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最近可能都在网上刷到过一篇挺火的文章,标题特别唬人,叫什么“全新‘宝马X8’惊艳亮相,库里南同平台打造,搭载4.4T V8混合动力”。
文章里把这车写得神乎其神,又是“巨型双肾”格栅亮起来像投影仪,又是内饰豪华得跟飞机头等舱似的,动力更是猛得一塌糊涂。
好多朋友看完都激动了,说宝马总算憋出个大招,要跟奔驰、保时捷好好掰掰手腕了。
但冷静下来琢磨一下,这事儿好像有点不对劲。
宝马真的出了一款叫“X8”的车吗?
今天咱们就来当一回“吃瓜群众”,好好扒一扒这所谓的“宝马X8”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咱们得把最核心的问题说清楚:到目前为止,宝马官方从来没有发布过一款叫做“宝马X8”的量产车。
您现在去任何一家宝马4S店,或者打开宝马的官方网站,从X1、X2一直找到X7,压根儿就没有“X8”这个型号。
这就奇怪了,既然没这车,那篇文章里写得那么有鼻子有眼,连车长多少、轮毂多大、内饰用的什么木头都一清二楚,难道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其实,这更像是一场巧妙的“移花接木”。
那篇文章里描述的很多特征,其实都指向了宝马的另一款真实存在的车型——宝马XM。
这台车才是宝马现在真正的旗舰级SUV,也是宝马M性能部门独立研发的一款重磅产品,定位非常高,价格自然也相当昂贵。
咱们来对比一下文章里的描述和真实的宝马XM。
文章说“巨型‘双肾’格栅晚上亮起来”,这正是宝马XM最具争议也最醒目的设计,那个可以发光的巨大边框格栅,在晚上确实辨识度极高。
文章又说动力是“4.4T V8混合动力”,这恰恰就是宝马XM的动力系统,它用一台4.4升的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再配上一个电动机,组成了一套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总的马力非常惊人,加速能力也确实像文章里说的那样,属于猛兽级别。
所以,很大概率是作者看到了宝马XM的各种资料和图片,觉得这车太厉害了,但“XM”这个名字可能不如传说中的“X8”听起来那么顺理成章,于是就直接套用了“X8”这个名头来写。
再说说文章里提到的一个特别能抬高身价的说法:“库里南同平台打造”。
这话一听就让人觉得这车血统高贵,毕竟劳斯莱斯库里南可是SUV里的“天花板”。
但这个说法是完全不准确的。
宝马和劳斯莱斯虽然曾经是“一家人”,但它们现在各自使用的平台技术是完全不同的。
库里南用的是劳斯莱斯自己开发的,叫做“奢华架构”的专属平台,整个车身都是全铝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达到极致的安静和舒适。
而宝马XM用的是宝马自己的CLAR平台,这个平台更强调运动性能和生产的灵活性,很多宝马的轿车和SUV都在用。
把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平台说成是同一个,就好比说我们家里的电饭锅和航天器上的营养供给系统是同一个原理,虽然都是“做饭”的,但技术含量和设计目标差得太远了。
作者这么写,很可能是为了让这台虚构的“X8”听起来更厉害,更有话题性。
接下来,我们看看文章里那些听着特别真实的“用车体验”。
比如吐槽“手势控制十次有八次失灵”,还有“AR导航的箭头飘来飘去”,以及“后备箱被电池占了一半地方”。
这些抱怨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
没错,这些问题其实是现在很多高端智能汽车普遍存在的“通病”。
现在的新车都喜欢堆砌各种高科技配置,什么手势控制、语音助手、增强现实导航,听着都很酷,但实际用起来,很多时候并不像宣传的那么完美。
手势识别不准、语音助手听不懂人话、导航在立交桥上“犯迷糊”,这些都是不少真实车主在论坛里、车友群里经常吐槽的事情。
文章作者非常聪明地把这些普遍存在的“槽点”都集中安在了这台“X8”身上,读者一看,立马就感觉“哎呀,太真实了,我懂!”。
这种写法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让一个本来是虚构的东西,因为有了这些真实的细节而显得特别可信。
还有关于用车成本的描述,更是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什么“市区油耗18升起步”、“保养一次八千块”、“换个空气悬架的钱能买辆五菱宏光”。
这些数字听着吓人,但对于一台搭载V8发动机、重量接近三吨的顶级性能SUV来说,还真不算太夸张。
像宝马XM这种车,虽然是插电混动,但电池电量用完后,单靠发动机驱动,在城市里堵车走走停停,油耗高是必然的。
而这种旗舰车型的保养和维修费用,本来就不是为普通家庭准备的。
作者用“买辆五菱”这样接地气的比喻,一下子就把这种昂贵的消费具象化了,让普通老百姓立刻就能明白这车“养不起”,在惊叹之余也产生了一种看热闹的趣味感。
所以,整件事情看下来,这篇所谓的“宝马X8”评测,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网络爽文”。
它以真实存在的宝马XM为基础模型,借用了流传已久的“X8”这个充满神秘感的名字,再添油加醋地加入了“库里南平台”这种不实信息来拔高身份,最后用大量真实存在的用户抱怨和生动有趣的网络段子来填充内容。
这样一来,一篇既有专业术语、又有生活气息,既能引发向往、又能引起共鸣的爆款文章就诞生了。
它成功地抓住了大家对于顶级豪车的好奇心,也迎合了我们现在看待这些国外大牌时更加自信和从容的心态。
我们不再是单纯地仰望和崇拜,而是可以带着一种平视、甚至是调侃的眼光去讨论它们。
从“把村支书吓得报警”的玩笑,到“买灯送车值不值”的讨论,都反映出如今的中国消费者见多识广,对汽车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我们为我们国家自己的汽车工业的飞速进步感到自豪,也因此在看待这些传统豪华品牌时,多了一份平常心和自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