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讶的是,一款从未实现的产品竟然能投入如此巨额的资金。尽管有人可能会说,对固态电动汽车电池的漫长等待已经让一些人陷入了某种程度的疯狂。但更确切的说法是,大多数人已经放弃了。全自动驾驶汽车似乎更可行,而大多数人也已经放弃了。
理论上,固态电池最终将使电动汽车取代内燃机汽车。毕竟,大多数人对电动汽车的抱怨(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都与电池有关,而非汽车的其他部件。尽管固态电池理论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它们显然仍然无法量产。但如果一切按照汽车行业的计划发展,固态电池的到来可能比预想的要快。
为了向您提供尽可能最新、最准确的信息,编写本文所用的数据来自各个制造商网站和其他权威来源。
丰田:开创一切的公司
丰田是发起固态革命的公司。
该公司最初声称将在 2027 年之前准备好电池。但现在它却表示“2027 年或 2028 年”,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
丰田在固态电池开发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多次合作。
任何关于固态电池的讨论都应该从丰田开始。尽管丰田的电动汽车产量乏善可陈,但它却是固态电池领域的先驱。当然,丰田尚未销售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但它仍然是第一家开始研究固态电池的大型汽车制造商。直到2019年或2020年左右,业内其他公司似乎都对此表示怀疑。从那时起,几乎所有大型汽车制造商都开始迅速向固态电池领域投入资金。
丰田不断变化的电池截止日期
不幸的是,丰田的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似乎已戛然而止,损害了其品牌形象。该公司并未慷慨地透露细节(尽管实际上,很少有人愿意阅读一份充斥着化学论文和财务表格的新闻稿)。然而,该公司的所有公告均未提及部署日期。最终,那些热情洋溢地重复“下一代”和“可持续性”等词句,却因缺乏实际电池展示而显得空洞无物。
长期以来,丰田一直声称将在 2027 年之前在汽车中推出固态电池。然而,随着 2027 年的临近,丰田开始用“2027 年或 2028 年”来模糊其截止日期。希望这并不意味着固态电池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丰田悠久的电池开发历史
如果丰田始终未能将固态电池投入生产,那并非因为缺乏努力。这家日本汽车巨头十多年前就已涉足固态电池领域。在随后的几年里,它与电子产品制造商松下共同开发了1000多项专利。此外,它还与石油制造商出光兴产(Idemitsu)在材料研究和采购方面展开合作。理论上,这将使丰田能够控制生产的每一个阶段。但必须(再次)指出,丰田研发这些假想的“神奇电池”已有近十五年,但至今仍未真正将其安装在汽车上并进行驾驶。
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也在与丰田竞争——结果同样不确定
日产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该公司声称将在2028年之前为消费者提供固态电池。
本田也一直在研究固态电池。该公司声称,到2020年代末,其量产汽车将配备固态电池。
当然,丰田已不再是日本唯一一家涉足固态电池的汽车制造商。日产和本田也在努力将这些所谓的“神奇电池”变成现实。与丰田一样,这两家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利润丰厚,因此拥有充足的资金来追逐固态电池。日产和本田也取得了大致相同的进展。两家公司都宣布了雄心勃勃的工厂计划,生产了原型车,并声称将在2020年前准备好电池。
日产电动汽车的成功尚未转化为固态电池
日产相对较早地进入电动汽车领域,于 2010 年推出了Leaf。第一代 Leaf 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非常无趣。日产将其首款电动汽车瞄准了最挑剔的客户:通勤者。汽车爱好者在高性能轿跑车最终被修好后或许会原谅他们,但通勤者却不允许这样的放纵。虽然很少有人希望在墙上贴上日产 Leaf 的海报,但这为日产带来了大量付费客户,并迅速确立了其作为可靠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地位。日产在其所有后续电动汽车中继续使用这一声誉,这也是为什么它在固态电池上投入如此多资金的重要原因。
日产汽车于2024年宣布将建造一座固态电池工厂。该公司声称,到2028年,电池将准备好交付客户。但该公司尚未就2025年发布任何公告。
本田已取得多项突破,但尚未实现量产
就日本汽车的可靠性而言,本田是丰田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尽管本田巧妙地将其车型的动力略微提升,使其略高于严格要求的水平,但这两家公司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历史却异常相似,且乏善可陈。它们都在同一年推出了功能完全相同的氢动力轿车。(事实上,丰田 Mirai和本田 Clarity就像凯美瑞和雅阁一样容易互换。)尽管两家公司都发布了一系列与电动汽车相关的新闻稿,但都没有特别积极地推动纯电动汽车的量产。
本田大胆宣布将于2025年1月投入电池生产线。这听起来可能难以置信,但本田此前在电池冲压技术方面的突破表明,该公司已经开始着眼于超越实验室原型,迈向量产。
尽管这条设想中的生产线更像是一个试点项目,而非大规模生产,但它将成为电动汽车历史上首次实现固态电池量产的汽车制造商。然而,即使本田真的成功了,它也是在秘密进行。该公司对其宏伟的电池计划保持着可疑的沉默。尽管如此,该公司仍然声称“将把我们的全固态电池应用于2020年代后半期上市的车型”。
固态电池会在 2030 年出现吗?
大多数公司声称到 2028 年他们将推出固态电池。
漫长的开发过程引发了人们对这些电池是否真正能够实现的怀疑。
到目前为止,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没有人成功将固态电池安装到汽车上并驾驶它——甚至连从停车场的一端开到另一端都没有。或者,如果有人成功了,他们也是在完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目前来看,固态电池似乎比克莱斯勒的涡轮发动机项目更无望。克莱斯勒可能为一个最终徒劳无功的项目投入了数百万美元,但该公司至少成功地将几台发动机安装在了可以运行的汽车上。
尽管如此,似乎所有固态电池行业的公司都在这个十年的末期步入正轨。当然,随着2028年的到来,业内所有人完全有可能集体宣布固态电池还需要再等几年。但就目前而言,2028年似乎是固态电池成败的关键之年。
只有一家公司能成为第一
尽管目前固态电池尚未问世,但竞争已然十分激烈。几乎所有业内巨头都已开始涉足固态电池的开发。事实上,业界已经(非正式地)确定了一个统一的缩写:ASSB,全固态电池的全称是“All Solid-State Battery”(全固态电池),这使其与已经实现量产的半固态电池有所区别。
汽车行业中,没有人想成为第二家。梅赛德斯已经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家将固态电池投入道路行驶的公司。然而,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司成为第一家真正销售固态电池的公司。
漫长的等待引发了怀疑
越来越难以让人们相信固态电池终将问世。自丰田首次宣布将尝试研发固态电池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数十亿美元已投入其中。时间如此之长,人们很容易相信固态电池就像全自动驾驶汽车一样:总会有更多理由让它们无法工作。然而,梅赛德斯却做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它真的把固态电池装进了一辆汽车,并进行了驾驶。
第一家销售固态电池的公司将永远拥有这一头衔
领先可以赢得永恒的声誉。丰田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领先于世界其他公司,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听到“混合动力”这个词时,脑海中仍然浮现出普锐斯。特斯拉是第一家成功销售电动汽车的公司,并且(尽管其首席执行官的滑稽行为最近已成为一项昂贵的负担)仍然是电动汽车的非官方旗手。尽管沃尔沃推出安全带等新奇功能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该公司的汽车仍然以驾驶安全性略胜一筹而闻名。
同样,无论哪家公司率先将固态电池投放到经销商处,都将永远拥有炫耀的权利。到目前为止,梅赛德斯最有可能赢得冠军和桂冠(因为它实际上已经开始了电池的路试)。然而,正如人们所说,战斗不到最后都不会结束。
固态电池将使锂离子电池变得毫无价值
如果汽车行业的宣传属实,那么固态电池除了能自行充电外,几乎无所不能。它们能以一半的体积储存两倍的能量。最终,它们将使电动汽车电池的重量低于被取代的内燃机动力系统。它们不会在严寒中损失能量,也不会在天气变得异常炎热时发生不可逆转的“热化”。快速充电不会损坏它们,这最终将使充电速度几乎与加油一样快。当然,它们最终将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超越内燃机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然而,在十多年过去了,还没有一辆可以运行的车辆的情况下,所有这些承诺听起来都越来越荒谬。
电动汽车行业可能没有任何 ASSB,但它有大量关于它们的新闻稿
尽管缺乏 ASSB 驱动的汽车,但这并没有阻止有关它们的新闻稿如潮水般涌来。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宣布,他们正在建设固态电池设施,而且价格高得惊人。其他汽车制造商则用大笔资金和合作合同来吸引毫无戒心的电池初创企业。目前,任何关注固态电池发展史的人可能都已经对所有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感到厌倦了。诚然,该行业的慷慨支出反映出一种迷人的长期乐观情绪,这种情绪在今天的商学院看来几乎已经过时了。然而,随着梅赛德斯实际上将电池上路,看起来该行业的固态承诺不再是一个笑话。
这将是 ASSB 的十年
尽管多年来,汽车行业各方人士悄悄调整了部署日期,但似乎每家公司都已将目标锁定在2020年代末。当汽车行业各方齐心协力却只生产出一辆能够正常行驶的汽车时,人们很容易对此保持怀疑。然而,2020年即将结束,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宣布再次推迟四年。尽管难以置信,但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配备固态电池。即使没有,至少相关研究和工厂建设推动了世界经济未来十年左右的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