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中国第一的桂冠被收回,普京逼中国下“牌桌”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一辆转手就能净赚10万元的中国汽车,曾经在俄罗斯市场创造神话,如今却成为政策调整的牺牲品。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2023年,俄罗斯市场几乎是中国汽车的“专属展厅”。西方品牌因制裁撤离后,中国车企迅速填补空白,市场份额一度超过60% 。在莫斯科街头,每三辆新车中就有两辆来自中国品牌,展厅人满为患,一车难求 。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当时俄罗斯政府对中国汽车敞开怀抱,希望通过中国汽车的产能和技术解决本土市场“无车可买”的困境 。中国汽车从家用轿车到商用卡车,从燃油车到智能电动车,全方位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也帮助俄罗斯稳住了汽车产业链基本盘。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政策变脸,俄罗斯的三记重拳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然而好景不长,普京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调整,让中国车企措手不及。2024年4月,俄罗斯出台政策,要求经由中亚国家中转的车辆补齐关税等费用,直接堵死了中国车企的转口通道 。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这还只是开始。2024年10月,俄罗斯宣布到2030年进口车报废税上涨70%-85%,让中国汽车销售成本直接提高10% 。大排量车型的报废税甚至飙升至20.8万元人民币 。今年1月,俄罗斯又加征20%-38%的进口关税,清关费用最高增加2637元 。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除了税收重拳,俄罗斯还在质量和认证上设限。今年2月,俄工贸部部长公开批评中国三款卡车存在严重缺陷,要求吊销证书 。7月,俄方以不符合安全要求为由,禁止中国车企部分车型进口,还要求召回 。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俄罗斯主流媒体也跟进报道中国车质量问题,动摇消费者信心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中国汽车在俄市场遭遇“滑铁卢”。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市场雪崩,数据背后的残酷现实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在政策重压下,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遭遇断崖式下跌。2025年前9个月,中国对俄罗斯汽车出口量骤降至35.77万辆,同比暴跌58% 。俄罗斯从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市场滑落至第三位,排在墨西哥和阿联酋之后 。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具体到品牌,2025年9月,哈弗在俄销量同比下滑15.5%,吉利下滑39.3%,奇瑞与长安的跌幅达到50%左右 。曾经的高端市场“黑马”奇瑞EXEED品牌也不得不缩减在俄营运规模 。

更直观的是展厅的大规模关闭。2025年一季度,俄罗斯关闭的274家汽车展厅中,约213家为中国汽车展厅,占比高达78% 。曾经热闹的销售网点如今门可罗雀。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平行出口的野蛮生长与严重后遗症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行出口模式。这种“非官方渠道+灵活定价”的方式,让中国汽车迅速占领市场。在俄罗斯的4302份汽车经销商合同中,62%都属于中国品牌 。

但这种野蛮生长的贸易模式也埋下了隐患。平行出口车辆往往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消费者维修时需自行承担全部费用 。部分车型甚至未针对俄罗斯极寒气候进行适应性改造,出现了新能源车在冬天中途“趴窝”的情况 。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可靠性信任度”从2022年的52%降至2023年的38% 。信任危机的出现,与平行进口车辆缺乏售后服务直接相关。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俄罗斯的深层动机与战略转向

普京政府对中国汽车政策的大转向,表面上是保护本土产业,深层则是国家经济安全与产业自主的全面考量。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俄罗斯战时经济压力增大,军费开支激增导致外汇储备紧张 。限制汽车进口可以直接减少外汇外流,同时扶持本土产业 。

俄罗斯本土品牌拉达在政策扶持下,已重回市场销冠位置 。俄工贸部直言,政策调整是为了“恢复市场平衡”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俄乌冲突下的战时经济转型 。

俄罗斯的真正意图不是将中国车企完全驱逐出境,而是迫使它们从“卖产品”转向“投资源” 。想在俄罗斯市场继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本地化投资,带动就业和产业链升级。

俄罗斯过河拆桥?提高关税、加强认证,中国车企面临艰难选择:本地化还是退出市场?-有驾

本地化生存,中国车企的艰难转型

面对俄罗斯市场的剧变,中国车企正在做出艰难调整。一些企业选择收缩战线,如奇瑞汽车在招股书中明确披露“2025年开始缩减俄罗斯的营运规模,并订立协议以出售部分当地资产及经销渠道” 。

然而,也有企业认识到要从“赚快钱”转向“扎下根”。一些有远见的中国汽车出口商正在构建集车源整合、跨境物流与数字服务于一体的全价值链平台,为俄罗斯客户提供汽车零部件、耗材等“售后保障服务” 。

本地化生产成为关键出路。长城汽车在图拉州的工厂采用KD组装模式,本地化率达到65%,成为在俄罗斯市场稳健经营的典范 。这种深度本地化不仅规避了高额进口关税,还为当地创造就业,符合俄罗斯政府的发展方向。

但本地化之路并不轻松。俄罗斯地广人稀,维修网点少,建立完善的售后网络需要大量投入 。同时,俄罗斯政策变动频繁,今天提高报废税,明天严查认证,让车企们难以适从 。

市场格局已彻底改变。曾经占据俄罗斯市场超60%份额的中国汽车,如今只能眼睁睁看着本土品牌拉达重回销冠宝座 。长城汽车图拉工厂的生产线仍在运转,而那些仅靠平行出口的企业已陆续撤离 。

俄罗斯市场留给中国车企的选择题答案已经明确:要么深耕本地化,成为俄罗斯汽车工业的一部分;要么让出市场,将位置留给愿意扎根的玩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