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的电池网)
导语丨mybattery
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分析,汽车产业为适应市场需求在不断缩短开发周期的同时,研发、生产、营销、运营及产品等方面均面临不同问题,各领域核心问题倒逼产业进行智能化转型,打破原有孤立的价值体系和内部横向沟通的壁垒,实现研发、生产、营销、运营和产品的全面变革。
ABEC 2025丨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现场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11月12日讯(梁小婧 江苏苏州 图文直播)“近年在政府支持和行业努力下,部分重点自主品牌汽车的国产芯片上车应用率超过20%,三年前国产汽车芯片自给率还不足3%”,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表示,其中,国产IGBT已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50%以上市场份额。
11月11-13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ABEC组委会主办,电池网、海融网、我爱电车网、能源财经网、电池百人会联合主办的ABEC 2025丨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苏州相城举行。
本届论坛以“求新应变 重塑价值——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大洗牌周期下的定力与韧性”为主题,汇聚了500+来自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界精英代表。与会嘉宾通过多维度思想交锋与前沿洞察分享,共同探索新周期下的发展路径,推动价值对话与资源精准对接,共同擘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曲线,为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注入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
12日上午,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在论坛上作了题为《集成电路+AI=汽车产业未来之路》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现状、AI技术趋势与新机遇等,电池网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据原诚寅介绍,中国汽车芯片在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产业取得快速发展,与三年前相比,在企业布局、产品覆盖度、上车应用比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国内涌入众多企业积极布局,全国的汽车芯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1000家,芯片产品序列不断丰富,填补了国内空白,汽车上应用的芯片类型中,90%以上已完成技术攻关,已有量产产品或正在验证阶段。与此同时,国产汽车芯片上车应用占比不断提升。然而由于产业基础薄弱、积累不足,国产芯片仍面临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低,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产品离大规模应用尚有差距,EDA、IP、车规工艺等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生态没有充分协同等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解决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技术难点,原诚寅建议,深入聚焦车规工艺、IP、EDA等产业链薄弱环节,突破技术瓶颈;通过开源架构、先进封装等新技术突破先进制程等技术封锁,摆脱路径依赖;利用我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发展领先优势,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定义创新应用场景、创新芯片架构;突破fabless+foundry以及传统IDM产业模式,探索适合我国发展需求的虚拟IDM等产业协同合作新模式。
论坛现场,原诚寅还指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跨界技术快速进入汽车产业,推动汽车产业的历史性变革。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汽车产业全面变革,产生了新机遇和新价值增长点。
原诚寅分析称,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研发的投入以及技术的升级,人工智能产品迭代进程加快,头部大模型企业在三个月内完成新一代版本的更新,强化模型的推理能力,突破训练式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瓶颈。在当前这一波技术浪潮中,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驱动力,在头部技术厂商的推动下,正迎来新一轮的技术范式升级。
产业竞争的重点正在由平台竞争向应用竞争转变,也可以说是从基础模型的构建和优化,转向了模型的商业化和终端应用的深化。原诚寅称,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技术发展的成熟,也体现了市场对AI技术实际应用效果的需求和期待,企业和平台不再仅仅专注于模型的参数和处理能力,而是更加注重如何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
“智能化转型贯穿汽车产业全链条。”据原诚寅分析,汽车产业为适应市场需求在不断缩短开发周期的同时,研发、生产、营销、运营及产品等方面均面临不同问题,各领域核心问题倒逼产业进行智能化转型,打破原有孤立的价值体系和内部横向沟通的壁垒,实现研发、生产、营销、运营和产品的全面变革。
原诚寅举例称,“在产品里面,我们以前说是软件定义汽车,现在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则是用户定义汽车,用AI技术快速对用户进行画像,判断它对哪些技术特点有更强的需求,形成快速产品定义,再把这个产品定义转化为技术集成以及制造体系的实现。真正做到千人、千面、千车,这个过程中AI帮助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让我们交付给客户一个更满意、更暖心的产品。”
AI+在汽车赛道已经跑得很清晰了,包括设计体系的建设、业务驱动的AI链条的优化。原诚寅相信,未来更多企业都会应用AI做更多的工作。
在原诚寅看来,谁先用好AI,谁就会形成自己的突破。
撰文丨梁小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