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这世界最魔幻的地方就在于,你以为的永动机,其实只是个大号充电宝,电用完了,也得找地方趴窝。
而商业世界里,最接近永动机的神话,叫“无限增长”。
可惜,神话之所以是神话,就是因为它只存在于PPT和某些老板的酒后真言里。
现实只会给你一记大耳光,然后告诉你,牛顿和经济规律,总有一个在等你。
这不,浓眉大眼的“迪王”,曾经那个把油车按在地上摩擦、把友商卷到怀疑人生的比亚迪,也开始让人品出了一丝“人间真实”的味道。
最近刚出炉的2025年三季度财报,就像一部剧情跌宕起伏的现实主义大片,开头是星辰大海,中间是急转直下,结尾留个开放式悬念,让你半夜三点琢磨资本这玩意儿到底姓什么。
先看排面。
2025年前九个月,比亚迪哗啦啦搞了5662亿的营收,同比增长12.75%。
这数字,扔A股堆里,依然是那个最靓的仔。
什么概念?
就是平均每天睁开眼,20个小目标就进账了。
这肌肉,这块头,是过去几年一路狂飙,把油门踩进发动机舱里换来的。
这是“大力出奇迹”的赞歌,是卷王之王的桂冠。
但是,朋友们,但是来了。
就像你看一部爽剧,主角一路开挂,突然在第十集被人一板砖撂倒,还吐了口血。
比亚迪前九个月的净利润,233亿,同比下降了7.55%。
更刺激的是扣非净利润,204.9亿,同比下降11.65%。
扣非净利润是啥?
说人话,就是把你开公司主营业务挣的钱,和你中彩票、领补贴、卖废品挣的钱分开算。
扣非净利下降,意思就是,比亚迪靠卖车、卖电池这些真刀真枪的活儿,挣钱的效率变慢了,甚至倒退了。
这就像一个健身猛男,体重还在涨,但一测体脂率,发现长的全是肥肉,肌肉还掉了两斤。
这事儿,就有点微妙了。
如果说前九个月的数据只是有点微妙,那第三季度的数据简直就是把“阵痛期”三个字刻在了脸上。
第三季度营收1950亿,同比下降3%;净利润78亿,同比暴降32.6%;扣非净利69亿,同比更是跳水了36.65%。
连续两个季度净利同比大幅下滑,这已经不是“哎呀不小心崴了脚”,这更像是跑得太快,乳酸堆积,身体发出了严重抗议。
前几年那种“一年翻一倍,三年超丰田”的狂野叙事,正在被冷冰冰的数字拉回地面。
那个曾经脚踩风火轮的少年哪吒,现在感觉有点缺钙了。
更有意思的是什么?
是补贴。
财报里明明白白写着,前九个月计入的政府补助是22.6亿,光第三季度就拿了9.8个小目标。
这笔钱,主要是“与汽车及汽车相关产品有关的政府补助”。
这画面感就来了。
一个在马拉松后半程开始喘不上气的领跑者,旁边突然冲出一辆后勤车,教练探出头大喊:“坚持住!喝了这瓶功能饮料!” 你喝了,是能多跑两步,但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你的体力条,确实不是满格了。
去掉这9.8亿的“功能饮料”,第三季度的利润会是啥样?
大家可以自己拿计算器按按,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所以你看,高速发展就像一场盛大的烟火,升空时绚烂夺目,所有人都抬头仰望,高呼牛逼。
但烟花散尽,夜空只会更显寂静。
比亚迪正从烟花升空的阶段,过渡到面对寂静夜空的阶段。
这不是说它不行了,而是它从一个挑战者,变成了一个需要守江山的“王”。
王的烦恼,比挑战者多得多。
价格战的刀光剑影,技术路线的持续烧钱,庞大帝国的管理摩擦,每一个都是要命的题。
比财务数据更会说话的,是资本的脚。
财报里关于股东的章节,那才是真正的“人间指南”。
截至9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HKSCC NOMINEES LIMITED)的持股,从6月30日的4.21%降到了2.91%。
朋友们,这可不是张三李四卖了几手玩玩。
HKSCC是个啥?
简单理解,它就是个巨大的篮子,所有通过港股通买比亚迪H股的海外和内地投资者的股票,都放在这个篮子里。
它名下的持股下降1.3个百分点,意味着有一大批“聪明钱”,不管他们是华尔街的狼,还是中环的精英,都在用真金白银投票,悄悄地、大规模地离场。
春江水暖鸭先知,资本撤退不回头。
他们可能不是不看好比亚迪的未来,但他们绝对嗅到了短期内风险大于收益的味道。
与此同时,“国家队”的中央汇金,直接退出了前十大股东名单。
这信号,就更值得玩味了。
当然,带头大哥王传福和他的表兄吕向阳还稳坐钓鱼台,他们的股份没怎么动。
这很正常,自己的船,风浪再大也得掌好舵。
但外围的乘客们开始穿救生衣,甚至有人已经跳上小舢板划走了,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截至文章发布时,比亚迪的市值依然高达9500亿港元。
一个季度利润暴跌三成的公司,顶着近万亿的市值。
这背后,是市场巨大的分歧。
看多的人相信,这只是暂时的颠簸,是“技术性调整”,是伟大公司成长路上的必然阵痛,未来的星辰大海依然广阔。
看空的人则认为,泡沫正在被戳破,估值锚定的是过去的辉煌,而不是未来的不确定性,现在的股价就是泰坦尼克号撞冰山前船上的派对。
到底谁对谁错?天知道。
但可以确定的是,比亚迪的童话时代结束了。
那个蒙眼狂奔、大力出奇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接下来,是硬碰硬的阵地战,是考验企业管理韧性、技术护城河深度和成本控制能力的“铁人三项”。
对于比亚迪来说,从神坛走下,回到人间,未必是坏事。
因为商业的本质,从来就不是创造神话,而是在现实的泥泞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活下去,并且活得比别人好。
神明也会流血,巨人也有软肋。
当市场不再为你高歌,当资本开始用脚投票,当财报不再是完美的艺术品,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能做的,就是搬好小板凳,看这出大戏,将如何演绎下去。
毕竟,围观巨头渡劫,可比看八点档狗血剧刺激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