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那点事儿,续航就跟背上的芒刺,如鲠在喉。
这边厢恨不得把电芯塞得满满当当,那边厢又吐槽充电跟蜗牛爬似的。
可最近,宁德时代好像要祭出杀手锏,嚷嚷着他们捣鼓出了固态电芯,还整了个“数字孪生”的玩意儿,听着云里雾里,但疗效据说杠杠的:续航能蹿到2000公里,充电跟添油似的麻利,安全系数也直接焊死。
这事儿,能谱儿吗?
老实讲,起初我也觉着有点扯。
毕竟,电芯这玩意儿,寸步维艰。
可细细扒拉了宁德时代的骚操作,发现他们这回还真不是信口开河。
这“数字孪生”,说白了,就是在电脑里克隆了一条一模一样的电芯产线,各种参数信手拈来,各种工艺随便试水,等于开了金手指。
有了这“金手指”,往昔固态电芯的那些梗,譬如良品率捉襟见肘、成本居高不下等等,都迎刃而解。
就拿良品率来说,从前固态电芯的良品率,能摸到65%就算祖上积德了,可宁德时代直接捅破了80%的天花板。
区区一个数字,却足以窥见问题的冰山一角。
生产成本更是腰斩。
这意味啥?
意味着固态电芯离飞入寻常百姓家,又逼近了一大步。
当然,有人可能会嘀咕,这不过是宁德时代的一家之辞,其他玩家肯定不买账。
千真万确,固态电芯的技术路径不止一条道走到黑,除了宁德时代押宝的硫化物路线,还有氧化物路线诸如此类。
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宁德时代这回的突破,都给整个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那么,这番精进,会对电动车产业链掀起什么波澜呢?
先说上游原材料。
锂资源的紧俏,那是板上钉钉,只会水涨船高。
盖因,固态电芯对锂的纯度要求更上一层楼。
不过,钴的需求或许会降温。
皆因固态电芯能用更高比例的镍,减弱对钴的依赖症。
这对于那些钴矿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
再说中游制造。
固态电芯的制程,跟传统电芯不太一样,得用到一些新奇的装备和技术,比如干法电极技术。
这对于那些装备厂商来说,是个脱胎换骨的契机。
并且,电芯和车身一体化压铸,也会愈演愈烈,这能精简零部件数量,降本增效。
末了是下游应用。
固态电芯的用武之地,可不单单是电动车了。
比如,眼下炙手可热的低空经济,电动飞行器(EVTOL)对电芯的续航和安防要求极其严苛,固态电芯简直就是为它们量身定制的。
试想一下,往后你打个“飞的”通勤,那场面简直不要太飒。
当然,固态电芯也并非灵丹妙药。它也面临着一些龃龉。
比方说,技术路线的博弈。
就像前文所说,固态电芯的技术路径不止一条,谁能最终问鼎,还真不好说。
倘若宁德时代站错了队,那可就血本无归了。
又比方说,成本控制的瓶颈。
纵然宁德时代已经削减了不少成本,但时下固态电芯的要价,仍然是液态电芯的二倍。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有点敬而远之。
但不管怎么说,宁德时代此番固态电芯的跃迁,都给电动车产业带来了一抹亮色。
它让我们窥见了电动车挣脱续航魔咒、充电窘境的可能。
投资机会也纷至沓来,比如硫化物电解质、高镍正极、换电设备等等。
不过,在逐风口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
技术迭代的风险、成本控制的滞碍,都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毕竟,科技这玩意儿,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卜未来。
因此,对于固态电芯,我们既要满怀憧憬,也要谨言慎行。
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产业链的洗牌。
而我们,都身处这场变革的洪流之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