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禁止向中国出口巨量石油后,限制卡车销售暴露了哪些不足

到了七月底,俄罗斯出人意料地宣布了一条消息,谁也没想到会这样:他们要禁止进口以及销售一些中国车企的卡车。

一直以来,俄罗斯都是中国卡车出口的重要市场,再加上目前中俄之间还在进行着数亿吨级的石油能源合作,那可真是挺紧密的。

而且,这点儿卡车市场份额也不足以成为俄罗斯找茬中国的借口吧。那到底是啥原因,让俄罗斯非得对中国的卡车下手呢?

你瞧,其实在封禁中国卡车的背后,暗藏着俄罗斯制造业那致命的软肋……

俄罗斯禁止向中国出口巨量石油后,限制卡车销售暴露了哪些不足-有驾

军工加持的重卡

说到俄罗斯的汽车工业,咱得把时间拉回到苏联那会儿,那时候的苏联,算得上是个重工业的大佬,再加上“军备竞赛”给的加成,导致它的军工产业一时间就成了“世界第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卡车作为关键的战略物资,受到了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克拉兹、卡玛兹、吉尔、乌拉尔这四个主要的卡车品牌,都是在那会儿时代的需要催生出来的,算是顺应了当时的趋势了吧。

那会儿的苏联卡车确实名副其实,克拉兹-255这款被誉为“为越野而生的猛兽”的车型,能在广袤又崎岖的西伯利亚土地上自由穿行,稳稳地当上了“卡车之王”的称号。

虽然重型卡车的轮子再大,再怎么威风,也抵不过历史的车轮转动速度。到苏联解体那会儿,昔日大国军工的辉煌时光,也跟着四分五裂,散落一地。

俄罗斯禁止向中国出口巨量石油后,限制卡车销售暴露了哪些不足-有驾

克拉兹在苏联崩溃之后,尽管凭借着出色的越野性能依旧受到市场的欢迎,但因为以前严重依赖政府采购,一旦政府订单沒了,这制造链条就遭遇了不小的打击。

乌拉尔也遇到过类似的难题,作为苏联时期的重型越野卡车厂商,乌拉尔的越野车在军事和工程方面都挺常见的,但苏联解体以后,市场需求变了,乌拉尔的情况也开始逐渐走下坡。

吉尔虽然积累了一些技术基础,可是在新的经济局势下没能把握住改革的机遇,缺少创新和市场拓展,结果也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相比之下,卡玛兹显得特别机灵,又有很强的韧劲。就算苏联解体,它依然能靠自己扎实耐用的性能,在俄罗斯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表现得挺不错。

俄罗斯禁止向中国出口巨量石油后,限制卡车销售暴露了哪些不足-有驾

到现在为止,俄罗斯还能坚持的卡车制造企业,除了“卡玛兹”和“乌拉尔”基本上也没几家了。说到销售业绩,卡玛兹每年的销量大概在1.73万辆左右,而乌拉尔就更惨了,连一万辆都达不到,最多也就是勉强维持着一点儿生机罢了。

没错,这些老牌车企的没落,确实离不开它们还在“苏联制造”的光环中“守着老本”,一天天坐吃山空。不过,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外部市场对俄罗斯卡车制造业带来的猛烈冲击,压得它们喘不过气来。

面向国际的营生

说到这儿呀,就得聊聊俄罗斯汽车工业是怎么应对外国资本的激烈竞争的,那些“绝招儿”可真不少呢:

说实话,俄罗斯的汽车企业其实早就明白了,仅靠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技术,是远远不能让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有利位置的。

俄罗斯禁止向中国出口巨量石油后,限制卡车销售暴露了哪些不足-有驾

所以说,早在2006年的时候,那些俄罗斯的公司就已经开始积极和国际伙伴合作了,搞得挺大规模的。

伊热夫斯克汽车公司曾经试过“去品牌化”这招,不再自己生产车辆,主要为了拿到全套的生产线技术转让,然后变身成了韩国起亚汽车在当地的组装厂。

像高尔基汽车制造集团这样的大老板们,也花了不少资金,买下了美国克莱斯勒的生产工厂,还收购了英国LDV商用车集团,都是为了冲刺更先进的技术研发和增强生产能力嘛。

不过,这样的合并可不是没有点儿代价的,比如说车身轻量化、车身冲压技术和柴油发动机啥的,都是美西方的专利。要想让俄罗斯的汽车企业搞定并购,也得向美国买生产许可证,不然可闹不成。

俄罗斯禁止向中国出口巨量石油后,限制卡车销售暴露了哪些不足-有驾

这就意味着啊,只要俄罗斯还想继续发展汽车产业,就得老老实实不断往美国缴费,还得引进外国的管理团队。本来是一次性交易,结果被硬生生折腾成了拖着俄罗斯汽车企业不断陷入的“无底洞”,哪都靠不住。

在这种大背景下,“卡玛兹”也开始主动引进外资,2008年,用2.5亿的价格把10%的股份卖给德国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接着,许多欧美知名品牌纷纷入驻,一起撑起了俄罗斯那强大的卡车产业基础,真是热闹得很。

在西方资金和技术的助力下,俄罗斯的汽车企业迅速崛起,短时间内就占据了全球汽车生产的17.3%份额,重型卡车的产量也冲到欧洲第六的位置,表现可真是不俗。

俄罗斯禁止向中国出口巨量石油后,限制卡车销售暴露了哪些不足-有驾

可这会儿,外国汽车品牌在俄的销量也首次超过了本土品牌,而且在30%的进口税减免的诱惑下,许多跨国车企纷纷进军俄罗斯汽车制造业,形成了一股新的“投资热潮”。

要是俄罗斯能像2012年加入世贸组织那会儿一样,和美西方保持友好关系,那些难题也就不怎么难搞了,甚至还能变成俄罗斯汽车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推手。

2014年乌克兰危机一爆发,双方的关系就彻底断了线,西方国家也随之对俄罗斯实行了经济制裁,结果呢,被西方资本“渗透”得挺深的俄罗斯汽车企业,发展自然就遇到不少障碍,这事儿还能怎么说嘛,发展的难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到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这种窘境可就更明显了,西方企业纷纷大规模撤离俄罗斯市场,直接导致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大面积陷入停滞,不少行业都陷入了困顿。

就在这个时候,戴姆勒公司也发表声明,暂停了所有对俄的业务,当然,合作伙伴“卡玛兹”的合作项目也在其中被取消了。

西方资本撤走,加上零部件企业集体断供,让“卡玛兹”的卡车产能受到重创,一度让公司被迫停产,不得已走到了这个地步。

幸亏在欧美汽车厂商纷纷退出的关头,咱们国内的车企迅速“补位”,狠劲十足地扭转了俄罗斯那被打得千疮百孔的重卡市场局面。

2023年,俄罗斯重卡市场总共卖出了大约14.4万辆各种车型,其中仅中国品牌的卡车就达到了8.2万辆,占据了大概57%的市场份额。

在俄罗斯每年的卡车销售榜单前十名里,中国重汽稳稳占据了第二的位置,陕汽集团、一汽解放、福田汽车以及东风集团等品牌也都纷纷挤进了前十的行列。

俄罗斯禁止向中国出口巨量石油后,限制卡车销售暴露了哪些不足-有驾

凭借“中国制造”的强势助力,2024年俄罗斯的卡车销售量持续攀升。中国重汽接连几个月领先俄罗斯本土品牌,月度市场份额高达22%,直接稳坐行业第一的位置。

能够取得这样不错的成绩,当然跟“中国制造”那性价比高、物美价廉的大优势脱不了干系。

这么激烈的市场角逐场面,西方资本“养得惯”的俄罗斯显然没怎么碰到过,所以才让国内的卡车生产商一度把中国车企当成“噩梦”似的。

“卡玛兹”作为俄罗斯现在剩下那点“面子”,都被中国卡车打得节节败退,不光销量大减,工厂还开始实行“做四休三”的工作安排,要是换成别的企业,难不成还能轻松应付?

于是呢,俄罗斯政府也不得不坐不住了,为了不给“卡玛兹”这些本土的“独苗”品牌给淘汰出历史的垃圾堆里,他们只得折腾出行政干预的大棒,狠狠挥向了中国的卡车。

俄罗斯禁止向中国出口巨量石油后,限制卡车销售暴露了哪些不足-有驾

所谓的“质量问题”,其实就是俄罗斯自己编造的幌子,真正让他们担心的,是中国的卡车会让俄罗斯在汽车工业方面彻底失去自主权。就算在他们拼命引入西方资本的时候,这份掌控也早就被蚕食掉了……

发难中企的逻辑

俄罗斯限制中国卡车销售,表面上看似是为了保护自家产业的无奈之举,但实际上揭示的,却是俄罗斯汽车行业那些根深蒂固的难题。

俄罗斯的卡车技术还大多停留在苏联时期,虽然“卡玛兹”等厂商还在生产,但跟现代的卡车一比,那差距真是挺明显的,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不少。

被称作“油老虎”的油耗问题,虽然在俄罗斯油价还算便宜时并不算太难接受,可要放到讲究成本核算的物流行业里,这可就成了个大麻烦,劣势挺明显的。

俄罗斯禁止向中国出口巨量石油后,限制卡车销售暴露了哪些不足-有驾

反过来看中国的卡车,不光技术更加先进,油耗还更省,正是这点打动了俄罗斯的消费者,用实际的金钱表达了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另外呢,供应链不太稳固,过分依赖外部资源,这也是俄罗斯汽车产业的一大难题。毕竟,俄罗斯曾经大力引进西方的资金和技术,结果造成了他们的汽车制造离不开西方的零件供应和技术协助。

即便是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之光”的拉达汽车,也不过是在法国雷诺公司的保护下,靠着西方的生产线和零件来保持生产,一旦西方的供应链出了问题,拉达就只能从中国采购零部件了。

所以啊,所谓的“俄罗斯制造”呢,实际上归根结底还算是“俄罗斯拼装”罢了,缺少那完整的自主产业链,才是这个车企最大的问题。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外部环境一变动,整个行业就会陷入瘫痪的根源所在。

俄罗斯禁止向中国出口巨量石油后,限制卡车销售暴露了哪些不足-有驾

如今啊,俄罗斯政府倒是动了点子,采取禁售、加税啥的行政措施,想把那些帮他们挺过难关的中国车企赶走,意图为自己本土的品牌营造个“温室”,好让它们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可实际上啊,历史反复告诉我们,这种一味搞“保护主义”的做法,培养出来的不过是些温室里的娇嫩花朵,可根本比不过能与国际顶尖企业一较高下的参天大树。

表面上,这种保护措施似乎是为了保住点“面子”,实际上却是在用老旧的工业技术逆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前行,显得有些落伍了。

这不仅帮不上俄罗斯汽车产业的本质难题,反而可能让它在西方的孤立中彻底与国际社会脱钩,没法再跟得上这个世界的步伐。

俄罗斯禁止向中国出口巨量石油后,限制卡车销售暴露了哪些不足-有驾

从这个角度看,俄罗斯禁卖中国卡车,不如说是对中国卡车的“打压”,倒不如说是为了遮掩自己薄弱的一面,才更贴切一些。

背后那一块,实在是俄罗斯汽车工业在自由市场竞争中彻底败下阵来,曾经辉煌的苏联时代也算是扬尘而去,更是一国工业强国在面对全球化浪潮时陷入的迷茫和挣扎……

根据一些资料可以发现,奔驰卡车积极调适策略,试图应对俄罗斯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1]。此外,俄罗斯在全球重型汽车制造领域的地位逐步加强,也让外界对其行业未来充满关注[2]。而随着戴姆勒出售卡玛斯股份,俄罗斯卡车市场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各家企业的布局也在悄然调整[3]。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高达30%的进口税,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企业愿意在俄本土生产汽车,这也让俄罗斯汽车产业迎来了投资的热潮[4]。最后,俄罗斯汽车工业借助外部资源和技术,努力谋求生存和发展,展现出坚持不懈的韧劲[5]。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