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卖出74906台,腾势D9这个销量背后藏着几个不起眼的配置升级,懂行的人都在研究第三排座椅
GL8那帮老客户最近有点坐不住了。倒不是车不好开,而是停车场里总能碰见腾势D9,而且开的人还挺能聊——“第三排现在能电动调了,我妈上周末坐后面一路没喊累”,这话听着平淡,但懂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款MPV能让坐第三排的人不抱怨,这事儿在以前基本不可能。
今年前九个月,这车交付数字定格在七万四千多台,把赛那甩开了五六千台的距离。数字本身不稀奇,稀奇的是这帮买家里,有不少是从GL8和埃尔法那边转过来的。
混动这套逻辑,细品有点门道
那台1.5T发动机的热效率能做到45%往上,搭配电混系统,市区代步基本不怎么喝油,能撑个两百公里纯电。高速跑长途也不慌,综合续航轻松破一千。这意思很清楚——工作日市区通勤成本低,周末带家人自驾也不用惦记充电桩在哪儿。
纯电版本用的是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六百多公里续航,配合800V平台。碰上对应的快充桩,十来分钟补个两百多公里电量不成问题。对一台五米多长的大车来说,这补能速度算是把焦虑压到了及格线以下。
座椅才是硬通货
买MPV其实就是买座椅,这话虽然粗糙但够直白。
第二排那对零重力座椅,椅背能放到接近躺平的角度,腿托抬起来,配个小桌板和屏幕,跑长途的时候后排乘客基本能睡个整觉。但更值得琢磨的是第三排——现在也能电动调节了。这个细节意味着什么?坐第三排的人不再是“被安排”的那个,多少有了点话语权。
车里能装下七个登机箱和七个双肩包,这数字听着玄乎,实际用起来才明白厉害在哪儿。过年带着一大家子出门,行李往后备厢一塞,人坐进去腿还能伸得开,这种体验轿车真给不了。
底盘这块,藏着功夫
底下挂着套叫“云辇-C”的系统,大白话就是能自动调阻尼软硬度。过减速带的时候,底盘能把震动吃得比较干净;拐弯并线时,车身也不会像船似的晃悠。
有车友说他家老人坐车容易晕,换了这车之后情况好转不少。我寻思大概就是这套系统把俯仰和侧倾控制住了,车里的人感知不到明显的晃动。这种细节,得坐过几趟才能体会。
九块屏到底有没有用?
车里塞了九块屏,听起来挺唬人。除了常规的中控屏、仪表盘,还有副驾娱乐屏、二排头枕屏这些玩意儿。家里小孩闹腾的时候,给他们丢个动画片看,车里瞬间能安静半小时。
语音控制现在接入了AI,说人话就是——你随口说几句,车机大概能理解你想干嘛,不用再背那些固定指令词。这功能虽然看着花哨,但用顺手了确实能减少不少分心操作。
价格卡位挺讲究
三十多万到四十多万这个区间,腾势D9正好卡在传统合资商务车和豪华品牌中间。换个说法就是,你要是觉得GL8配置差了点意思,埃尔法又实在肉疼,那这车大概就是个合适的备选项。
这价位的买家,多半是既要接待客户,又得兼顾家用的那拨人。工作日商务接待撑得起场面,周末带家人出游也够舒适,一车两用的需求刚好被拿捏住了。
到底值不值得?
我不打包票说它是最优解,但从销量数字来看,市场已经给出了反馈。七万多台的成绩,不是靠价格战堆出来的,多少说明产品力站得住脚。
有些参数能在配置表上看明白,有些体验还得自己坐进去试试。如果你正琢磨着换辆MPV,抽空去店里体验下座椅、开开高速、感受下那套底盘调校。
买不买是你的事,反正这车已经在那儿了,绕不绕得开全看自己的需求和预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