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最火的话题,非领克900莫属!
这款全尺寸六座插混SUV从3月底开启预售后就一路狂飙:预售24小时订单破1.46万台,上海车展期间预售订单冲到4万台,4月28日正式上市时更猛——限时价比预售价直降超4万(28.99万起),1小时大定订单直接破万,目前累计订单已超3万单!
这数据,妥妥的“爆单王”啊!
但问题来了:明明订单多到爆炸,交付却要等到7月份。
网友炸锅了:“吉利在搞饥饿营销?
还是生产线真扛不住了?
”
先说说领克900为啥能火成这样。
说白了,就三个字:便宜大碗!
全尺寸SUV、3160mm轴距、6秒级加速、1400km综合续航,还有原地掉头、二排电动旋转座椅这些百万级豪车才有的黑科技,结果入门价不到30万,比预售价便宜4万,比同级别的问界M8便宜7万!
这性价比,谁看了不心动?
但爆单背后,吉利这波操作确实让人看不懂。
第一,交付拖延是“套路”还是“无奈”?
按常理,车企巴不得赶紧交车回款,但领克900的交付周期拖到7月,大概率是真产能跟不上了。
毕竟这车用了全新SPA Evo架构,智驾芯片、三电系统都是新技术,生产线磨合需要时间。
再加上订单量远超预期(原计划4月上市,结果预售就爆单),供应链压力山大。
不过,也有网友吐槽:“等三个月, 黄花菜都凉了!
华为问界M8马上上市,到时候客户全跑光了!
”
第二,降价4万是真让利,还是真“先涨后降”的套路?
领克900这波降价确实够狠:预售价33万起,上市直接28.99万起,相当于把利润空间砍到底。
但这也暴露了吉利的焦虑——新能源车市场太卷了!
问界M8预售价36.8万, 理想L9也卡在40万元价位, 领克要想抢市场,只能“价格战+堆配置”双管齐下。
不过, 消费者也不是傻子: 你降得越狠,我越担心质量缩水!
第三, 爆单背后,国产车正在“掀桌子”!
领克900的爆单,本质上是一场“技术平权”革命。
30万元价位能给到双高通骁龙8295芯片、Orin-X智驾芯片、三电机4.3秒破百,这放在两年前根本不敢想。
这说明国产车已经跳出“堆配置”的初级阶段, 开始用技术创新碾压合资品牌。
但问题也在这里: 技术越先进, 品控风险越高。
交付拖延或许能忍,但若质量问题频发口碑崩塌只在一瞬间!
领克900的爆单既是国产车的胜利,也是消费者的“甜蜜烦恼”。
一边是“真香”的价格和配置,一边是漫长的等待和未知的风险。
老铁们,你们愿意为这波“技术红利”赌一把吗?
还是转身拥抱更稳健的华为、理想呢?
评论区唠唠吧!
最后,不要忘记点赞关注,下期咱们聊聊 “问界M8 能否反杀领克900”— 看车企神仙打架,比追剧还刺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