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刚买了个新车,心里还在琢磨,早知道就等一等这两款新车了。每次走在街上,看着那一抹银亮、犹如流星划过的银河星耀6,心里就堵得慌。实际上,23年整体看,国产新车的性价比真是猛涨,尤其是家用车市场,牌子和价格越来越被实用派接受。
你知道吗,我有个朋友,去年买了第二代秦PLUS,他跟我说:我当初选车,就看中它价格实在,空间又够用。这话让我有点印象深刻。这款秦PLUS的价格——你说6.98万(估算,样本少)——比我之前试过的同价位、同类别车多了不少实用性。
昨天我和修理师聊天,他无意中提到,现在很多客户都对新能源车嘴上说好,但实际用下来福祸相依。有次他告诉我,纯电续航超过400公里的车,实际上日常能跑个300,剩下几公里主要是电问诊,油也用不完。 这也是我对秦PLUS EV版本比较有好感的原因。续航在420到510公里之间(体感不算特别宽裕,但够日常),省点油钱,差不多一公里0.3元左右(粗算,估算略有偏差),每个月里,总归可以少掏一些油费。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先不谈续航,我还记得去年我试驾那次,秦PLUS的发动机调校得挺顺滑,比我前一辆车暖机的感觉好多了。你问我为什么偏好传统油车?其实说白了,长途旅行不想考虑充电桩,出门就得打个底气。
实际上,价位能达6.98万的车,配置都很令人满意。怀挡换成电子档那些,操作比以前的拨杆好多了。记得我朋友第一次用掌心按档杆,他还笑我:这操作,跟玩Apps似的。 内饰塑料感不强,价格能做到这个档次,已经算出乎意料。
但我得更正一下之前的想法。因为跟几年前比,车里的科技配置还在飞速提升。Flyme或HUAWEI的智能座舱,未来或许可以将它当作个人助理,可能比我家里面天天唠叨的老婆还靠谱(这段先按下不表)。
银河星耀6我还没细想过的点——它的设计虽然没那么稳重,但趋向运动感,那全贯穿式尾灯、银黑搭配配得不错。尺寸上,4806的长度感觉稍大一点,加宽的轮毂提档次嘛。它的智能互联功能,支持HUAWEI HiCar,看得出来,它在智能科技上走在前面。
你在想什么?会不会觉得买车还要权衡手机连接、配置和全局设计,有点像选个伴侣,不管外表还是内在,都得兼顾?我猜,很多人其实还没搞懂自己最看重的用车体验到底是什么。
技术上,银河的雷神EM-i混动系统,稳得我都觉得不用担心突如其来的故障。这套系统用你说,简直像家里用的微波炉:很熟悉,很安全(我猜的,不一定准)。油耗方面,家用日常,也就1.2到1.4升/百公里(粗略估算,因车型和驾驶惯不同)。这样算,长期下来,节省的油钱也不少,可能比纯电车还要划算(但我没细算过,边写边猜)。
从研发层面看,这两款车,实际上都吸收了很多适用性强,成本控制良好的经验。就好比你种菜,不能追求奇花异草,也不能不用肥料。这两车,都是稳扎稳打的典型代表,价格实在,配置满意。
你问我,这样的性价比够用吗?考虑到国产车的价格行情,没错,就是够用。但我心里总觉得,那些更高端的配置、设计的微妙差异,往往还是会让人心动。
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银河星耀6支持HUAWEI HiCar,提速反馈还挺快。百公里油耗,估计也就1.2升左右(还是我随便猜的,样本有限)。而且,车内空间我试过,总觉得比某些标配130空间的车还宽敞一些。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好奇为什么国产车变得这么有诚意?划算、性能又靠谱,实际用着怎么比以前厉害?这里面除了研发投入增多之外,供应链的变化真挺关键。你看,零部件的成本压得更低,材料也在优化。就像买菜,从批发市场淘来新鲜又便宜的蔬菜,用个底子,炒出来也美味。
只说到这我突然想到,像这些车型,背后其实也有不少战斗。像供应链博弈,谁能用最低成本搞定核心零件,谁就有定价的主动权。其实很像打牌,不是你牌好,而是谁能用最少的底牌赢到最大。
考虑到用车需求,看完这两款,鬼哥我个人建议——如果你不着急出手,还是可以再等等。等到明年的新技术普及,配置也会更丰富,价格可能会更合理。虽然,这样的等待总让人觉得时间像被拉长了。
买车除了看价钱、配置、续航,我觉得还得看那个感触。你会不会在某个瞬间,突然就喜欢上车里的某个细节?那盏微光照亮的仪表盘,或是座椅上的那一段缝线?
你觉得自己最在意的那点在哪里?
我在想,平时开车最慢也不超过80,偶尔也会和朋友调侃:这个车是不是能陪我跑个10年?但实际上,想想它能陪我多久,真的还是看细节,会不会自己随时间变得更喜欢它一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