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新一轮十大升级能否引领智能汽车贴心服务新标杆?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汽车圈也是热闹得停不下来啊。

问界又来了,这次直接拉着M9全系和M8增程版一起上,整了个“月月开新车”的气势。

乍一听,还真有点双11升级版手机发布会的内味儿,但问题来了,这“十大升级”,到底牛在哪里?是不是花里胡哨的噱头,还是真的关心用户体验?

38万起步的纯电新车,也是把门槛放在了小康家庭仰望但不敢触及的地方。

“汽车能有多少创新呀,不都四个轮子一块铁?”估计不少人心里会这么嘀咕。

可偏偏,问界这一波,扛着华为的大旗,把智能卖点玩得溜得不行。

新一代升级,全堆在了“懂你”的体验上。

今天针对M9全系和M8增程版那满满的升级菜单,我们就来扒一扒,到底藏了多少“我懂你”,又有多少属于画饼。

先撇开参数细节,单看升级清单,乍眼一瞧,像不像升级游戏打卡?

自适应坡道缓降、横向风稳定、防滑控制的加强版——这可都是跟行车安全挂钩的,表面看不就是“你说我加就加”?

但别急,这里头真有点意思。

自适应坡道缓降,说人话,就是你车上个大坡,用脚踩刹车怕不稳,交给系统来托底。

再遇上下坡滑得快,车子自己点住住,让你不至于一脚空蹬头“飞流直下三千尺”。

尤其啥地库、盘山路,老司机都知道那个慌劲——要不熄火、要不追尾,独轮车都悬着心。

再说横向风稳定,一般小车顶多就是旁边大车呼啸而过,呼一阵风,车身左右晃。

可这功能一出,车机直接监测风力变化,自动调节姿势,类似汽车版“稳如老狗”。

司机朋友下雨天或过桥时,应该都体会过风横扫过来吓人一跳的感觉吧。

我还真想起早些年,在东风大桥,旁边卡车一过,自己那小破车就跟顶着飓风似得,只能挤紧方向盘,心脏狂跳。

现在好了,问界给安排下了,理论上不用你再手动抖得跟筛糠。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设计,其实才是现代智能汽车真正把“不可抗力”变成“可控力”的所在。

说到防滑控制,这个有点像穿了防滑鞋底。

以前下雪、冰面湿滑,多少司机打转圈、甩尾漂移,全靠自身反应和运气。

系统升级后,打滑风险降低不少。

行业常有传言,“电车就怕路滑”,但老华为给了你一点底气:起步不打滑,刹车不冲突,小白司机也敢挑战雨雪天。

再看猫头鹰极致转向,这名字乍一听挺玄乎,什么“极致”?是要飘移么?

其实道理不新鲜,主打个原地掉头、更顺畅进出窄巷。

想象下,咱开大SUV,无论进小区地库,拐弯是最折磨人的。

有一天系统一更新,拐弯角度大了,360自动绕桩,那滋味,恐怕老司机也会拍大腿叫好。

有的车主拍着胸脯说:“这不是我第一次用360度大转弯,真的方便。”

玩到极致就是“螃蟹走路”,以后堵车调头不怕尬场。

有一点值得迈过脑门琢磨:车本身的极限结构,加上智能控制,正在让笨重的车也能灵巧地“体面转身”。

再说到晕车舒缓2.0,这事多少人笑称是“为后排乘客专设的救命草”。

曾经家用车后座,谁吐谁尴尬。

但是现在的车,除了整点香薰之外,还能通过车机自适应调节、调整震动、优化气流,用高科技从根源缓解晕车。

我身边真有一位,出差只愿意坐副驾驶。

要不就是吃晕车药,要不路上抱头睡觉,简直是无解。

假如现在车自带晕车缓解机制,想想是不是坐后排也大胆了点?

而且现在这功能已经靠近健康管理的领域,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健康移动舱”。

有人打笑道,再过几年,可能连晕船、晕飞机都能一并搞定。

虽然是调侃,但这隐隐推动了车企功能升级的新趋势。

继续往下看,HUAWEI ADS 4这个概念基本代表了自动驾驶的新高度。

市面上多少车吹自动驾驶,到处都能小小试个并线啥的,但是全新升级,直接普及到全系,好家伙,这下子场面大了。

“免手上路”“让人当甩手掌柜”,新司机们都在张望:啥时候连副驾驶都成了摆设?

不过吧,这其中的细微差别,还是得靠真刀真枪试个水。

不是功能有了,就是“解放双手”了,还得看道路复杂性、算法优化是否到位。

但敢把它作为全系主推,大概也是有点底气。

有老用户分享,“我用ADS 3跑了几千公里,已经很信任,期待新一代更稳”。

这说明大家对智能驾驶的需求,已经从好奇、尝鲜,转向了依赖。

超越硬件本身,软件和体验升级变成了重头戏。

接着,Spotlight预警、驾驶员失能辅助,还有那大屏上的悬浮窗语音游戏,都绝对是“在意细节”的象征。

Spotlight预警其实像“预知未来”的助手,提前发现危险情况,能让你多一秒反应,多一分安心。

驾驶员失能辅助就更硬核了。

车主要是路上突发不适甚至昏厥,车能自己识别异样启动保护,极端情况下也能紧急停车、报警,减小不幸的概率。

说白了,这比安全气囊还管事。

身为车主,听了是不是心头稳了一截?

又不是所有时候咱都能时刻做路上“钉子户”,多份保障总没坏处。

无线投影大灯和灯语,则完全是秀科技炫酷的路子。

晚上开出去,那仪式感直接拉满。

谁家头灯能像百万像素投影,连地面都能发“弹幕”?

上一代豪车玩过类似,但价格高高挂起。

问界这波“玩灯”,有种“豪华下沉”的意思,秀人性也秀面子。

朋友玩笑说:“以后接娃放学,路边一亮灯字,就知道自家老爸来了。”

不得不说,现在造车,花头玩多了,也变成了“社交装备”。

再看M8增程版,多数升级都跟M9同步,要说这两兄弟的区别主要还是动力布局方面。

但套路都差不离,好用的该有的一个不落。

沙尘环境前向防碰撞,针对北方常年风沙天气有针对性升级。

想起以前司机吐槽,每遇上团沙尘,夜间远光一开,全像进了雾霾剧场。

要是系统能及时提前预判、预警,带点自动停靠或者限制速度,确实是比给钱暖心。

问界新一轮十大升级能否引领智能汽车贴心服务新标杆?-有驾

日常城市出行、跨省高速,甚至特殊天气赶路,车主有体验才能心安。

有些人嘴上嫌这些是“噱头”,可真有一回命悬一线,哪怕多一条命线又何妨?

况且,这些功能日常用不上,万一临门一脚救命可就值回所有票价。

再说说智能交互方面,这一代车机能和人真实互动。

语音对话、小游戏,已经像手机一样变成了标配,还融合进了飞屏、分屏、无缝协作。

一句指令下去,自动完成导航、开空调、调音乐,甚至提醒你正在开车别分神。

一家人自驾出行能用车载游戏打发时间,娱乐和安全兼顾,哪怕走夜路不再无聊。

有网友调侃:“以前车是钢铁侠,现在车得会讲段子。”

技术发展的背后,实际是为了让家庭出行增加点温度,降低了驾驶和陪伴的距离感。

对比老传统“人机冷冰冰”,如今智行M9、M8明显往人性趣味上靠。

路上的时间被赋予了社交、娱乐、温馨等属性。

不过也得实话实说,这一轮升级当中,有些东西属于“肉眼可见的进步”,有些则更像潜移默化的细节打磨。

真要说工程难度,可能HUAWEI ADS 4领先外界三步。

但对普通用户来讲,“不懂数码,不折腾”,他想要的其实就是踏实、稳妥、方便。

面对越堆越多的高科技配置,谁能一眼识破哪些是刚需、哪些是锦上添花?

市场上每年出新车,升级点一大串,凡是以“用户体验”倒推的,体验才管用。

否则,买上一堆功能,真到用时靠手册和百度,反倒成了包袱。

你品,你细品,问界这一拨“十大升级”,在轰炸用户视野的时候,也是在试图给出一道“加分题”:安全、便利、人性化,样样都沾点,能否成为新一代刚需?

现实里,买车归根结底是买踏实。

哪怕科技再炫,核心还是路线稳不稳、家人舒不舒服、遇事保不保险。

智能化愈发贴心,也在考验车厂能否持续创新又能不让用户感到“技术冷漠”。

华为、问界这样携品牌光环而来的选手,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理应抢跑一步。

问界新一轮十大升级能否引领智能汽车贴心服务新标杆?-有驾
问界新一轮十大升级能否引领智能汽车贴心服务新标杆?-有驾

但用户要的,是每一次开门都新鲜、每一次上路都安心。

过去几年,车市卷破头,车企们玩的少不了“年年小改款”,功能越堆越花。

但看见今天这档升级,属实是朝着“人本体验”靠拢。

一个小小坡道缓降,能治住新司机的心慌,一个失能辅助,说不定哪天就是救命稻草。

车上语音游戏、全方位防护,这些点,慢慢会成为选择题的“标配答案”。

问界这波,既是花活又不是全花活。

至少看上去真掏心掏肺给用户减负担了——不见得都是史诗级黑科技,但能直接提升生活品质,这就是人人需要的升级。

说到底,汽车赛道竞争看似技术军备赛,其实是服务体验的“温柔刺刀”。

只要能在用户习惯形成前,抢先植入更懂人的功能,更平实的价格,未来的胜负才有悬念。

问界M9、M8的升级,眼下就是把板凳搬到“客户身边”,让你没有距离感,没有技术门槛感。

下一个十年汽车圈,或许就是谁把人心攥得更紧,谁就能头顶光环。

大浪淘沙终见金,用户更实际:“好用比好看,安全比花哨!”

你说呢?

现在你看到这十项升级,是不是还有啥心头疑问?

留言说说,汽车智能化的哪些变化你感到真心在乎?

哪一点又是纯属锦上添花?

或者,谁还见过更贴心的实用功能,来一场智能汽车“加分项”大赛呗!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