适合所有车,也有它说不准的地方。比如丰田卡罗拉的建议胎压是2.3bar,低了不少对吧?本田CR-V更低,只有2.1bar。如果给这些车全都打到2.5,开车的时候可能会更颠,轮胎中心部位还容易磨损。再有就是轮胎接触地面的部分更小,抓地力下降,万一急刹车,可能距离还会变长……这就有点让人害怕了吧?
夏天的时候,情况更复杂些。温度高,轮胎因为热胀冷缩,胎压会变得更高。如果胎压原本就高,有没有可能潜藏风险呢?再你是不是总觉得修理工这样肃着脸,说得头头是道,“放心,2.5绝对没问题。”但仔细一琢磨,你又觉得哪里不靠谱。对车辆来说,厂家直接给出的胎压建议才是正经八百的科学依据。有时候,图快,就容易把这回事忽略了。
给你提个醒,其实标准胎压特别容易找到。一般都会标在驾驶座侧的车门B柱上,要不就是油箱盖内侧,还有用户手册里,找找保准就有。下次去打气的时候,记得先对着修理工说,“我的车胎压标的是2.3。”修车师傅肯定也不会再甩个“2.5标准值”给你,对吧?
胎压调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夏天,温度常高,可以适当减少0.1到0.2bar;冬天呢,冷嘛,可以适当多点胎压;如果你开车总是满载,后备厢塞满了大包小包,再或者还拉了不少人,跑长途,这时候胎压高一点倒是好事。
李师傅咋说都见惯了这些事,他坦白讲,为啥不少修车师傅图省事选准2.5,大多数车主也不问具体值,直接任由他们操作。但说实话,这事儿你自己多费点心,准没错。别等到哪天车胎气过或不足时损坏了,才开始说后悔没主动问清楚。
修车店这“2.5万能操作”吧,看起来安全、效率,也够实用,但从车主角度咱的爱车当然得用心呵护。多了解点胎压知识,通过跟修理工多聊聊,说不定还能碰上像李师傅这样的实在人,不至于开车时心里总是不踏实。最后,花时间把胎压调好一些,行车也更安全、舒适,更省油,你说是不是这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