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卷”成了麻花,搅得人头晕眼花,可那边厢,江淮汽车却在上海车展上敲锣打鼓,嚷嚷着要搞“新出海”。
这事儿,咂摸起来,挺有嚼头。
一边是国内车市血海一片,杀得刺刀见红,明争暗斗不用多说,大家伙儿心里都门儿清。
另一边,海外市场也并非风平浪静,贸易保护主义这股歪风邪气抬头,地缘政治的雷更是埋得到处都是。
那江淮凭啥敢这么硬刚?
车展上,李明总舵主出来发话,说是要“铆足劲搞技术革新,蹚出一条‘新出海’的道儿”。
这话听着八股,但细寻思,也真有几分道理。
毕竟,现在想往外闯,光靠低价倾销那套老把戏,早就不灵了。
得有几手绝活,比如智能新能源这类的硬核科技,才能在海外扎下根来。
不过,疑问也来了。
江淮汽车的“新出海”,到底新在哪儿?
仅仅是技术换代,还是背后藏着更深的战略盘算?
先瞅瞅数据。
江淮轻卡连着14年霸榜出口第一,皮卡出口也挤进了行业前二,轻客出口也算可圈可点。
这些战绩,无疑是江淮汽车“出海”的压舱石。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得瞅准了,这些个大头还是商用车。
乘用车这块,江淮在海外的表现,似乎还差点意思,不够炸裂。
这或许也是江淮汽车祭出“新出海”这张牌的原因之一,瞄着在乘用车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再看看江淮汽车的操作。
拉上院士天团和一众核心供应商,歃血为盟,共建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这步棋,走得相当精妙。
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你侬我侬,更是整个产业链的乾坤大挪移。
要知道,汽车产业的龙争虎斗,早就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军备竞赛。
江淮汽车想在海外攻城略地,就必须攒出一个实力雄厚的“朋友圈”。
当然,拦路虎也虎视眈眈。
一方面,海外的父老乡亲们,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印象还不够深刻,甚至有点刻板。
不少人可能还停留在“便宜货”的旧观念里。
江淮汽车得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全新的品牌形象,来扭转乾坤。
另一方面,海外各地的政策法规、风土人情,也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
江淮汽车得深耕细作,摸清门道,搞好本地化运营,才能更好地水土服。
与普遍认知相悖,中国汽车品牌出海,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卖货,更是一场全方位的品牌价值输出和文化润物无声的渗透。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功劳都归结于“中国制造的强势崛起”时,是否忽略了全球汽车产业版图的暗流涌动?
那些老牌汽车巨头们,在新一轮的电动化、智能化大潮中,多多少少显得有些步履蹒跚,力不从心。
这正好给了中国汽车品牌一个千载难逢的弯道超车机会。
江淮汽车的“新出海”,其实就是中国汽车品牌集体亮剑,寻求突破的一个缩影。
话说回来,江淮汽车这趟“新出海”的远征,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天知道。
但有一条是板上钉钉的,那就是“技术创新”这条道,必须咬紧牙关,死磕到底。
毕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不断进化,才能笑到最后。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江淮凭什么敢这么硬刚?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慧眼识珠,看清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机遇,也对自己身上的潜力了然于胸。
而这种自信,正是“新出海”的底气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