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骂桩少了,高速充电的死局,背后是场资本默契的阳谋

朋友们,每年长假,朋友圈都堪称一场大型魔幻现实主义展演,比的是谁在路上更惨。前几年是堵车摄影大赛,今年,桂冠被一群特殊的朋友们摘走了——新能源车主。他们不是在堵车,就是在排队充电,或者是在去排队充电的路上。看着服务区里那“充电叫号”的大喇叭,和手里49号的爱的号码牌,我愿称之为——赛博时代的“等位”行为艺术。

高速服务区,这个曾经只属于泡面和红牛的钢铁丛林,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大型社交现场。只不过,大家交流的不是诗和远方,而是“哥们儿,你这车还要充多久?”和“大姐,你这号是几点的?”。一场三小时起步的充电排队,足以让任何中产的精致和体面,在电量焦虑面前碎得跟二维码似的。

别再骂桩少了,高速充电的死局,背后是场资本默契的阳谋-有驾

这事儿魔幻吗?一点都不。这根本不是什么意外,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必然。

很多人把矛头指向车多桩少,这话说对了一半,但格局小了。这就像你看拳击比赛,只看到了两个人互相抡拳头,没看到背后的规则、资本和荷尔蒙。高速充电这事儿,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商业逻辑和人性弱点的“不可能三角”博弈。

你把这盘棋拆开看,里面有四方神仙:车企、电网(或者说充电桩运营商)、用户、还有监管。

别再骂桩少了,高速充电的死局,背后是场资本默契的阳谋-有驾

先说用户,也就是在服务区望眼欲穿的你。你想要什么?很简单:充电快、价格低、随处有。最好是跟加油一样,三分钟搞定,脚底抹油就走。这是一个消费者的终极梦想,纯粹且天真。

再说车企。他们想干嘛?卖车,疯狂地卖车。续航800公里、零百加速3秒、智能座舱堪比网吧,各种参数拉满,PPT做得飞起。他们把一辆辆铁皮怪兽卖给你,完成了自己的商业闭环。至于你买了车之后能不能方便地充电?那是“社会问题”,是“行业生态”,反正不是他一家能解决的。这就叫什么?典型的“瞎积薄发”,先把销量搞上去,把牛皮吹出去,至于后续的配套服务,那是一场涉及所有人的“公共地悲剧”,谁先出头谁是冤大G。

别再骂桩少了,高速充电的死局,背后是场资本默契的阳谋-有驾

你看,特斯拉和蔚来为什么自己玩命铺超充站和换电站?因为他们明白,补能体验就是产品的护城河。当别人还在用安卓大市场的公共充电桩时,人家已经用上了苹果的App Store,体验能一样吗?

然后是最关键的一方,充电桩运营商。无论是国家队还是民营资本,他们不是慈善家,是要赚钱的。一个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它的商业模型简直是地狱难度。一年365天,可能有350天都在那里晒太阳,使用率低得像共享单车的折旧率。只有在国庆春节这种日子,才会被突然涌入的车流干到冒烟。

别再骂桩少了,高速充电的死局,背后是场资本默契的阳谋-有驾
别再骂桩少了,高速充电的死局,背后是场资本默契的阳谋-有驾
别再骂桩少了,高速充电的死局,背后是场资本默契的阳谋-有驾

你是一家公司,你会为了一年十几天的高峰,去投建一套平时严重亏损的重资产吗?这不符合商业的“第一性原理”。商业的本质是效率和利润,不是情怀和奉献。运营商只会在车流量密集、能“快种快收”的地方布局,比如大城市周边。至于那些鸟不拉屎的偏远路段,对不起,投入产出比算不过来,谁投谁是活菩萨。

所以你看,矛盾的核心就暴露了:用户想要的是无处不在的“公共服务”,而资本提供的是精打细算的“商业产品”。这两者之间,隔着一条叫“盈利”的东风吹不散的马奇诺防线。

别再骂桩少了,高速充电的死局,背后是场资本默契的阳谋-有驾

这时候,很多人会抬杠:“现在车子续航不都七八百公里了?还怕这个?”

朋友,这话说出来,就说明你没在高速上被现实毒打过。续航里程这玩意儿,就像一份P得妈都不认识的体检报告,看着各项指标都好,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

别再骂桩少了,高速充电的死局,背后是场资本默契的阳谋-有驾
别再骂桩少了,高速充电的死局,背后是场资本默契的阳谋-有驾

标称续航800公里,你在高速上开120,再吹个空调,续航给你打个七折都算是厂家良心。电量一旦低于30%,那种焦虑感,比你忘了还花呗最后一天还厉害。

电池越大,充满越慢。

前面排着几十号人。

你那800公里续象牙塔里的屠龙术。

这事儿还有解吗?当然有,但别指望一口吃成胖子。

你以为你的续航优势是“长”?错了,在排队面前,你的优势是“等”。隔壁大哥的增程车虽然被嘲笑是“脱裤子放屁”,但他加满油一脚跑出几百公里的时候,你只能在服务区里思考人生。这种看似落后的技术,恰恰是在当前补能体系还漏洞百出时,给用户喂到嘴里的一颗“后悔药”。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商业博弈。当纯电车主还在为虚无缥缈的“环保光环”和“科技感”付出排队代价时,增程车主用最朴素的加油逻辑,换来了最宝贵的时间和确定性。谁更聪明?在假期的高速上,答案不言而喻。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进步。800V高压快充正在普及,充电速度在翻倍;电池技术也在迭代,未来没准固态电池真能让你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换电模式虽然重资产,但确实是解决排队问题的终极骚操作之一。

但这些都需要时间,更需要钱。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充电桩的“罗马帝国”背后,是无数的商业精算和资本博弈。

别再骂桩少了,高速充电的死局,背后是场资本默契的阳谋-有驾

说白了,今天我们在高速上排的不是队,是为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商业模式还没跑通,而集体付出的“学费”。

别再骂桩少了,高速充电的死局,背后是场资本默契的阳谋-有驾

这场阵痛,每一个尝鲜者都得经历。你享受了电车的安静、平顺和低使用成本,就得承担它在极端场景下的脆弱和不便。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基于自己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取舍。

所以,别再单纯地抱怨桩少了。下一次长假出发前,好好规划路线,查好沿途充电桩,甚至做好在服务区过夜的准备。毕竟,把复杂问题扒光了看,我们就会发现,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往往是先解决提出问题的自己。

至少,你可以选择在车里多备几桶泡面。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