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汽车市场,真是一天一个样,尤其是咱们老百姓最关注的家用SUV领域,那叫一个风云变幻。
过去咱们一聊起买车,特别是二十万上下的SUV,脑子里蹦出来的无非就是那几个老面孔:大众的途观、丰田的RAV4、本田的CR-V。
这些车,就像是车界的“优等生”,一提起来就是皮实耐用、省油保值,谁家买了一辆,都觉得是做了个特别稳妥正确的决定。
可是,时代真的变了,最近一份九月份的合资品牌SUV销量数据单子出来,让人看了直摇头,感觉那股凉气都透过了屏幕。
以前那些风光无限的“明星车型”,现在一个个销量数字都显得特别没精神,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难道是大家伙儿都不买车了吗?
还是说,咱们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已经悄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们先从一个最大的感受说起,那就是整个榜单看起来都“营养不良”。
放在两三年前,一款热门合资SUV,一个月卖个一两万辆是家常便饭,周销量突破五千辆那都算是正常发挥。
可现在呢?
这份榜单里,卖得最好的大众途观L,一周也就卖了四千二百多辆,这在过去顶多算个中上游水平,如今却成了全班第一。
连冠军都这个样子,后面的就更不用说了。
这说明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是某一两款车卖不动了,而是整个合资燃油SUV这个大盘子,都在萎缩。
那问题就来了,车都卖到哪儿去了?
大家只要走出家门去停车场或者马路上看一看,心里就有数了。
那些挂着绿色牌照的国产新能源车,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比亚迪、理想、问界、小鹏,这些我们前几年还不太熟悉的名字,现在已经成了很多人换车时的首选。
这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刚出来的时候,诺基亚那些按键机依然能打电话发短信,质量也很好,但大家就是被苹果、安卓的大屏幕和各种应用软件给吸引走了。
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
你花二十多万,买一辆合资SUV,可能内饰还是大面积的硬塑料,中间戳着一个反应慢半拍的小屏幕,导航还得靠手机支架。
可同样的钱,你去看看咱们的国产新能源车,人家车里大屏幕看着电影,语音助手点着外卖,夏天还能在单位楼上就用手机把车里的空调提前打开,坐进去就凉快。
这种体验上的差距,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说,不是咱们消费者不识货,恰恰是咱们越来越懂车,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
大家不再单纯地为了一个车标去买单,而是更看重这辆车能不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真正的便利和享受。
咱们再掰开揉碎了看看榜单上这几位“主角”的命运。
大众途观L这次能拿到第一,说实话,有点像是“惨胜”。
它能赢,靠的不是技术上有什么重大突破,也不是设计上多么引领潮流,而是靠着大众这个品牌在国内几十年积攒下来的深厚群众基础,以及最关键的一点——终端那实打实的优惠。
现在你去店里问问,途观L的优惠力度相当大,说白了,就是拿钱砸出来的销量冠军。
这就像一个曾经的武林高手,发现自己的老招式不灵了,只能降价打折来吸引顾客,面子上是保住了,但里子其实已经有点虚了。
再看曾经和途观L并称“双雄”的丰田RAV4荣放,这次直接被挤到了第二,周销量三千四百多辆,这个成绩对它这位昔日王者来说,是相当失落的。
RAV4过去那种“省油、耐用”的金字招牌,在今天这个电车一度电能跑七八公里,一公里花费不到一毛钱的时代,吸引力确实下降了不少。
现在你跟年轻人说这车省油,他可能觉得还没他少点两杯奶茶省得多。
有趣的是,丰田的另一款车——锋兰达,反而冲进了前三。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便宜。
锋兰达的定位比RAV4低,价格更实惠,它精准地抓住了那些购车预算不多,但又特别信赖丰田这个牌子,追求稳妥不出错的消费者。
你看,丰田也开始调整策略了,高端市场竞争不过那些新潮的电车,就用更低的价格去守住自己的基本盘。
而日系车的另一对“冤家”——本田CR-V和皓影,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CR-V勉强排在第五,而它的姊妹车型皓影直接掉到了第十三名,一周卖了不到两千辆。
这两兄弟的遭遇,可以说是整个日系品牌当前困境的一个缩影。
它们的产品力其实不差,但就是给人一种“好学生”的感觉,各方面都均衡,但哪儿都不突出,尤其是在智能化和科技感上,已经明显跟不上趟了。
美系车在这场混战中更是显得形单影只。
整个榜单前十名里,只有别克昂科威Plus这一根独苗,排在第六。
昂科威Plus能撑住,主要是因为它在空间和内饰豪华感的营造上,还有那么点美式风格的优势,抓住了一部分追求舒适和气派的消费者。
但它的同胞们就惨了,比如福特的锐界,当年也是七座SUV市场响当当的角色,现在一周只卖出五百多辆,排到了第二十五名,这销量跟停产也差不了多少了。
至于曾经需要加价才能买到的汉兰达,还有日产的逍客,现在一周也就卖一千三百多辆,风光不再。
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日产奇骏,自从换上了备受争议的三缸发动机,就彻底把自己玩垮了,销量一蹶不振,成了大家买车时要主动避开的“坑”。
这活生生地告诉所有车企一个道理:中国消费者不好糊弄了,任何不尊重市场的技术决策,最终都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至于更后面的那些韩系、法系车,在榜单上几乎都快找不到了,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被边缘化了。
这背后反映出的,正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和中国消费者购车理念的成熟与自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