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10月份销量突破6.8万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9月上市的问界新M7尚界H5智界S7R7以及即将推出的新品,将推动未来销量持续攀升

鸿蒙智行10月份的销量,真挺令人吃惊的。这么高?没人能想到,去年同期还在4万多一点,咱们这里不算什么,但要说赚的多不多——差不多每天两三千台的出货速度,到了10月突然飙升到6.8万,涨了接近50%。这背后到底怎么回事?其实挺直接的——主要就是一堆新车挤着上市,拉了整个销量。

你问问界新M7,去年我大概听说得卖到4.5万台左右,那几乎占了问界整体销量的一半,当然这是个估算,毕竟没有确切的销量。但我自己贡献了一辆,第一次看车,确实挺满意,车内配置和动力匹配得不错,价格在39万左右,这个价格在这个细分市场算挺有竞争力。你知道吗,平均售价能做到这个水平,确实让人觉得挺牛的。

当然啦,不是所有车都这么贵。比如尚界H5、智界S7、R7这些,新车一上市,交付量都在1.5万以上。以新M7每月1.5万交付,算上其他两个车型,整体交付至少2.2万台,光这几款加起来,月出货就得是7.5万台左右。还好,我还记得我翻了下笔记,似乎整体市场中,问界去年全年的销量才5.3万,今年不到一个季度,直接冲到6.8万,如果真是这样的数字,那增长速度也太快了。

你会不会觉得奇怪?这销量和交付是不是可能搞混了点?是不是只是交付量不代表实际在车主手里?我觉得差不多这两个差不多,但确认一下,毕竟单位不同。这种高速增长背后,供应链的支撑也很关键。

鸿蒙智行10月份销量突破6.8万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9月上市的问界新M7尚界H5智界S7R7以及即将推出的新品,将推动未来销量持续攀升-有驾

说到供应链,我估算一下,去年自动驾驶芯片、车载屏幕、动力电池这些基本都是不够用的,今年突然都赶上来了。刚才翻阅一份行业报告——应对供应链危机,厂家都在拼命扩厂,电池厂、芯片厂、模组厂都在加大投入。比起去年排队买电池,今年似乎很容易拿到货,这点对车企拉动非常大。

我得提一句,别看销量多高,利润率就一定高吧?我琢磨了一下,跑来跑去折损不少成本。单车的电池成本大概占到整车成本的40%,折算下来,百公里的一次电池耗能,成本大概在5块钱左右的样子(这段先按下不表),实际上还得加上动力电机、零配件,平均每辆车,材料成本大概13-15万左右。嗯,当然这是个估算,看市场上平行车其实都差不多,配置稍微差点的要便宜一点,但整体来说,才算是一个合理的利润区间。

你说,这么多新车登场,能持续养活这些销量吗?我很怀疑。毕竟,新M7刚出,交付就得1.5万,假设像我一样,除了问界的还买点别的品牌,总共的月交付数应该不只这么多。再加上其他在排队的车型,比如享界S9T、还会有新款的L6、L7。打个比喻,像我平时用的共享充电宝,刚开始还能借马上付费,但时间长了,突然就满了得排队。(这段先别急着判断)

鸿蒙智行10月份销量突破6.8万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9月上市的问界新M7尚界H5智界S7R7以及即将推出的新品,将推动未来销量持续攀升-有驾

其实我觉得,未来半年左右,销量还能再涨个几万,主要还是靠新车不断加入市场推动的。你知道,汽车行业里,谁都知道一款车的生命周期其实很长,但要持续保持爆款属性,尤其是在价格还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推新车变得就特别关键。

我猜测啊,年底会不会有新几款车型推出?或者说,像问界M9、M10之类的?我没细想过,但这个可能性很大。市场不等人,厂家也得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热度。

这背后,最大的变化其实还是供应链的弹性和研发环节的效率。你想啊,去年那些芯片闹得天翻地覆,今年基本都能跟上需求了。我个人估算,问界今年的整体产能能到10万台左右,不太可能,但是交付数能持续增长,背后其实是厂家的大规模调动和补库存能力。

鸿蒙智行10月份销量突破6.8万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9月上市的问界新M7尚界H5智界S7R7以及即将推出的新品,将推动未来销量持续攀升-有驾

我还好奇一个点——这销量破纪录的用户体验是否还能保持?毕竟,数量再多,服务跟不上会精准拉远客户的满意度。我有个朋友开了家修理厂,他说,去年接修的车里,问界的占比特别高,除了价格和配置,他提起最多的还是售后服务:变得比以前更难预约、更贵了。

这个月的销量怎么说呢?数字挺震撼。你觉得,这样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我心里有点没底。可能今年年底前,还会有几款新车抢先上市,手里没几个大招的修车工都开始忙起来了。不知道,未来的销量会不会出现瓶颈?或者说,我们是不是该关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比如车主实际开的体验和后续维护?也许这是下一波潜在危机。

鸿蒙智行10月份销量突破6.8万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9月上市的问界新M7尚界H5智界S7R7以及即将推出的新品,将推动未来销量持续攀升-有驾

这市场,就是这样,充满变数。你们怎么看?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