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老百姓身边发生了一件大事,可能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8月12号,华为管智能汽车那块儿的负责人靳玉志,在网上公布了一个数字: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的装车量,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台。
一百万是个什么概念?
它不是简单地卖出了一百万个高科技零件,而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转折。
过去我们总觉得,那种能自己开车、自己停车的“未来汽车”,离我们还很遥远,是少数有钱人尝鲜的玩具。
但现在,这一百万台车跑在咱们国家的大街小巷,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智能驾驶正在从“稀罕物”变成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当初的智能手机一样,正在快速普及。
这件事的背后,不仅有技术的突破,更有一场关于未来汽车该是什么样的行业变革正在悄悄发生。
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往前倒一倒。
很多人都好奇,华为不是一家做手机和通信设备的公司吗?
怎么突然就在汽车领域变得这么厉害了?
其实,这根本不是“突然”,而是一场长达十多年的“苦修”。
早在2012年,当大多数人还在琢岩究手机贴什么膜的时候,华为就已经悄悄地成立了一个研究汽车技术的实验室。
这十多年里,他们就像个不爱说话但特别能干的工程师,一门心思地搞研发,累计投入的钱超过了一千个亿。
光是今年一年,投在汽车技术上的研发费用就超过了二百亿。
这么多钱花在哪了?
答案其实特别简单,就两个字:安全。
我们每个人开车,最关心的就是安全。
要把自己的生命安全部分地交给一套电脑系统,心里肯定会犯嘀咕。
华为从一开始就想透了这一点,他们明白,智能驾驶这东西,吹得再天花乱坠,如果不能让用户百分之百地放心,那就一文不值。
所以,他们的技术升级,每一步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从最开始能在复杂的市区里帮你开一段的ADS 1.0,到后来号称“全国都能开”,不再受城市限制的ADS 2.0,再到今年能实现从地库车位直接开到家楼下车位的ADS 3.0,每一步都是在解决我们普通人开车时最头疼的问题,同时把安全防线筑得越来越牢固。
用户是用脚投票的。
截至今年7月底,用华为这套系统的车主们,总共开出了超过40亿公里的智能驾驶里程,这个距离足够在地球和月亮之间跑好几个来回了。
而且,光是7月份一个月,平均每个用户就让车子自己开了将近700公里。
这个数字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到四倍,这说明大家是真的在用,而且是高频率地在日常通勤、长途旅行中使用。
当一个司机敢在早晚高峰堵得水泄不通的城市环路上,放心地把控制权交给汽车,敢在狭窄的停车位里让系统自己操作,这背后就是对这套系统安全性的极度信任。
华为花了十年时间,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和表现,换来了这份宝贵的信任。
光有好的技术还不够,还得让大家买得到、用得上。
华为的第二步棋,就是广交朋友,建立一个庞大的合作生态圈。
他们没有选择自己关起门来造车,而是把自己的“最强大脑”——乾崑智驾系统,开放给各大汽车厂商。
这就带来一个非常好的结果:我们消费者有了极大的选择空间。
你想想,现在市面上有超过22款车都搭载了华为的这套系统。
从十几万的家用轿车,到几十万的SUV、MPV,再到上百万的豪华车和硬派越野车,几乎涵盖了所有车型和价位。
比如大家熟知的问界系列,从M5到M9,已经卖出了超过70万辆。
还有像岚图梦想家这样的高端商务车,装上华为的系统后,销量立刻大涨,成了同级别里的冠军。
更不用说还有阿维塔、深蓝、享界这些品牌,新车一波接一波地上市。
这种“周周有新车”的节奏,让华为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铺向市场。
这里面有两件事特别值得一说。
一件是华为跟豪华品牌奥迪的合作。
奥迪,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德国汽车巨头,以精湛的机械工艺闻名于世。
当这样的品牌都选择和华为携手,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这也彻底打破了一个过去的观念,就是很多人觉得只有电动车才能玩得转智能化。
现在奥迪的燃油车也能装上华为的系统,实现同样高级的智能体验,这叫“油电同智”。
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科技自信的体现。
另一件是他们把技术下放到了更亲民的车型上。
比如深蓝汽车的L07,十几万的车,全系都标配了华为的智驾系统。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高级的智能驾驶不再是豪车的专属,正在变成普通家庭也能享受到的“标配”。
华为通过这种“高端树立形象,中低端普及市场”的策略,让智能驾驶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了千家万户。
那么,这个一百万的里程碑之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华为的目标更加宏大。
技术上,他们即将推出更强大的ADS 4.0系统,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升级,而是一次架构上的全面革新,目标是稳步地向L3级别的自动驾驶迈进。
L3级别是什么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在高速公路等特定场景下,驾驶员可以合法地、完全地解放双手双脚,甚至可以看看视频、处理工作,车辆将完全自己负责驾驶。
这对我们长途开车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在应用场景上,他们正努力从现在的“车位到车位”,向更具挑战性的“跨城市自动导航”拓展。
想象一下,未来你从北京出发去上海,只需要在车机上设定好目的地,然后就可以在车里休息、娱乐,车辆会自己完成数千公里的长途跋涉。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辅助驾驶了,而是真正地在改变我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华为正在联合更多的车企,打造一个“乾崑智驾联盟”。
这个联盟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这样就能降低开发成本,让更多的汽车品牌能更快、更便宜地用上先进的智能技术。
这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意味着未来我们能买到的智能汽车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而且价格也会越来越实惠。
华为的成功给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发展智能汽车,不能光靠堆砌硬件,也不能靠无休止的“价格战”,而是要真正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把技术做得安全、可靠、好用。
一百万的搭载量,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它标志着智能驾驶已经不再是科幻片里的遥远梦想,而是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可靠伙伴,让我们的每一次出行都变得更安全、更轻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