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马路上跑的新能源车,好像总是那几个熟悉的面孔。要么是特斯拉和比亚迪,要么就是几家国产新品牌,很多老牌车企反而没什么动静。当别人都在飞速前进时,那些还没跟上节奏的品牌,心里肯定着急呀。于是有些发布会就变成了吐槽大会,好像不批评一下领先的对手,就显不出自己的分量。
前几天有家合资车企推出了新款电动SUV,车身长度四米六,入门款能跑五百四十公里,定价十二万到十八万左右。这个价格在同类合资车中算是比较实在的。可能正是因为觉得定价合理,这家企业的高管在介绍产品时,忍不住点评起了竞争对手的营销方式。
这位负责人提到,现在有些厂商喜欢用夸张的宣传语反复强调领先优势,有些在广告里用大字号突出优点,小字号补充限制条件,还有的通过限量发售和订单数据制造紧张氛围。他说某些同行太关注每周的销量排名,反而忽略了造车的本质。
虽然他没有直接点名,但关注汽车新闻的朋友大概能猜到说的是谁。毕竟这些现象在网络上讨论得很热烈。比如某科技企业常说的领先口号,某手机品牌经常被网友拿来玩梗,还有业内公开的秘密——新车上市初期公布的预订数字往往都有水分。至于每周销量排行榜,确实有新兴车企特别重视这个数据。
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但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面貌。目前市场上畅销的新能源车,主要还是来自少数几个品牌。合资车企在这个领域的存在感确实不如从前。这倒不是因为其他车企擅长营销,而是因为很多传统厂商还保持着燃油车时代的思维,既没有拿出足够创新的技术,定价却依然高高在上。批评别人容易,提升自己却要难得多。
根据近期数据,这家车企的月销量在一万七千台左右,无论放在哪个阵营里都算不上突出。或许正因为新车还没经过市场检验,先表达一下对行业现状的看法会让自己好受些?不过话说回来,发现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简单。如果只是指出别人的不足,却拿不出更优秀的产品,消费者会愿意买单吗?
你认为一辆真正值得购买的新能源车,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诚实的宣传、靠谱的续航,还是亲民的价格?当你选择一辆车时,会更关注厂商说了什么,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实际体验?
全部评论 (0)