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重型伸缩铁路跨桥刷新交通基建新高度

在皖东南的交通版图上,宣城重型伸缩铁路跨桥如一条钢铁巨龙横卧于水阳江之上,不仅是华东地区首座采用全伸缩设计的铁路特大桥,更以其380米的主跨跨度,成为目前国内同类型桥梁中的佼佼者。这座总投资超12亿元的超级工程,历时4年建设,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于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彻底改写了皖南地区铁路运输的格局。

宣城重型伸缩铁路跨桥刷新交通基建新高度-有驾

作为连接商合杭高铁与皖赣铁路的关键节点,该桥梁的核心技术在于其独创的“三维立体伸缩系统”。不同于传统固定桥梁,其主跨采用双铰点转动+纵向滑移的复合结构,可在洪水、地震等突发情况下自动调整桥体姿态。当遭遇超标准洪水时,桥体仅需30分钟即可完成18米的横向位移,为防洪救灾争取宝贵时间;而在地震烈度达7度的区域,伸缩缝最大可吸收1.2米的纵向错动,保障列车安全通行。这种“以柔克刚”的设计理念,让桥梁在刚性与柔性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

宣城重型伸缩铁路跨桥刷新交通基建新高度-有驾

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创新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施工模式,将桥梁分解为1200多个钢结构单元,在芜湖基地完成精密加工后,通过特种运输船沿长江逆流送达现场。其中最重的桥墩钢围堰单重达860吨,需使用3000吨级浮吊进行精准吊装。为减少对航道的影响,项目团队首次在国内铁路桥梁中应用“临时墩+顶推法”施工工艺,将主桥段分16个节段进行顶推作业,累计顶推距离达2.3公里,施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级。这些技术创新使项目建设周期缩短18个月,节省钢材用量约9000吨。

如今,这座“会呼吸的钢铁桥梁”已成为宣城的新地标和交通枢纽。从桥上俯瞰,但见列车如银龙穿梭,桥下货轮往来如梭,水阳江两岸的群众再也不用为铁路阻隔而绕行。据统计,该桥通车后,皖东南地区货物运输效率提升40%,旅客出行时间缩短近一半。更重要的是它构建起辐射长三角中西部的快速通道,推动宣城从“安徽东大门”向“区域交通枢纽”的华丽转身。随着后续配套物流园区和产业带的建成,这座桥梁正以其强大的数据吞吐能力和经济带动效应,书写着新时代的“中国基建传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