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车主为何总被调侃像被“洗脑”了?

当你在知乎搜索“蔚来”两个字,弹出的关联问题会让人忍俊不禁——“蔚来是邪教吗?为什么粉丝这么疯狂”“为什么蔚来的车主好像都被洗脑了”。这些问题背后藏着外界对蔚来车主的集体困惑:为什么这群人愿意自掏腰包给蔚来打广告?为什么他们能忍受亏损也要维护品牌?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蔚来车主见面打招呼都得先说一句“斌哥万岁”。

这种近乎狂热的拥护,从2019年蔚来濒临破产时就初见端倪。当时李斌被称为“最惨的男人”,而车主们却自发在商场摆摊卖车,有人自费包下广告屏为蔚来打气。有位车主甚至在哈尔滨的蔚来活动中登台献唱:“斌哥啊,想你了,美股已经快到700亿了。”台下李斌二话不说,举起白酒一饮而尽。这种“车主救车企”的剧情,在传统汽车行业里就像天方夜谭。

一、把车主宠成“公主”的极致服务

蔚来车主为何总被调侃像被“洗脑”了?-有驾

蔚来车主被调侃像被“洗脑”,首先要从李斌打造的“宠粉宇宙”说起。当其他车企还在比拼续航里程时,蔚来已经开始给车主代排队买奶茶了。驾驶小哥不仅能帮忙代驾、代充电,甚至能替车主去灵隐寺烧香。这种服务让车主们戏称自己是“被蔚来包养的公主”。

北京王府井的牛屋(NIO House)最能体现这种“宠溺”。3000平方米的空间里,咖啡机用的是8万元一台的顶级设备,儿童乐园、共享办公室一应俱全。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被形容为“老干部退休局”——上午做几杯特饮,下午和车主唠家常,松弛得像在自家客厅。有位车主直言:“这里让我找到了当VIP的感觉,每个月不来几次就浑身难受。”

蔚来车主为何总被调侃像被“洗脑”了?-有驾

更夸张的是2020年春节,蔚来包下飞机接车主参加活动。当其他品牌车主还在抢充电桩时,蔚来车主已经在三万英尺高空举杯畅聊。这种“钞能力”砸出来的仪式感,让车主们形成了独特的优越感:“开特斯拉的是极客,开蔚来的才是生活家。”

二、比相亲网站更热闹的车主社区

蔚来车主为何总被调侃像被“洗脑”了?-有驾

如果说服务是面子,社区运营才是蔚来的里子。打开蔚来APP,你会误入一个大型交友现场。车主们在这里晒露营、组饭局、搞读书会,甚至有人发帖给自家孩子找玩伴。去年上海封控期间,蔚来车主群里流转着“以物换物地图”,有人用两包咖啡豆换到了婴儿奶粉。

这种黏性来自李斌设计的“参与感游戏”。车主吐槽车机卡顿,三天后就能收到OTA升级;抱怨换电站排队,下个月新站就出现在家门口。有车主试驾时随口说“座椅通风不够强”,两周后的新车就把风力调高了一档。这种“说了就有人听,听了还真会改”的体验,让车主觉得自己真是“蔚来的股东”——虽然大部分人连股票都没买。

蔚来车主为何总被调侃像被“洗脑”了?-有驾

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2023年。当新车型ES6配置超过老款ES7时,愤怒的车主直接在见面会上“逼宫”李斌:“我跟斌哥关系没那么近,我是来谈判的!”换成其他品牌,这种场面早该保安清场了,但李斌硬是站着听完两个小时吐槽。后来虽然没给补偿,却让车主们更坚信:“蔚来是真把我们当自己人。”

三、双向奔赴的情感经济学

蔚来车主为何总被调侃像被“洗脑”了?-有驾

外人看来像“洗脑”的现象,本质是场精心设计的感情投资。李斌深谙一个道理:在电动车同质化的时代,电池参数迟早会被超越,但情感链接能创造护城河。当车主在牛屋喝咖啡时,他们买的不是饮品,而是“圈层认同”;当驾享小哥帮忙遛狗时,提供的不是劳务,而是“家人关怀”。

这种情感经济学也有翻车时刻。2024年蔚来推出6499元的NIO Phone时,车主群里炸开了锅:“花这钱不如买华为”“这就是个高级车钥匙”。但有趣的是,骂归骂,真到换手机时还是有人默默下单。就像网友说的:“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毕竟手机壳上能刻NIO标志啊!

蔚来车主为何总被调侃像被“洗脑”了?-有驾

更微妙的是车主间的相互影响。当你在车友会上听说有人开蔚来进藏没抛锚,自然会对自家车多份信心;当群里天天晒免费换电的潇洒,你也不好意思抱怨续航焦虑。这种群体心理,让蔚来社区变成了自我强化的“信息茧房”。

四、从“乌托邦”到现实主义的阵痛

蔚来车主为何总被调侃像被“洗脑”了?-有驾

当李斌开始砍牛屋、缩权益时,这场美梦迎来了觉醒时刻。2023年降价3万引发的车主抗议,2024年财报亏损224亿引发的股票抛售,都在戳破理想主义的泡沫。有车主在《蔚来还有未来吗?》的公开信里痛心疾首:“明明该拼刺刀了,怎么还在喝咖啡?

但神奇的是,即便骂得最凶的车主,转身还是会给朋友安利蔚来。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恰恰证明了情感链接的牢固。就像谈恋爱,嘴上嫌弃对方乱花钱,心里却怕他真的变抠门。当李斌宣布要学习华为狠抓成本时,有车主反而慌了:“斌哥要是变成余承东,谁还陪我们喝酒谈心?

蔚来车主为何总被调侃像被“洗脑”了?-有驾

回头再看知乎那个问题,答案或许很简单:当其他车企还在卖车时,蔚来早就开始经营“幸福感”。被戏称“洗脑”的车主们,不过是找到了一群能聊梦想、能共患难的同类。在这个人人焦虑的时代,有个地方让你觉得自己很重要——哪怕要为此承受调侃,又算得了什么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