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E8智驾亮相,揭秘“千里浩瀚”安全底牌

吉利智驾大一统,银河E8上车,“千里浩瀚”背后安全底牌与新战局

三亚的三月,总带着点湿润的海风。我那天刷到吉利“AI智能科技发布会”的直播,手边刚泡好的咖啡还没凉透。其实最近圈子里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各家车企在智驾这块拼得有多猛。比亚迪刚用“天神之眼”把门槛拉到7万起步,特斯拉FSD也悄悄进了中国市场。而这回轮到吉利亮剑,把自家的“千里浩瀚”高阶智驾方案直接铺开,全系覆盖,还不忘强调一句:安全平权。

我印象很深的是,这次发布会上,“安全”两个字出现频率高得离谱。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说:“安全平权是智驾的基础。”以前总有人调侃,现在买车是不是要像选手机系统一样纠结,但到了2024年,大家更关心的是——这些看起来越来越聪明的辅助驾驶,到底能不能让人放心交出方向盘?

吉利银河E8智驾亮相,揭秘“千里浩瀚”安全底牌-有驾

说实话,我身边不少朋友对智能驾驶有种又爱又怕的情绪。一方面谁不想堵车时松口气、长途时轻松点?但真遇上突发状况,大多数人还是下意识相信自己手里的方向盘。这几年市面上的L2级功能普及很快,但每当新闻推送出事故案例,那些对自动驾驶过度依赖引发的问题就成了热搜常客。

不过,有个细节挺值得琢磨:现在谁都喊“全民智驾”,可到底什么才算真的让普通用户敢用、愿意用?答案可能藏在数据和算力背后。这次吉利专门提了自家的星睿智算中心2.0,说综合算力23.5EFLOPS,在国内排第一,仅次于特斯拉全球第二。我查了一下这个单位,相当于每秒能处理23.5亿亿次运算,比我高中学奥数那会儿脑袋转得快多了。

但光有硬件还不够,还需要大量真实路况的数据验证。据官方说法,目前具备L2级以上能力的吉利车辆已经超过750万辆,总行驶数据累计百亿公里。讲真,这么庞大的样本库,如果再加上他们自研Al Drive大模型模拟各种极端天气和罕见场景,每小时能生成万公里级复杂路况训练效率,就等于是把虚拟世界和现实道路结合起来反复打磨,让系统提前经历各种意外情况。

吉利银河E8智驾亮相,揭秘“千里浩瀚”安全底牌-有驾

去年冬天,我亲戚在北方高速遇上下雪,道路识别几乎全靠摄像头+雷达组合。他开的不是银河E8,但同属一个体系,用下来感觉最大不同就是应急响应速度提升明显——尤其是在那些极端天气或临时变道场景下,不容易出现迟疑或者误判。这一点后来跟几个银河系列老车主交流,他们普遍觉得新一代算法升级后,对特殊工况适应性确实强不少。不只是宣传PPT好看,而是真正落地体验出来差距。

再说配置层面,这波千里浩瀚分成H1、H3、H5、H7、H9五个层级,从高速NOA入门一直延伸到量产L3架构。其中最高等级H9不仅集齐前面所有功能,还实现全冗余全备份,是目前行业首个可量产L3解决方案。有意思的是,新款银河E8当天上市就直接搭载了入门版,也就是最先吃螃蟹的一批用户马上就能尝鲜。从实际体验来看,高速NOA对路线规划和变道超越都有明显优化,而且支持OTA持续升级,对喜欢折腾新技术的人来说无疑是加分项。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变化挺大的,就是技术路线的大统一。以往领克搞自己的方案,极氪走另一套思路,各品牌之间互相较劲。但现在从芯片、大模型,到操作系统甚至卫星链,都归拢进同一个生态圈,不仅研发资源集中,也方便消费者理解选择——不用再被一堆名词绕晕,只需认准体系内哪个档位适合自己需求即可。有朋友原本打算换新能源SUV,看完这场发布会之后表示至少不会因为软件生态而犹豫太久,因为未来更新维护都同步,无形中省去很多烦恼。

吉利银河E8智驾亮相,揭秘“千里浩瀚”安全底牌-有驾

顺便插一句,当晚翼真汽车正式并入银河,同时宣布银河系列升级为独立品牌。今年目标直指100万年交付量,要成为新能源销量增长的新引擎。在我看来,这是典型的大船掉头式调整,把所有优势资源聚焦核心赛道。如果按今年271万辆乘用车产销目标,以及150万辆新能源销售计划来推测,下半年估计整个售后服务压力也会上升。不少维修技师已经开始培训新的电控与传感器诊断流程,为即将涌现的新车型做准备。我邻居就是其中之一,他吐槽最近学习资料厚了一倍,不过工资涨幅也挺喜人,这也是产业转型带来的真实反馈吧。

谈回日常养护体验,其实智能化程度提升之后,一些传统小毛病倒是减少,比如主动刹停、防碰撞预警等有效降低剐蹭概率。但随之而来的,是对于传感器校准、电池管理系统更新提出更高要求。有位老哥前阵子因为雨水渗透导致激光雷达异常报警,好在厂家响应迅速,上门检测免费换件,没有拖沓流程。从他分享来看,新平台售后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都有质变,对于习惯传统4S店慢节奏的人来说多少有点冲击。不过大家最关心还是保值问题,目前二手市场对于搭载最新一代智能驾驶平台车型溢价趋势逐渐显现,高配版本比低配旧款更受青睐,一定程度缓解了换代焦虑症状(虽然价格波动依然存在)。

吉利银河E8智驾亮相,揭秘“千里浩瀚”安全底牌-有驾

如果问圈内老司机怎么看待今年这一轮智能化军备竞赛,大部分人的态度趋向理性乐观。一方面认可国产品牌在技术创新上的追赶甚至反超;另一方面,也清楚短期内完全放弃人工干预还为时尚早。所以选择哪一级别自动驾驶,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取舍:有人图省心,有人偏执控制欲,还有人在等待真正意义上的彻底解放双手。但无论是哪类用户,都绕不开那个核心命题——只有足够扎实的数据积累、安全冗余设计,以及靠谱快速迭代能力才能赢得信任票,而不是靠单纯噱头或低价策略抢市场眼球那么简单。

最后扯远一点,自从2021年10月公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以来,公司内部始终围绕“一网三体系”和包括芯片、大数据、大模型乃至卫星通信等完整链条布局埋伏笔。当初不少媒体调侃造手机造卫星是不是“不务正业”,如今棋局收网阶段才发现,每一步都是为了夯实自身AI驱动能力,为新能源汽车打开第二增长曲线铺路。如果你曾经怀疑过这种跨界打法是否靠谱,如今应该可以看到答案正在浮现:只要底座稳固,再复杂的平台整合都不会失控,只要肯花时间打磨细节,就总有人愿意为稳定可靠买单,无论他是追求性能还是安心通勤的小白领,又或者是热衷尝鲜的新世代玩家……

吉利银河E8智驾亮相,揭秘“千里浩瀚”安全底牌-有驾

春天来了,该翻地播种的时候谁都会忙碌。今年如果你身边有人准备换新能源或者第一次考虑自动驾驶,不妨建议他们试试最新版本的软件逻辑,再问问老用户那些被忽略的小问题有没有改善。当然啦,每个人最终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舒适区间,有时候陪父母兜风回来听他们评价一句:“开着放心。” 比什么参数配置吹嘘都踏实多了,你懂我的意思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